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江上的行程已是几千里,我已见到了十五次江上的月圆。
先是饱览了瞿塘峡的风光,随后便又登巫山。
巴国的大地虽已走尽,而这巫山却是高得难以达到顶端。
身负巨石好像在云霞之外,手攀垂下的藤萝又像已接近日边。
飞步登上巫山山顶时,极目远望食有丝毫的遮掩。
回头不见了暗红色的山壑,仰望看到的只是青天。
青天近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到,不知银河离这里还有多远?
望着白云飞去的地方可以辨知苍梧山,随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可以探知大海。
游历到日光西斜,仍然有许多妙境值得徘徊。
悲风吹着树枝作响,空谷里的积雪还白光闪闪。
踏上归途时已是黄昏,此时的游兴依然未减。
寒江两岸的猿声早早地啼起,一轮明月已出现在昏暗的松间。
啊,月光是多么清悠,猿啼又是多么凄惨。
我实在不能忍闻这猿啼而匆忙下山,快步回到我的小船。
注释
巴东:王琦注:即归州,唐时隶山南东道。《方舆胜览》:瞿塘峡在夔州东一里,旧名西陵峡,乃三峡之门。两崖对峙,中贯一江,望之如门。陆放翁《入蜀记》: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视天如匹练。《方舆胜览》:巫峡,在巫山县之西。《水经注》云:杜宇所凿,通江水。图经云:引山当抗峰氓、峨,偕岭衡岳,凝结翼附,并出青霄,谓之巫山。有十二峰,上有神女庙、阳云台,高百二十丈。
海月:海上的月亮。
瞿(qú)唐峡:亦作“瞿塘峡”。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
巴国:《山海经》:西南有巴国。
穹(qióng)石:大岩石。《上林赋》:“触穹石。”张揖注:“穹石,大石也。”
飞步:快步;疾步。郭璞诗:“翘手攀金梯,飞步登玉阙。”
却顾:回头看。舟壑(hè):藏在山谷中的船。后借指世事。
瀛(yíng)海:大海。汉王充《论衡·谈天》:“九州之外,更有瀛海。”
孤光:孤独的光,单独的光。多指日光或月光。鲍照诗:“孤光独徘徊。”
悲风:凄厉的寒风。
佳趣:高雅的情趣。
吐月:吴均诗:“疏峰时吐月。”
清猿: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
孤舟:孤独的船。

赏析

  此诗“巴东”这一地理概念的具体所指,历来有所争议。一些旧注认为诗题上的“巴东”即是唐代归州的巴东(今湖北巴东),如比较权威的清代学者王琦所注的《李太白全集》在此诗题下解释说:“巴东,即归州也,唐时隶山南东道。”(《李太白全集》中册1021页,中华书局出版)若仅凭字面意义,此说无错。但按照诗意,则不可通。诗题曰“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云云,可知诗人的行进路线是从巴东出发,然后穿过瞿唐峡,接着才登上巫山的。若此,巴东的位置一定在瞿唐峡之前,或者说,瞿唐峡一定在巴东和巫山的中间。然而,归州的巴东却在巫山的下游,若自这里登巫山,则必须溯江而上,但无论如何又无法经过瞿唐峡。如果顺流,那就要先过瞿唐峡,登巫山之后要再行走相当一段水路方可到归州的“巴东”,与诗题大相牴牾。于此可知,“归州巴东”的说法是错误的。其实此诗中的“巴东”是指夔州(今重庆奉节)。《新唐书》地理志卷四十载:“夔州,云安郡下都督府,本信州巴东郡。武德二年(619)更州名,天宝元年(642)更郡名。”据此可知夔州原来是信州的巴东郡,至“天宝元年”始“更郡名”。李白此行当在开元十三年(725),此时的夔州尚未改名,仍叫巴东郡,所以诗人才有此称。又据《方舆胜览》:“瞿塘峡在夔州东一里”。若把与此有关的地名按长江流向自上而下的地理位置排列一下的话,其顺序则是夔州、瞿唐峡、巫山、巴东,况且前三处所距不远,完全可能是在一天中所经过的三个地方。诗人自夔州(时称巴东郡)出发,很快即经过瞿唐峡而到达巫山(参见《中国历史地图册》第五册47-48页,中华地图学社出版)。这样解则全诗疑窦顿开,语意甚明。

  诗的开头概述自己登巫山前的情景。“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两句是说自己从家乡出发以来,沿江已走了几千里水路。这天正逢望日,明月皎洁,圆如银盘。诗人接着说,刚刚经过瞿唐峡之后便徒步登上巫山的最高峰。在山巅之上,诗人极目千里,饱览巫山的雄姿。“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紧承前句,写巫山的高危与广阔。“不穷”是无穷无尽之意,这显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又可说是诗人所目见。因为诗人视野之内皆是耸山峻岭,都是巫山之境,故谓之“无穷”,所以下句说整个巴国境内都被巫山占据了。当然此句只是形容巫山面积之大,与杜甫名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句意相同,不必拘泥考证巴国的辖境。“日边攀垂萝,霞外依穹石。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四句写登山时的主观感受。山路高危陡峭,诗人要凭借垂下的藤条萝蔓才可向上攀援,有时只好倚偎在突出的大石头上喘息一会儿。诗人登得太高了,他觉得好像在日边霞外一般,云气在脚下缭绕,太阳在身边高悬。诗人心情愉悦,急不可待地快步登上绝顶,向远处眺望。啊!太美了。天清日朗,万里澄鲜,一点遮挡视线的东西也没有。他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以下六句便写其在顶峰上的感受。

  “却顾”两句是说,山顶真是高极了,回头向下一看,只见万里深渊神秘莫测,令人面容失色,心惊肉跳;抬头向上一望,头上即是青天。登临高绝之处,惊愕中又有几分自豪感,这是所有登山人都会产生的普遍心理。于是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竟觉得青天仿佛可以用手就能摸到一样,但夜间所常见的银河此时却不知哪里去了。远望云彩的升起之处,便可知道苍梧山所在的地方;观看那奔腾的大江的流逝,便可辨别大海所在的方向。“苍梧”语出《归藏·启筮》:“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瀛海”一词出白于《史记》。其实这两句诗是诗人由眼前所见的云气和江水发想而来,江流的方向当然应该是大海,无须详考。“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下文便转写归途中的景色。

  “积雪照空谷”以下八句大意是说,高山背阴处的积雪映照着空荡荡的深谷,风吹树木发出呜呜的悲凄之声。踏上归途时天色已晚,只剩夕阳的余晖了,但诗人游意未艾,兴致颇高。江上寒冷,故早早就听到了猿的啼叫之声,天色朦朦胧胧,远处的松林已隐隐约约,一轮明月从那里缓缓升起,宛如松林吐出的一般。月光皎洁明媚,猿声清幽凄厉。此情此景给人一种空寂静穆的感觉。这既是眼前的实景,又有诗人不忍离去的主观情感寓于其间,因此有一种惆怅惋惜的情味。最后两句说虽然自己还有游兴。但不愿再听到猿的啼叫声,这才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辞别了巫山,拄着登山杖回到了船上。

  全诗记叙登巫山的经过,写得相当完整。从开始上山写起,继写登山时的感受与登上顶峰时所见到的景色,最后写下山及回船的过程,一气呵成,完全按时间顺序和所经历的过程来写,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诗中借助夸张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渲染巫山之高峻宏伟,“日边”、“霞外”等诗句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两句更是异想天开的惊人之语,令人耳目一新,充分体现出诗人的浪漫气质。此诗是太白初离家乡时所作,他第一次接触到如此雄伟壮阔的山川景色,又因未接世事,所以诗中洋溢着欣喜之情,虽然在后半部分略含凄寂之味,但那恰恰充分地表现了游兴未尽的遗憾与惋惜,并没有什么感伤的情味。全诗的基调是明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与其后来的一些山水诗的扑朔迷离,晦暗感伤是大不相同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很完整的记游诗,是李白坐船从巴东到瞿塘峡然后登上巫山最高峰,在傍晚归来时创作的。此诗当写于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之时。是年秋季,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过夔州(今四川奉节)不远便是瞿塘峡,出峡后诗人停船游览巫山,并登上了最高峰。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何事忽来还忽去,孤云不定鹤情高。真经与术添年寿,
灵药分功入鬓毛。必拟一身生羽翼,终看陆地作波涛。
遍寻岩洞求仙者,即恐无人似尔曹。
十里绛山幽,千年汾水流。碑传门客建,剑是故人留。
陇树烟含夕,山门月对秋。古来钟鼎盛,共尽一蒿丘。
倪郎才韵照冰壼,北向开轩颇自娱。
檐度蕙风鸣鴶鵴,壁经梅雨画螔蝓。
觥筹交错银河挂,文史纵横角簟铺。
官舍私居同是漫,莫嗟三径就荒芜。
乐天书内重封到,居敬堂前共读时。四友一为泉路客,
三人两咏浙江诗。别无远近皆难见,老减心情自各知。
杯酒与他年少隔,不相酬赠欲何之。

林壑久知盟野鹤,云霄无复着飞凫。何如天外腰龙剑,坐啸军中握虎符。

佳会几时联隶萼,相思何处寄蘼芜。夜深鸣轧江城角,千里还同明月孤。

种菜英雄老,游山婚嫁迟。仙名留饮酒,官职折吟诗。

肝胆今谁照,年华有镜知。飞鸿杳天际,独立看云时。

浅清溪浒瘦山巅,净洗肌肤冰雪天。
偏向书窗伴幽独,不教尘俗滓婵娟。

濛濛云气湿霓旌,小队红绡凤蜡明。鸾鹤舞随行道影,鱼龙出听步虚声。

淮南高士青毛随,句曲仙人碧玉笙。一路天风吹不断,此身今夕在蓬瀛。

才可穷人,文能寿世。证之夫婿真都是。工诗馀事又工词,红牙喜按衣迟紫。

宝气腾行,珠光吐字。候封万户荣输此。但愁声倚绿窗难,只应记曲呼娘子。

宿愁未许抛衾枕,抱病移居江上村。
忙里提携知药饵,闲来点检失琴尊。
南檐爱月先安榻,北牖嫌风即闭轩。
且是主人能好客,黄鱼白饭早过门。

盆梅才放暗香凝,檐竹萧萧拂瓦棱。手欲拈毫先熨火,鬟供煮茗预敲冰。

高低玉宇诸天现,缥缈红楼一晌凭。耐取清寒还夜坐,书签丛里艳孤灯。

一念重来如祖忍,三生尽见有图澄。
虎虽化女心常在,鹰已为鸠眼可憎。

晴川历历自返照,叶落归根进步来。可有龟巢莲叶上,化为脉望戏琴台。

得得篮舆蹑紫烟,青山买断不劳钱。
孤峰峭耸云间柱,大涤深藏洞里天。
一派飞泉成舞翠,千寻秀石屡来贤。
上方犹有奇观在,更欲扪萝到绝巅。

门户中衰觉命悭,逆来顺受亦安然。琴因养性非关趣,诗为娱情不在传。

斑管转工修野史,锦囊并贮看山钱。可怜无限缠绵意,岁月蹉跎又一年!

不见当年丁令威,
年来处处是相思。
若将此恨同芳草,
犹恐青青有尽时。

习书来自浒黄州,南北相关事可忧。弓手寨兵差发了,民丁个个是貔貅。

占断山川列阵形,龙鳞凤翼应天星。翻嫌战染诸羌血,欲挽银河洗甲兵。

上方殊胜地,长者给孤园。挂壁袈裟净,生阶秀草繁。

楼光凝晚照,树色映前村。法食干戈际,真知象教尊。

一点阳和薰万宇,最饶佳致是山庄。
鸡豚祝罢成长席,莺燕听来隔短墙。
嗜酒不嫌多种秫,无襦长恨少栽桑。
东郊劝相何烦尔,农圃吾生自合忙。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