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江上的行程已是几千里,我已见到了十五次江上的月圆。
先是饱览了瞿塘峡的风光,随后便又登巫山。
巴国的大地虽已走尽,而这巫山却是高得难以达到顶端。
身负巨石好像在云霞之外,手攀垂下的藤萝又像已接近日边。
飞步登上巫山山顶时,极目远望食有丝毫的遮掩。
回头不见了暗红色的山壑,仰望看到的只是青天。
青天近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到,不知银河离这里还有多远?
望着白云飞去的地方可以辨知苍梧山,随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可以探知大海。
游历到日光西斜,仍然有许多妙境值得徘徊。
悲风吹着树枝作响,空谷里的积雪还白光闪闪。
踏上归途时已是黄昏,此时的游兴依然未减。
寒江两岸的猿声早早地啼起,一轮明月已出现在昏暗的松间。
啊,月光是多么清悠,猿啼又是多么凄惨。
我实在不能忍闻这猿啼而匆忙下山,快步回到我的小船。
注释
巴东:王琦注:即归州,唐时隶山南东道。《方舆胜览》:瞿塘峡在夔州东一里,旧名西陵峡,乃三峡之门。两崖对峙,中贯一江,望之如门。陆放翁《入蜀记》: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视天如匹练。《方舆胜览》:巫峡,在巫山县之西。《水经注》云:杜宇所凿,通江水。图经云:引山当抗峰氓、峨,偕岭衡岳,凝结翼附,并出青霄,谓之巫山。有十二峰,上有神女庙、阳云台,高百二十丈。
海月:海上的月亮。
瞿(qú)唐峡:亦作“瞿塘峡”。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
巴国:《山海经》:西南有巴国。
穹(qióng)石:大岩石。《上林赋》:“触穹石。”张揖注:“穹石,大石也。”
飞步:快步;疾步。郭璞诗:“翘手攀金梯,飞步登玉阙。”
却顾:回头看。舟壑(hè):藏在山谷中的船。后借指世事。
瀛(yíng)海:大海。汉王充《论衡·谈天》:“九州之外,更有瀛海。”
孤光:孤独的光,单独的光。多指日光或月光。鲍照诗:“孤光独徘徊。”
悲风:凄厉的寒风。
佳趣:高雅的情趣。
吐月:吴均诗:“疏峰时吐月。”
清猿: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
孤舟:孤独的船。

赏析

  此诗“巴东”这一地理概念的具体所指,历来有所争议。一些旧注认为诗题上的“巴东”即是唐代归州的巴东(今湖北巴东),如比较权威的清代学者王琦所注的《李太白全集》在此诗题下解释说:“巴东,即归州也,唐时隶山南东道。”(《李太白全集》中册1021页,中华书局出版)若仅凭字面意义,此说无错。但按照诗意,则不可通。诗题曰“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云云,可知诗人的行进路线是从巴东出发,然后穿过瞿唐峡,接着才登上巫山的。若此,巴东的位置一定在瞿唐峡之前,或者说,瞿唐峡一定在巴东和巫山的中间。然而,归州的巴东却在巫山的下游,若自这里登巫山,则必须溯江而上,但无论如何又无法经过瞿唐峡。如果顺流,那就要先过瞿唐峡,登巫山之后要再行走相当一段水路方可到归州的“巴东”,与诗题大相牴牾。于此可知,“归州巴东”的说法是错误的。其实此诗中的“巴东”是指夔州(今重庆奉节)。《新唐书》地理志卷四十载:“夔州,云安郡下都督府,本信州巴东郡。武德二年(619)更州名,天宝元年(642)更郡名。”据此可知夔州原来是信州的巴东郡,至“天宝元年”始“更郡名”。李白此行当在开元十三年(725),此时的夔州尚未改名,仍叫巴东郡,所以诗人才有此称。又据《方舆胜览》:“瞿塘峡在夔州东一里”。若把与此有关的地名按长江流向自上而下的地理位置排列一下的话,其顺序则是夔州、瞿唐峡、巫山、巴东,况且前三处所距不远,完全可能是在一天中所经过的三个地方。诗人自夔州(时称巴东郡)出发,很快即经过瞿唐峡而到达巫山(参见《中国历史地图册》第五册47-48页,中华地图学社出版)。这样解则全诗疑窦顿开,语意甚明。

  诗的开头概述自己登巫山前的情景。“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两句是说自己从家乡出发以来,沿江已走了几千里水路。这天正逢望日,明月皎洁,圆如银盘。诗人接着说,刚刚经过瞿唐峡之后便徒步登上巫山的最高峰。在山巅之上,诗人极目千里,饱览巫山的雄姿。“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紧承前句,写巫山的高危与广阔。“不穷”是无穷无尽之意,这显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又可说是诗人所目见。因为诗人视野之内皆是耸山峻岭,都是巫山之境,故谓之“无穷”,所以下句说整个巴国境内都被巫山占据了。当然此句只是形容巫山面积之大,与杜甫名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句意相同,不必拘泥考证巴国的辖境。“日边攀垂萝,霞外依穹石。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四句写登山时的主观感受。山路高危陡峭,诗人要凭借垂下的藤条萝蔓才可向上攀援,有时只好倚偎在突出的大石头上喘息一会儿。诗人登得太高了,他觉得好像在日边霞外一般,云气在脚下缭绕,太阳在身边高悬。诗人心情愉悦,急不可待地快步登上绝顶,向远处眺望。啊!太美了。天清日朗,万里澄鲜,一点遮挡视线的东西也没有。他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以下六句便写其在顶峰上的感受。

  “却顾”两句是说,山顶真是高极了,回头向下一看,只见万里深渊神秘莫测,令人面容失色,心惊肉跳;抬头向上一望,头上即是青天。登临高绝之处,惊愕中又有几分自豪感,这是所有登山人都会产生的普遍心理。于是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竟觉得青天仿佛可以用手就能摸到一样,但夜间所常见的银河此时却不知哪里去了。远望云彩的升起之处,便可知道苍梧山所在的地方;观看那奔腾的大江的流逝,便可辨别大海所在的方向。“苍梧”语出《归藏·启筮》:“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瀛海”一词出白于《史记》。其实这两句诗是诗人由眼前所见的云气和江水发想而来,江流的方向当然应该是大海,无须详考。“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下文便转写归途中的景色。

  “积雪照空谷”以下八句大意是说,高山背阴处的积雪映照着空荡荡的深谷,风吹树木发出呜呜的悲凄之声。踏上归途时天色已晚,只剩夕阳的余晖了,但诗人游意未艾,兴致颇高。江上寒冷,故早早就听到了猿的啼叫之声,天色朦朦胧胧,远处的松林已隐隐约约,一轮明月从那里缓缓升起,宛如松林吐出的一般。月光皎洁明媚,猿声清幽凄厉。此情此景给人一种空寂静穆的感觉。这既是眼前的实景,又有诗人不忍离去的主观情感寓于其间,因此有一种惆怅惋惜的情味。最后两句说虽然自己还有游兴。但不愿再听到猿的啼叫声,这才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辞别了巫山,拄着登山杖回到了船上。

  全诗记叙登巫山的经过,写得相当完整。从开始上山写起,继写登山时的感受与登上顶峰时所见到的景色,最后写下山及回船的过程,一气呵成,完全按时间顺序和所经历的过程来写,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诗中借助夸张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渲染巫山之高峻宏伟,“日边”、“霞外”等诗句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两句更是异想天开的惊人之语,令人耳目一新,充分体现出诗人的浪漫气质。此诗是太白初离家乡时所作,他第一次接触到如此雄伟壮阔的山川景色,又因未接世事,所以诗中洋溢着欣喜之情,虽然在后半部分略含凄寂之味,但那恰恰充分地表现了游兴未尽的遗憾与惋惜,并没有什么感伤的情味。全诗的基调是明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与其后来的一些山水诗的扑朔迷离,晦暗感伤是大不相同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很完整的记游诗,是李白坐船从巴东到瞿塘峡然后登上巫山最高峰,在傍晚归来时创作的。此诗当写于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之时。是年秋季,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过夔州(今四川奉节)不远便是瞿塘峡,出峡后诗人停船游览巫山,并登上了最高峰。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未塞谊人夺,何言讼赋收。
皇心虽恻隐,蓬户或焦愁。
为吏空多禄,无人能此忧,
知君坐公府,他日富民侯。
五朝坏冶归皇极,万里车书共太平。
胡马一闚光禄塞,汉家常疑羽林兵。
柳间自诧投营业乐,桑下方安佩犊行。
高枕四封无一事,腐儒何幸偶专城。

我爱山居好,茶瓯困解围。松边横藓石,柳下敞渔扉。

细雨噞喁出,斜阳觳觫归。交情殊贵贱,似觉故人非。

万里称逆化,愚蠢性亦全。紫绂拖身上,妖姬安膝前。
见他拘坐寂,故我是眠禅。吾知至人心,杳若青冥天。

岁在彊梧大渊献,独蛰衡门悲逝景。疟鬼胡为苦见雠,使我枯肠益悽哽。

初疑筋骸稍钳束,引臂嘘呵绝驰骋。须臾颤掉力弗禁,齿牙下上声相并。

蒙戎虽有狐裘温,?冼何殊冰筋冷。寒衰热壮惨尤极,百束薪蒸燃九鼎。

煅膏铄髓无不到,高及头颅卑脚胫。四支似石下深潜,一气如尘寄寥迥。

自怜性命此日捐,孰料平宁在俄顷。起来盥濯把明镜,冠带临风且重整。

扶藜忽过百花园,无限晴芳到邻杏。燕支瓮煖蜡凝春,锦绣机翻红晕影。

谁将生火镕艳阳,满树无烟光颎颎。更疑神女会宓妃,燕罢瑶池酒初醒。

血色罗裙尚舞风,向人却妒晨妆靓。对此闲愁尽敛藏,有似投簪访箕颍。

谁知鬒发绿如云,转目霜蓬已垂领。多少东华尘土客,营营至死无由省。

韦平荒冢生黍苗,褒鄂枯髅宿蛙黾。无花必用强追寻,有酒何妨长酩酊。

题诗一笑鬼应闻,定引川妃安溟涬。

羁旅嗟无友,佯狂汉水阴。相逢幸倾盖,送别怅分襟。

之子虽吏隐,高名何陆沈。蛟龙蟠学海,风雨润词林。

寡和尝歌郢,传经雅属参。丈人今谕蜀,干誉尔劳心。

接淅予征远,看云反顾深。旅怀兼去住,秋色怆登临。

信有江山助,宜无雾露侵。相思见逸唱,清绝响寒砧。

击节时孤笑,开樽忆共斟。岁华几向晚,客恨孰能禁。

城阙愁回首,诗人诲嗣音。曾非青玉案,为愧洛生吟。

海陵周裕之,又为淮上客。来寻南郭路,不见张宜伯。

宜伯在京口,不知谁与游。时时应北望,只可见瓜州。

砥柱中流亦怪哉,浪花飞雪翠成堆。恍疑平地波涛起,静觉半空风雨来。

窗户动摇亭落影,栏干清润石生苔。谪仙已去东坡远,此地何人共酒杯。

江头枫叶赤愁客。

江上弹玉琴,江清有馀音。澄波处处动,惊起鱼龙吟。

更觉月华白,况兹寒露深。惟有钟期子,千秋惬素心。

素禽敏疾出扶余,六翮双拳胆气麄。
海外天鹅能独击,云间后鹘敢齐驱。
{扌雙}身直上非无见,恋主归来不待呼。
渭水鹰扬亦如何,好将粉墨写成图。

洛阳雪深冻阑干,高士僵卧饥袁安。忍贫束腹一榻寒,不忍持钵邻里干。

令君晓鞭望门看,贤哉此公此操难。谁能为口须片肝,五公四世清节完。

吴兴松雪峻笔端,□缣粉白□漫漫。俨若古意幅面摊,好事把玩应长叹!

人间饱饭烦邯郸,功名回首□霏残。何如小忍聊盘桓,门前嵩少青巑岏。

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

青山地僻车马稀,十载倦游歌《式微》。傍溪卜筑面流水,拂石展簟消炎晖。

老翁过从就蔬食,幼女补缀成絺衣。西亭去家苦不远,日暮共逐渔樵归。

百丈楼船夜枕戈,将军下濑七鲲过。醇醪共饮思公瑾,薏苡何伤谤伏波。

缓带羡能文字乐,连床喜得弟兄多。京华冠盖如相讯,为语南中有牧颇。

禁苑春光丽,花蹊几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春风浩浩,春鸟喃喃。
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大圆镜里,扣己而参,
便恁麽志也太无端。文殊去后无消息,
休问前三与后三。
北风吹湖水,远行当岁徂。
孤舟无同人,根依唯仆夫。
遥睇高邮城,仿佛十里余。
落日去地远,飞雁与云俱。
悠悠思故乡,邈在天南隅。
慈亲倚门望,我身犹道途。
羁旅岂足恤,但念骨肉疏。
何当脱行路,归卧山中庐。

歇马馀残照,循墙谒閟宫。冠裳王者并,俎豆圣人同。

战国风趋下,斯文日再中。低徊抚松柏,惆怅仰龟蒙。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