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游祖塔院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村路上紫李黄瓜一阵阵芳香,戴着乌纱帽穿着白葛衣道袍只觉十分清凉。

野寺里闭门休息任他松阴转移,斜倚枕头睡在有窗槛的小室午梦正长。

因病得到闲暇确实不错,安心就是医治一切疾病的良方。

僧人不吝惜阶前甘洌的泉水,借给我容器让我随意品尝。

注释

祖塔院:即虎跑寺,在杭州虎跑山上。寺内有泉(虎跑泉)自山岩中流出,甘洌胜常。为西湖名胜之一。

乌纱:本是官帽,至唐时,已逐渐流行于民间。

葛布:以葛的纤维织成的布,俗称夏布。

道衣:僧道所穿之服,亦指家居穿的道袍。

野寺:野外庙宇。

欹枕:斜倚枕头。欹:通“倚”,斜倚,斜靠。

风轩:有窗槛的小室。

殊不恶:确实不错。

安心是药:《景德传灯录》卷三:“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安心竟。’”本意是安心要靠自己,不假外求,这里则进一步说,得病亦是心有未安的表现。

道人:这里指僧人。

阶前水:指虎跑泉水,味极甘洌。

匏樽(páo zūn):葫芦作的酒樽,泛指饮器。

赏析

  诗中所写紫李黄瓜的乡村风光,与乌纱白葛道衣装束的诗人,搭配成一幅色彩清丽、情调脱俗的图画。而野寺的幽静清凉正宜于病中的诗人休息,于是诗人由此深深体悟了因病得闲的妙处,并借佛祖故事表明,此心安处是医治一切身体与灵魂创伤的良方。末二句归结到和僧侣自然而亲切的关系,以见诗人自己已经“近道”的内心境界。全诗写景有味,蕴含着更深的哲理

  诗的开头写到祖塔院去的村路景物和作者的服饰。在村路上看到紫李黄瓜的色彩和香味,作者戴着乌纱帽、穿着白葛衣,感觉凉快。《冷斋夜话》称:“哲宗间右珰陈衍:‘苏轼衬朝章者何衣?’衍对曰:‘是道衣。’”朝章是上朝穿的官服,道衣是民间有道者穿的便服,较为凉快。接下来写到了祖塔院,那是在野地里的寺庙,故称“野寺”。作者在病中,所以在寺里闭门靠枕,就入梦乡了。当时是夏天,所以开着轩窗迎风,称“风轩”;因为入梦的时间较长,所以醒来看到窗外的松阴转移了。这一联写在寺中的情景。

  作者在杭州做通判,与知州共理政事,平时不可能到庙里去游息。所以说:“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因为有病,所以有闲到庙里来休息,也是不错的事情。有了病,安心就是药,不用再求药方了。佛家认为,人求安心在于自己,自己认为心安了就是,不用外求。作者更认为只要自己能安心就能治病,不用再求药方了,结尾联系虎跑泉,说和尚借给匏瓢,供他自由自在地喝泉水。

  这首诗的构思,先写到寺前的路上景物,联系诗人自己的装束。次写到寺后的情景,结合诗人病中情事,再跟祖塔院的祖师慧可联系,从慧可询问安心的方法想到诗人自己的病。诗人把院僧同自己联系,归结到虎跑寺的泉水。这样的结构,容易形成一种可供后人摹仿的写诗样式。纪昀指出,苏轼这首诗“易于摹仿”,说明他的写法,按照游祖塔院的经过来写,可以供后人取法。钱钟书《宋诗选注》说,陆游除爱国诗外,还有“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纪昀讲“此种已居然剑南派”,就指这一方面的诗,苏轼这首诗正是例证。它的艺术特色,就是闲适细腻,像“因病得闲”,“歌枕客梦”,“松阴转”,“安心是药”等等都是。纪昀的批注指出,“剑南别有安身立命之地”,钱钟书又指出:“什么是诗家的生路、‘诗外’的‘工夫’呢?”“他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换句话说,要做好诗,该跟外面世界接触,不用说,该走出书本的字里行间,跳出蠹鱼蛀孔那种陷人坑。”就苏轼这首诗而言,虽然容易让后人摹仿,但它从生活中来,也是创造。后人摹仿这样的写法,这是后人的事,对苏轼来说却是他自己的创造。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所作,这一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一个夏日,作者病稍和,有了游览的兴致,此诗便是游玩祖塔院有感之作。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海上游三岛,淮南预八公。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壶中。
缩地朝珠阙,行天使玉童。饮人聊割酒,送客乍分风。
天老能行气,吾师不养空。谢君徒雀跃,无可问鸿濛。
高意合天制,自然状无穷。仙华凝四时,玉藓生数峰。
书秘漆文字,匣藏金蛟龙。闲为气候肃,开作云雨浓。
洞隐谅非久,岩梦诚必通。将缀文士集,贯就真珠丛。
寺隔海山遥,帆前落叶飘。断猿通楚塞,惊鹭出兰桡。
星月浮波岛,烟萝渡石桥。钟声催野饭,秋色落寒潮。
旧社人多老,闲房树半凋。空林容病士,岁晚待相招。

平湖渺漫烟苍苍,菰蒲擢秀新荷香。渔舟演漾出深浦,舟中鲜鳜肥而臧。

传呼就买不论价,得钱留鱼鱼眼光。细鳞哆口传鬐鬣,斓斑点黑微涂黄。

巨盆汲水养馀息,拨剌奋尾犹洋洋。付庖荐酒择困者,挥刀切玉芼桂姜。

曲生风味已酝藉,得此更使不可忘。松江之鲈不足忆,银色讵数绵州鲂。

惜哉行役难驻棹,一饱未许杯盘常。雨蓑烟笠乃吾事,安得独钓青茫茫。

灵府宁容一物侵,此身只合老山林。何由挽得银河水,净洗群生忿欲心。

都城赐第起祥云,知是君王贵老人。罗绮丛中喧鼓吹,楼台影里聚簪绅。

剩添风月丛钱买,赢得樽罍到手频。他日华堂重此会,主宾朱紫耀青春。

直到千峰最上头,白云满地作波流。远山数角浮烟海,我欲凭风到十洲。

上苑寻芳挹翠华,东风先到帝王家。
宫娥不识春归去,争插庭前芍药花。

新柳迎游骑,飞花趁酒瓯。年年三二月,烂醉曲江头。

未了恩雠负此心,微官无补况归林。田畴不作荆卿死,只有黄花伴醉吟。

梁公骑马到我门,手持一幅范宽画。
入门大笑挽我臂,请向中堂壁间挂。
绢阔四尺高丈余,一片雪意寒模糊。
盖因此画历岁久,坡脚破缺裁欲无。
大山小山玉相琐,树石人家无不可。
有人骑驴涉长道,有人下马呼江舸。
想其盘薄心神融,布置自与元气通。
笔势惨澹魂神泣,艺苑久矣无良工。
其上已有三人作,巢云留清与耕乐。
或情或景各其妙,我欲续之愧粗恶。
梁公梁公听我语,此画曾入《宣和谱》。
真是《寒江待渡图》,切莫向人容易与。

千里暮山横紫翠,一钩新月破黄昏。

江间片石最称雄,莲宇璇房岛屿中。别酒却缘催解缆,老怀浑似逐飞蓬。

风随乌鹊凉生袂,雨洗银河色映空。期汝策名原不细,文溪吾土有高风。

险绝马鞍道,坡陀一径通。峰高连紫柏,溜急走乌栊。

杨花去不归,春风入绛帏。含情不语日初斜,愁杀江边杨白花。

苹花又绿江南岸,宾鸿带将寒去。几许落梅愁,渺暗香何处。一春长是雨。剩费却、翠篝沈炷。冷隔帘旌,润销窗纸,有人吟苦。燕垒渍芹香,画堂永、关心去年情绪。愁压曲屏深,更小山无数。溅裙前事误。□□□、□□□□。□朱阑,不了销凝,移损秦筝柱。

祁连山下草,寂寞少人烟。魂魄千年后,还思渡酒泉。

昔年曾此远风尘,盘谷烟霞每见分。
万里江河还壮观,一时冠盖属元勋。
海鸥春暖眠沙草,辽鹤秋高度岭云。
今日重来倍惆怅,草堂应是勒移文。
秋风冷,秋桂香。
秋露白,秋叶黄。
秋蛩吟,声短长。
此时景,有余光。
便恁麽去,正好吃棒。
须知远烟浪,刖有好商量。
高倚青冥插酒星,山崖谁作醉仙形。
从来天地为衾枕,应笑人间有独醒。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