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游祖塔院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村路上紫李黄瓜一阵阵芳香,戴着乌纱帽穿着白葛衣道袍只觉十分清凉。

野寺里闭门休息任他松阴转移,斜倚枕头睡在有窗槛的小室午梦正长。

因病得到闲暇确实不错,安心就是医治一切疾病的良方。

僧人不吝惜阶前甘洌的泉水,借给我容器让我随意品尝。

注释

祖塔院:即虎跑寺,在杭州虎跑山上。寺内有泉(虎跑泉)自山岩中流出,甘洌胜常。为西湖名胜之一。

乌纱:本是官帽,至唐时,已逐渐流行于民间。

葛布:以葛的纤维织成的布,俗称夏布。

道衣:僧道所穿之服,亦指家居穿的道袍。

野寺:野外庙宇。

欹枕:斜倚枕头。欹:通“倚”,斜倚,斜靠。

风轩:有窗槛的小室。

殊不恶:确实不错。

安心是药:《景德传灯录》卷三:“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安心竟。’”本意是安心要靠自己,不假外求,这里则进一步说,得病亦是心有未安的表现。

道人:这里指僧人。

阶前水:指虎跑泉水,味极甘洌。

匏樽(páo zūn):葫芦作的酒樽,泛指饮器。

赏析

  诗中所写紫李黄瓜的乡村风光,与乌纱白葛道衣装束的诗人,搭配成一幅色彩清丽、情调脱俗的图画。而野寺的幽静清凉正宜于病中的诗人休息,于是诗人由此深深体悟了因病得闲的妙处,并借佛祖故事表明,此心安处是医治一切身体与灵魂创伤的良方。末二句归结到和僧侣自然而亲切的关系,以见诗人自己已经“近道”的内心境界。全诗写景有味,蕴含着更深的哲理

  诗的开头写到祖塔院去的村路景物和作者的服饰。在村路上看到紫李黄瓜的色彩和香味,作者戴着乌纱帽、穿着白葛衣,感觉凉快。《冷斋夜话》称:“哲宗间右珰陈衍:‘苏轼衬朝章者何衣?’衍对曰:‘是道衣。’”朝章是上朝穿的官服,道衣是民间有道者穿的便服,较为凉快。接下来写到了祖塔院,那是在野地里的寺庙,故称“野寺”。作者在病中,所以在寺里闭门靠枕,就入梦乡了。当时是夏天,所以开着轩窗迎风,称“风轩”;因为入梦的时间较长,所以醒来看到窗外的松阴转移了。这一联写在寺中的情景。

  作者在杭州做通判,与知州共理政事,平时不可能到庙里去游息。所以说:“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因为有病,所以有闲到庙里来休息,也是不错的事情。有了病,安心就是药,不用再求药方了。佛家认为,人求安心在于自己,自己认为心安了就是,不用外求。作者更认为只要自己能安心就能治病,不用再求药方了,结尾联系虎跑泉,说和尚借给匏瓢,供他自由自在地喝泉水。

  这首诗的构思,先写到寺前的路上景物,联系诗人自己的装束。次写到寺后的情景,结合诗人病中情事,再跟祖塔院的祖师慧可联系,从慧可询问安心的方法想到诗人自己的病。诗人把院僧同自己联系,归结到虎跑寺的泉水。这样的结构,容易形成一种可供后人摹仿的写诗样式。纪昀指出,苏轼这首诗“易于摹仿”,说明他的写法,按照游祖塔院的经过来写,可以供后人取法。钱钟书《宋诗选注》说,陆游除爱国诗外,还有“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纪昀讲“此种已居然剑南派”,就指这一方面的诗,苏轼这首诗正是例证。它的艺术特色,就是闲适细腻,像“因病得闲”,“歌枕客梦”,“松阴转”,“安心是药”等等都是。纪昀的批注指出,“剑南别有安身立命之地”,钱钟书又指出:“什么是诗家的生路、‘诗外’的‘工夫’呢?”“他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换句话说,要做好诗,该跟外面世界接触,不用说,该走出书本的字里行间,跳出蠹鱼蛀孔那种陷人坑。”就苏轼这首诗而言,虽然容易让后人摹仿,但它从生活中来,也是创造。后人摹仿这样的写法,这是后人的事,对苏轼来说却是他自己的创造。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所作,这一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一个夏日,作者病稍和,有了游览的兴致,此诗便是游玩祖塔院有感之作。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玉妃整佩,绛节参差御。一笑唤春回,正江南、天寒岁暮。孤标独立,占断世间香,云屋南,雪篱深,长记西湖路。
人间尘土,不是留花处。羌管一声催,碎琼瑶、纷纷似雨。枝头著子,聊与世调羹,功就后,盍归休,还记来时不。

禾黍离离露一丘,淡烟轻霭夕阳秋。微基西枕邯山尽,往事东随漳水流。

御辇金车何处去,閒花野草几时休。可怜全赵繁华地,留作行人万古愁。

朝野蔚多士,衮然良可羞。伊人秉直节,许国有深谋。

大议摇岩石,危言犯采旒。苍黄出京府,憔悴谪南州。

引党俄嗟尹,移书遽窜欧。安惭言得罪,要避曲如钩。

郢路几束马,荆川还溯舟。伤心众山集,举目大江流。

远动家公念,深贻寿母忧。横身罹祸难,当路积仇雠。

卫上宁无术,亢宗非所优。吾君思正士,莫赋畔牢愁。

度暑无好怀,凭危略幽致。
衣冠蔚如林,从我才一二。
兹山昔深登,岁月谁得记。
尚有名胜流,不与金石悴。
孰知千载後,我与子复至。
烟昏倏见灯,洪发恐无地。
领略章句手,割据英雄志。
兴坏容一瞬,今昔当几喟。
围山缺西北,放目不可制。
归怀纳清境,夜榻成良寐。
零落壁间诗,岂特彼所愧。
会逢南过适,不问西来意。
鸩鸟毛,蛊毒水。
毒不伤人,何妨服饵。
只有这些儿,含毒喷泉人,
深入骨髓。三世诸佛畏之如兔见苍鹰,
历代祖师远之如龙怖鑫翅。唯有活衲僧,
嗜之如鼎味,粉骨碎身犹未已。
贪他底,著他底。
佛也如何救得你。

公颜如雪柏,千载故依然。笑我无根柳,空中不待年。

肯留归阙旆,坐待逆风船。特许门传籥,那知箭起莲。

相逢月上后,小语坐西偏。流落千帆侧,追思百尺巅。

躬耕怀谷口,水石羡平泉。茅屋归元亮,霓裳醉乐天。

行闻宣室召,归近御炉烟。未用歌池上,随宜教李娟。

十两新绵褐,披行暖似春。一团香絮枕,倚坐稳于人。
婢仆遣他尝药草,儿孙与我拂衣巾。回看左右能无愧,
养活枯残废退身。

日酣川静野云高。远山遥。碧迢迢。千里孤帆一叶任风飘。

莫话滩头波浪险,波平处,自逍遥。

昏昏天地太无聊。系长条。钓鲸鳌。且对江光山色酌香醪。

其奈眼看人尽醉,悲浊世,续离骚。

板桥丝柳黄泥路,曾是从公送人处。麻衫扫地额沾沙,蒿里一声公又去。

长堤雨暗血滋衣,幡旐遥遥捲飞絮。白杨无数鬼啼风,三十六人唱烟雾。

人生要死何用愁,白日红轮攀不住。赤髭黄卷忏他生,皓齿清歌乐朝暮。

薄留风雅驻欢场,高筑糟丘驱大怖。一斗憨憨睡宝池,大士心许佯赪怒。

少日倔强老更颠,料公拍手庵罗树。

寄语南枝及早开,莫迟春信待人催。
我今已办千钟酒,准拟花前醉百回。

银塘斜织疏烟,薰风吹送湘娥面。亭亭翠盖,淡妆依约,蓦然相见。

素袜凌波,圆珠泻露,清芬难散。看沙边宿鹭,惊飞扑漉,却还被,伊遮断。

道是玉奴新浴,又无端、抛残团扇。猜红怨绿,千丝并蒂,满池葱茜。

风细月明,六郎回去,眼波一线。待停桡珠浦,碧筒相吸,为偿私愿。

临轩天子觅真儒,郕国遗编第一书。君去尽心须尽读,好携十传赴公车。

君恩犹未报山丘,自笑遐方汗漫游。客过玉关惊白发,要游金谷觅苍头。

冷官待罪予为歉,陋巷居贫君不忧。犹望道行泽四海,敢辞沙漠久淹留。

大火既西流,凉风日凄厉。古人重稼穑,力田在匪懈。

郊行省农事,禾黍何旆旆。碾以他山石,玉粒使人爱。

大祀须粢盛,一一稽古制。是为五谷长,异彼稊与稗。

炊之香且美,可用享上帝。岂惟足食人,一饱有所待。

波斯谷中神夜语,波斯牧羊俱杂虏。当道剚刀羊可食,土城留种羊胫骨。

四围筑垣闻杵声,羊子还从胫骨生。青草丛抽脐未断,马蹄踣铁绕垣行。

羊子跳踉却在草,鼠王如拳不同老。饫肉筵开塞馔肥,裁皮褥作书林宝。

南州侠客遇西人,昔得手褥今无伦。君不见冰蚕之锦欲盈尺,康洽年来贫不贫。

碧树沈沈覆草塘,湘帘齐揭藕风凉。人间无地逃炎暑,安得移家住上方。

今我乐矣,爰即我谋。陂塘雨足,上下其流。百年垂尽,寄兴孤舟。

华胄玉台,浮游石头。群阴蔽空,百神在楼。此夕何夕,梦游九州。

初随枕蝶,终执沙鸥。兴倦而觉,再梦再忧。空谷多鬼,其声啾啾。

郎官宅里旧帘栊,莺燕频来认主翁。
霜月寄情淮水上,烟花迷客秣陵东。
梁园倦后思家切,瀼里闲多卜馆同。
松菊未荒谁为理,先将栽灌教儿童。

乱峰嵯峨高插天,丹炉石室隐神仙。黄茅九转飞星去,洞口桃花空紫烟。

不避貂珰竟独行,故人情重一官轻。膺滂苦自争门户,嵇吕真能共死生。

千里关河迷锦瑟,十年丝竹老无城。平生长物惟腰鼓,好著岑牟奏几声。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