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嶰管变青律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萧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汴京城内都是还度佳节的人群,绮庆丛中煽起阵阵香风。十里花灯如珊瑚般美丽。装饰有彩灯的假山耸立着,各种乐器声音震天响。
渐渐地天水一色,月亮正当中天。街道里,少男少女狂欢忘形。到了夜深的时候,少男少女往往在竹阴花影下谈情说爱。天下太平的时候,朝廷和民间都欢快,百姓生活安乐富足。随处都可以举行美好的聚会。可是对着这种美景,怎么忍心独自离去呢?
注释
⑴迎新春:词牌名,柳永《乐章集》注“大石调”,双调一百四字,前段八句七仄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
⑵嶰(xiè)管:以嶰谷所生之竹而做的律本,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定声器。《汉书·律历志》:“黄帝使泠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嶰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此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
⑶青律:青帝所司之律,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青帝为司春之神,青律也就是冬去春来的意思。
⑷帝里:指汴京。
⑸阳和:暖和的阳光。
⑹轻煦:微暖。
⑺嘉节:指元宵节。
⑻三五:正月十五。
⑼九陌:汉代长安街有八街、九陌。后来泛指都城大路。
⑽庆绮:本为丝织品,这里指男女人群。
⑾然:通“燃”,点燃。
⑿绛树:神话传说中仙宫树名。《淮南子·墬形训》:“﹝昆仑山﹞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这里指经人工装饰的树。
⒀鳌山:宋代元宵节,人们将彩灯堆叠成的山,像传说中的巨鳌形状,亦作“鰲山”。
⒁素月:洁白的月亮。
⒂绝缨掷果:绝缨,扯断结冠的带。据《韩诗外传》卷七载:“楚庄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晋与楚战,有楚将奋死赴敌,卒胜晋军。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掷果,《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岳从子尼。”
⒃更阑(lán):夜深。
⒄康阜(fù):安乐富足。
⒅随分:随便。
⒆堪:可是。
⒇争忍:怎么忍心。

赏析

  这首词,写都城开封元宵节盛况。开头以节令之变换,点出帝京新春和暖。接着写天气晴朗更使气候宜人.“庆嘉节、当三五”,实写具体的佳节之欢。十五元宵,实际上是灯节,“列华灯”三句,铺写家家张灯结彩,而赏灯人之众之多,却是暗写,以“庆绮”“香风”代替男女人群。“九陌”“十里”说明其广。“十里”三句,再写灯张挂在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萧鼓”在热闹场中吹打着。美丽的花灯配合着音乐演奏。上片大部分是写元宵的气候、灯景、乐器,而人只是在这环境中以衣锦飘香、若隐若现地浮动着,虚中有实,似少实多,以某些特征而代表全人,而人又是“遍九陌”之多的。

  下片以“天”接“天”,从“喧天箫鼓”过渡到“渐天如水”,一个“渐”字,拉开了时间的线索。时候不早了,“天如水”,天清而静。“素月当午”,月照正中。人自赏灯来,又转入各自寻觅所欢。“绝缨掷果无数”,用了两个典故,这里说此二艳遇故事,但已非一人之艳遇,而是“无数”之多。“更阑”二句,写景极美,写事动人。“烛影花阴”,明明暗暗,朦朦胧胧,“少年人、往往奇遇”,有多少风流韵事,然而乐而不淫,就此煞住。“太平”二句,推广开来,写当时承平气象。词的最后,对景“争忍独醒归去”,是乐而忘返了。

  这首词,以铺叙见长,气象渲染,浓淡适宜。写景则时疏时密,用典则结合时宜。人物都是在良辰美景中出现而又活跃着的,呈现出太平景象,结合起来含有欢乐常保的意义。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年代暂不可考。因词中写的是汴京元宵的盛况,而柳永出仕后在汴京为官时间很短,所作词也大多是官场所见,故此词应该是柳永早年在汴京求取功名时创作的。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猜你喜欢

  秘阁修撰韩公知婺之明年,以“恣行酷政,民冤无告”劾去。

  去之日,百姓遮府门愿留者,顷刻合数千人,手持牒以告摄郡事。摄郡事振手止之,辄直前不顾;则受其牒,不敢以闻。

  明日出府,相与拥车下,道中至不可顿足。则冒禁行城上,累累不绝。拜且泣下,至有锁其喉自誓于公之前者。里巷小儿数十百辈罗马前,且泣下。君为之抆泪,告以君命决不应留;辄柴其关如不闻。

  日且暮,度不可止,则夺剌史车置道旁,以民间小舆舁至梵严精舍,燃火风雪中围守之。其挟舟走行阙告丞相御史者,盖千数百人而未止。

  又明日,回泊通波亭,乘间欲以舟去,百姓又相与拥之不置,溪流亦复堰断不可通。乡士大夫惧蚁蝼之微不足以回天听,委曲谕之,且却且行。久乃曰:“愿公徐行,天子且有诏矣。”公首肯之。道稍开,公疾驰径去。后来者咎其徒之不合舍去,责诮怒骂,不啻仇敌。

  呜呼!大官,所尊也;民,所信也。所尊之劾如彼,而所信之情如此,吾亦不知公之政何如也,将从智者而问之。

陋巷何能有玉醅,闲人正以鄙惟罍。
捣香筛辣宜相送,似胜骑鲸月下杯。

怀人渺渺隔风涛,湓浦炉峰梦寐劳。雄堞拂云屯万灶,空江锁月宿千艘。

临流击楫宾朋盛,草檄飞书笔墨豪。枫叶荻花秋正好,琵琶休听郁轮袍。

出守真成梦蚁宫,天台云色亦愁容。
时来盍锡万钉带,仙去俄归群玉峰。
川上可惊如逝水,岁寒徒有后凋松。
烦将老眼银河泪,共洒西风絮酒浓。
遁迹知安住,沾襟欲奈何。朝廷犹礼乐,郡邑忍干戈。
华马凭谁问,胡尘自此多。因思汉明帝,中夜忆廉颇。
鱼梁沙浅鹭争淘,处处村田响桔槔。
一夜城西苕水下,酒船直并小楼高。

才不时宜懒治生,学专信已一官轻。只今尚友须千载,独惜时无尚子平。

去岁端阳奉御筵,金盘角黍下遥天。黄封特赐开家宴,回首薰风又一年。

瓦溜初停旭日高,苔花晕碧草齐腰。一番浓绿催朱夏,昨夜新波失断桥。

积雨情怀浑欲病,乍暄衣着最难调。西斋睡起都无事,时有幽禽破寂寥。

洞庭雨山浮具区,金庭玉柱仙所都。翰林王君列仙儒,住隔万顷玻璃湖。

洪涛巨浪相吞屠,我欲从之老命虞。海东文侯眼孔大,视之不与坳堂殊。

眼中之人不可呼,翩然往就乔之凫。文侯文侯实尹吴,所治百里山水俱。

山灵河伯受约束,疑为后拥仍前驱。高登莫釐尽奇观,云古未始今当无。

白波青嶂坐可挹,红妆细马来敢污。两人傲睨万象表,但恐笑语天人狙。

挥毫抚景间杯酌,作文竞与山描摹。湖山洵美我未识,翻意斯文相厚诬。

缘文作画强鄙夫,正如擿埴求其途。茫茫意会复有咏,长安西笑何其迂。

有生不游山亦诮,手搔白发吁嗟乎。

金渠馆里似江湍,傍艇飞来白雪寒。十里芙蓉双桨过,五湖秋色醉中看。

文星炯炯照勾吴,草诏金銮旧老儒。今□□公高北斗,后身白傅到西湖。

要途未若閒官乐,心服□□貌敬殊。臭味果能有投合,及门岂在急抠趋。

断机贻子训,截发具宾盘。
异数行开邑,他乡忽盖棺。
薤歌春日晚,萱树北堂寒。
萧瑟青门道,莱衣泪不乾。

满眼春云合又开,名园处处锦城堆。丁宁好为张油幕,恐有游人冒雨来。

开辟鸿濛望中兴,海波士气共奔腾。挥戈未遂回天力,空向金陵拜孝陵。

滩头鸣榔去,偃仰醉霜月。
意倦早归来,风波渺愁绝。

七代传衣翰墨缘,新标斋榜有高贤。文如北斗珍韩子,集少红楼愧广宣。

新涨拍堤初过雨,妙香浮槛乍开莲。万峰深处光华甚,不让题梁玉局仙。

紫骝卸玉羁,故人来齐安。昂藏河朔气,两鬓萧萧寒。

为言三载别,歧路各漫漫。燕秦二千里,浮云会江干。

雪堂寂寞秋,倾盖暂盘桓。片言泻黄河,随风生波澜。

蛇虺横江湖,噬螫太无端。湛卢不在握,徒手空长叹。

明日东西别,征车不可攀。

棋怕腊寒呵子下,衣嫌春暖缩纱裁。

我闻戴安道,对使能破琴。奴隶视王侯,豁达开胸襟。

天寒雪欲落,浮云常阴阴。安得剡溪舟,与之谈素心。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