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嘉果生炎甸,飞香始素秋。一官曾命秩,千树拟封侯。
绿叶霜弥翠,金衣晚未收。玲珑明夕照,磊落亚枝头。
浥露姿常洁,摇风蒂自柔。厥包神禹锡,作颂楚臣优。
偶入金盘采,蒙兼玉馔羞。甘酸消宿酒,清冷破牢愁。
小瓣轻镭柚,微红妒石榴。光凝珠的的,声入齿飕飕。
水玉深潜壑,坚冰满贮瓯。近之清内热,闻者亦涎流。
有目应同赏,非时莫暗投。苞中仙对奕,江上鹤成楼。
实以逾淮变,花从到邺休。贞操元自固,众卉岂其俦。
药品皮为上,医师旧是求。青黄分所治,沉痼赖能瘳。
色味称俱美,驱除力更尤。有如词翰士,兼善甲兵谋。
筋核皆堪取,虫鱼不是雠。一身无弃斥,万里极车舟。
橘谱原多种,诗篇亦满眸。醉来浑忘却,何处更旁搜。
风流幕府固多闲,冷落曹司绝往还。举酒高楼谁作伴,何妨借取华州山。
秋意酿寒汀,正萧萧、响到连番凄切。一片白云深,波心冷、洗出亭亭清洁。
浔江客去,琵琶声断愁时节。一幅轻帆斜卷处,洒出漫天晴雪。
应怜鬓影摧残,感韶华、好与愁人共说。清影覆横塘,西风紧、吹动澄波千尺。
归鸿嘹唳,一声叫彻长天阔。望断伊人何处也,凄绝一闺霜月。
他人工字书,美好若妇女。猗嗟颜太师,赳赳丈夫武。
麻姑有遗碑,岁月亦已古。硬笔可破石,镌者疑虚语。
惊龙索雷斗,口唾天下雨。怒虎突围出,不畏千强弩。
有海珠易求,有山玉易取。唯恐此碑坏,此书难再睹。
安得同宝镇,收藏在天府。自非大祭时,莫教凡眼觑。
行帐相依三十年,蓟门直到柳条边。看他补缀支持处,历尽风霜雨雪天。
投赠愧无新锦段,卷舒仍是旧青毡。君家武库何须此,应惜香炉一缕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