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描写了金代京都元宵佳节人山人海,人们盛装出游的欢快气氛。全诗浅白如话却富有情趣,用短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在节日的欢乐之情。
开头两句写京都元夕的热闹场面,“袨服华妆”写出了游人们穿着鲜明华丽,“六街灯火”写出了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的景象,前两句用元夕日,街上的人们的装束和举动反衬了汴京一派繁华、升平的气象,也为下文诗人这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都外出游玩,沉醉在游人的欢声笑语,抒发情感作铺垫。
而三句一转,用“长衫”对“炫服华妆”,写到自己竟然也随游人追欢逐乐。一个隐晦的发问,包含着辛酸的自嘲,严峻的自责,同时也是对前面所铺叙的场景的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此时金朝的偏安处境的嘲讽,也表达了对繁华背后危机的担忧。
此诗展现了游人在元宵节游玩的景象,写出了元夕夜的盛世繁华,手法上,用乐景抒哀愤之情,长衫和炫服华妆的对比,含蓄动人,意味深长。
公元1225年,即金哀宗正大二年,当时诗人家住登封县,他自己在汴京任国史院编修官,来往于汴京与登封之间。这年他在汴京度元夕,看到元夕之时京都的繁华,写下了这首诗。
乾嘉名流此硕果,秋影君山玉为笴。瓣香太白无俗诗,江上年年走烟舸。
春灯画雨金阊城,携箫拨柳同狎莺。结髯醉作女儿态,使我难忘那夜情。
湘弦悠悠阻清音,驾车欲往洛水深。白榆一叶惊河汉,万里碧霄中夜心。
玉鸾翩翩纷翠羽,髣髴机丝隔烟雾。琼枝难得芳华年,惟恐流光两迟暮。
河傍有星名牵牛,此星既出令人愁。明朝再见明河影,已隔人间万古秋。
禦寇连墙屋,神交得谢瞻。偶逢吾所契,共语月当檐。
微禄终何补,良才尚此淹。凭君纵玄论,未怪发幽潜。
钟山日在望,匏系未成往。我本忘世人,谁能久尘鞅。
穷猿苟择木,冥鸿不离网。纳蕞升斗縻,乃此尺寻枉。
川江互迢递,天地一莽㝗。霸气遂终陈,山名犹姓蒋。
策羸结幽跻,拔茹倾胜赏。蜷林万虬伏,狞石群兽仰。
雨晴虹蜺裂,云热鹳鹤响。灵骨瘗浮屠,癯趺踞方丈。
陟阁鹰巢危,窥户蜂房敞。禅林旧称一,梵刹新阐两。
苾刍化城喻,獬廌严驾上。一人?小月,七佛筑峻壤。
狻猊睥玉除,科斗罥银榜。庸超谢膻荤,媚祷怀肸蚃。
俗子空卑栖,至人廓遐想。相期访龙盘,何如游雁宕。
窗明诵《楞严》,林昏过魍魉。终然千仞颠,极彼九州广。
圆龛坐觅心,方具跪合掌。揽秀目颙颙,讨幽心养养。
沈绵阻客游,爽垲令人奖。境虚云压阑,江远浪浮桨。
挥清宜麈尾,翳静便鹤氅。域分三国鼎,淮凑百川辋。
喜弹青绮冠,倦曳绿玉杖。朝晴竟崎嵚,夜梦犹髴髣。
祝酒遣诗魔,搜句搔技痒。深推众壑宗,雄据诸峰长。
碧眼览益远,白髯联苦强。
地籁息箕簸,天孙遗女纺。金声调危铎,石华绣卑磉。
骑驴约兹后,惊猿记畴曩。资罄恐支离,腹果归莽苍。
间休幻安席,敏夺云门棒。竹露晓衾湿,松飙秋发爽。
玉树异风标,珠林列星朗。蹑屐去后齿,早炊囊宿滰。
吊古重追寻,披荒增慨慷。
浮云纤欲净,众星疏以没。中宵不遑寐,起视南楼月。
皓魄已几望,圆景尚微缺。溽暑澄金波,凉飙迎秋发。
忆昔西园游,文思壮飞越。如何此时望,皎皎空城阙。
搔首立瑶阶,徒然照华发。乌惊栖靡定,哀响送蜻蛚。
仿徨还予寝,梦魂但超忽。
山阿有人著薜荔,廷下缚虎眠莓苔。手磨心语知许事,曾见汉唐池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