这是一首题画诗。此诗首、颔联写画中山水,尺幅有万里之势;颈联写暮景,回应“苍然”;尾联写作诗,谓画中景非笔墨所能传出,既极赞画之神妙,又自惭诗之拙。此诗具体起笔突兀,通体气势雄浑,很有杜意。
起笔两句,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意境全出。
三、四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承接上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山水而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而发。
及至第五、六句“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其物与心之互相感发的关系,至此已脱颖而出。
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之引发。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又都在不言之中,真所谓“尽而不尽”。
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谈中见新奇。古人认为“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简斋此诗,可证此论。全诗自然至极,淡泊至板。然而这淡泊却是“豪华落尽见真淳”之淡,是“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淡。绝非索然寡味,深远就寓在这淡泊之中。无限的绚烂,也融于淡泊之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有味。
真率由来无次第,经旬踰月不为稀。蓝舆但恨无人举,坐想纷纷醉落晖。
渔翁互歌兮海门上,冯夷奔遁兮海潮壮。云溶溶兮秋风高,天苍茫兮日晃朗。
商船去兮淩风过,鲸鲵掀兮银山嵯峨。望望仙舟兮冲晓发,玉人劝郎兮无渡河。
忘机之人兮其乐孔多,有鱼梁兮在中涡。发一啸兮江沱水白,山青兮情将若何。
孙生携尺牍,踵门求予诗。衷肠未及诉,涕泣先交颐。
世人皆有母,繄我独无之。母年四十九,弃我竟如遗。
西风吹北堂,摵摵动帘帷。颜容不复睹,抱此终天悲。
我闻孙君言,抚卷神若痴。情长辞苦短,墨汁空淋漓。
愿告世之人,养母宜及时。毋令生怨悔,痛苦将告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