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首诗是说明习禅贵有清妙之心,如是,则隐于山林或居于寺庙都是多事。所以“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只要心地充满慈悲,照彻光明,那么,在家修行更是本质意义上的“出家”。
这首诗所阐明的理趣同样是“明心见性”,贵在心性的自得,而非外在的求索。作者认为只要心灵湛然,意静思定,关照自身心性的清净,那么在庭院清幽的家中修持,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而不必刻意追求清谷幽林,深山寂野。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与上一首中的“八万四千门路别,谁知方寸即西方”都重在言心性澄明,其意旨和理趣可谓互相呼应,一脉相承。佛法告诉我们人的本心本性即是我们通向自在、快乐、智慧的大门,心圆满清净了,则事事自然游刃而解,外界的一切是非曲直,好坏对错完全由我们内心来决定。
顾我容颜今老大,忆君兄弟更辛酸。别来十载又廿载,历尽千难与万难。
舟楫几遭风浪险,竹松多受雪霜寒。武陵桥上今宵月,千里相思不忍看。
落日黄云古戍平,铙歌千骑远横行。江南剑客多年少,笛里初闻塞上声。
沧海波未澄,无人斩长鲸。韦郎三尺玉,匣中鸣不平。
蛟龙一出雷雨随,翕忽变化清四夷。可惜有才不见用,青天白日将何为?
酒酣起舞抱剑哭,肃肃悲风动茅屋。不如南山学种田,自古青萍换黄犊。
两岸西风吹白蘋,三城烟火隔红尘。天涯黄菊双蓬鬓,海上青尊几故人。
谋国计从穷处拙,倦游心向暮年真。罗浮东去扶桑近,黄木湾头好问津。
同友天下士,断金二人心。君心如日月,流光照我襟。
共期百年内,事业耀亢参。何遽骑箕去,黯淡白云深。
我如孤飞鸟,求友慕遣音。小豚依玉树,蒹葭托寸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