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开头两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自下而上仰望,只见巍然高耸的宝塔拔地而起,仿佛从地下涌出,傲然耸立,直达天宫。用一“涌”字,增强了诗的动势,既勾勒出了宝塔孤高危耸之貌,又给宝塔注入了生机,将塔势表现得极其壮观生动。
接下去四句:“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写登临所见、所感,到了塔身,拾级而上,如同走进广阔无垠的宇宙,蜿蜒的石阶,盘旋而上,直达天穹。此时再看宝塔,突兀耸立,如神工鬼斧,简直不敢相信人力所及。慈恩寺塔,不仅雄伟,而且精妙。
再下去四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写登上塔顶所见,极力夸张塔体之高,摩天蔽日,与天齐眉,低头下望,鸟在眼下,风在脚下。这鸟和风,从地面上看,本是高空之物,而从塔上看,就成了低处之景,反衬宝塔其高无比。
下面八句,以排比句式依次描写东南西北四方景色。“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描绘东面山景,连绵起伏,如滚滚巨浪;“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状摹南面宫苑,青槐葱翠,宫室密布,金碧交辉;“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刻写西面秋色,金风习习,满目萧然,透着肃杀之气;“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写北边陵园,渭水北岸,座立着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它们是前汉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位君王的陵墓。当年,他们创基立业,轰轰烈烈,如今却默然地安息在青松之下。诗人对四方之景的描绘,从威壮到伟丽,从苍凉到空茫,景中有情,也寄托着诗人对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忧思。
末了四句,“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想辞官事佛,此时,岑参得知,前方主将高仙芝出征大食,遭遇挫折;当朝皇帝唐玄宗,年老昏聩;朝廷之内,外戚宦官等祸国殃民;各方藩镇如安禄山、史思明等图谋不轨,真可谓“苍然满关中”,一片昏暗。诗人心中惆怅,认为佛家清净之理能使人彻悟,殊妙的善因又是自己向来的信奉,因此想学逢萌,及早挂冠而去,去追求无穷无尽的大觉之道。
这首诗主要写佛塔的孤高以及登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全诗状写佛塔的崔嵬和景色的壮丽十分成功。
乃不留斯人,以为山水匹。双溪秋浪澹冥冥,黄岐一带伤心出。
行歌载酒人何适,啸雨啼烟变白日。鸣呼哭君兮山水心,山自高兮水自深。
兽炭飘星上绮裘,铜盘光照两莲钩。春灯订约晴难定,夜烛留欢雪渐稠。
问字金钗羞拔俗,退朝玉勒乍偷游。酒边风味载频见,看到颜酡第几瓯。
欲向青山问。问青山、白云多处,几番春信。著意寻春春尚浅,侵晓薄寒能忍。
又早是、段家桥近。流水无言人影悄,但盘空扑雪鸦成阵。
还只恐、北风紧。
打门仙鹤曾相认。剩枝头、夜来残月,半钩黄晕。石古林深烟磴滑,一路鞋痕细印。
浑不管、苍苔立损。我欲此间横玉笛,把万花吹暖都开尽。
林处士,料应肯。
亭亭一风榭,脱屦席可即。阶前双白鹤,相迎似相识。
一官冒风尘,十载犯霜露。岂伊怀禄情,亦以娱亲故。
长涂忽榛棘,四海益氛雾。父母且不知,妻子岂得顾。
闽海非我乡,浙河幸余渡。谁知消息近,反使心魂惧。
桑梓半不存,骨肉定何处。掩骼古则然,脱骖今岂遇。
言归虽有期,悲情将焉诉。蓼虫昧葵堇,晨鸡识晦雨。
君自处平世,安知我心苦。
西湖美人风韵奇,玉为资质冰为肌。江梅向暖开南枝,美人与之同襟期。
月香水影有妙句,横斜浮动无人知。世间凡卉不敢并,香名万古芳菲菲。
罗浮美人亦大好,笑靥盈盈破春早。明日萧条客梦醒,参横月落春光老。
怊怅松林不见人,多情翠羽空相恼。繁花乱插满头归,芳心寂寞忧心捣。
吴兴美人真可人,兴来亦写梅花真。奇奇怪怪发天趣,斯须幻出江南春。
疏花绰约有生意,鲛绡半幅无纤尘。固知佳画不易得,百年谁复藏其珍。
朝云不入梨花梦,铃阁无声画屏冻。淑态偏嫌夜雪欺,幽风不许春风动。
意态娉婷富贵羞,精魂冷落清寒共。时揩病目一摩挲,万紫千红竟何用。
山阴古多图与书,张郎自是山阴癯。平生爱画入骨髓,得此寘之座右隅。
我生亦有画梅癖,对此不觉形神俱。含丹吮墨我不如,还君此画长嗟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