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桐树花开绚丽烂漫,一阵疏雨刚过,郊外一片晴明清新,如同洗过一般。艳丽的红杏林犹如燃烧的火焰,浅红色的缃桃花装扮着郊野,美景似画屏。清明踏青的人们倾城空巷而出,全都为游赏名胜而去。人们纵马驾车奔向远郊。暖风中吹来阵阵繁密清脆的管弦乐声,千家万户竞相奏起新颖美妙的音乐。
远郊佳丽如云。踏青队伍里,少女们采花斗草,艳丽妖冶的歌女递身迎合、不停地招呼交往。对面路旁到处可见遗簪坠珥的欢饮不拘形迹之人,盛装美女更是纵横遍野。面对如此众多佳丽,欢爱之情油然而生。纵情畅饮,陶然大醉如玉山倾倒。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
注释
幰(xiǎn):音显,车上帷幔。
踏青:春季郊游。秦味芸《月令粹编》卷四引冯应京《月令广义》云“蜀俗正月初八日,踏青游冶”,又卷五引费著《岁华纪丽谱》云“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又卷六引李淖《秦中岁时纪》云“上巳(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旧俗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艳冶:艳丽,犹言妖冶。
递:驿车,驿马。
往往:处处。
珥:音耳,古代珠玉耳饰。《仓颉篇》“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
罍:音雷。古器名,容酒或盛水用。《诗·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尔雅·释器》郭璞注云“罍形似壶,大者受一斛”。
永:长,兼指时间或空间。
酲:音呈,病酒也。

赏析

  这首《木兰花慢》以描绘清明的节日风光,侧面地再现了宋真宗、仁宗年间社会升平时期的繁胜场面。清明时节风和日暖,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习惯到郊野去扫墓、踏青。这首词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游为再现对象,生动地描绘了旖旎春色和当时盛况,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起首六句二十四字,兼写清明乍雨、群花烂漫,点出春日郊游的特定风物。起笔便异常简洁地点明了时令。紫桐即油桐树,三月初应信风而开紫白色花朵,因先花后叶,故繁茂满枝,最能标志郊野清明的到来。一个“拆”字,写尽桐花烂漫的风致。“先清明”,经过夜来或将晓的一阵疏雨,郊野显得特地晴明清新,点出“清明之明”。作者选择了“艳杏”和“缃桃”等富于艳丽色彩的景物,使用了“烧”和“绣”具有雕饰工巧的动词,以突出春意最浓时景色的鲜妍如画。不过,这首词的重点不于对动人春色的工笔描绘,所以自“倾城”句始,词进入游春活动的描述。作者善于从宏观来把握整体的游春场面,又能捕捉到一些典型的具象。“倾城,尽寻胜去”是对春游盛况作总的勾勒。人们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熟食品,男骑宝马,女坐香车,到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景色,充分享受春天的观乐。“雕缃”代指马,“绀幰”即天青色的车幔,代指车。结两句,以万家之管弦新声大大地渲染了节日的气氛,词情向欢乐的高潮发展。词的上片,作者用浓墨重彩绘制出一幅生气盎然的清明踏青游乐图。

  词的下片着重表现江南女子郊游的欢乐。柳永这位风流才子将注意力集中于艳冶妖娆、珠翠满头的市井妓女身上。这富于浪漫情调的春天郊野,她们的欢快与放浪,作者看来,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趣味和色彩,而事实上也如此。“盈盈”以女性的轻盈体态指代妇女,这里兼指众多的妇女。她们占芳寻胜,玩着传统的斗草游戏。踏青中最活跃的还是那些歌妓舞女们。她们艳冶出众,尽情地享受着春的欢乐和春的赐与。作者以“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衬出当日游人之众,排场之盛,同时也暗示这些游乐人群的主体是豪贵之家。这是全词欢乐情景的高潮。而作者对春之美好和生之欢乐的体验也抒发到了极致。继而词笔变化,作者继以肯定的语气,设想欢乐的人们,佳丽之地饮尽樽里的美酒,陶然大醉,有如玉山之倾倒。“罍”为古代酒器,即大酒樽。词的结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醒。”一句意思是,这些欢乐的人定是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不能把这一句简单用“醉生梦死”去界定,实际上,柳永这里讴歌的是古代女子这难得的自由机会和场合中所迸发的生命的快乐。

  这首《木兰花慢》充分体现了柳词善予铺叙的表现特征。作者依赖调式变化、句式参差,造成了一种急促的节奏和繁密的语势;同时又通过特色景物的点染,大量细节的描写和场面的铺陈,将描写对象加以铺张渲染,为全词带来一种繁复之美。这是两宋时期广为传唱的“欢乐颂”和“春之歌”,体现了柳永创作风格的多样性。

创作背景

  《拆桐花烂漫》创作于北宋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清明的节日风光,侧面地再现了宋真宗、仁宗年间社会升平时期的繁胜场面。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猜你喜欢
紫凤真人府,斑龙太上家。天流芝盖下,山转桂旗斜。
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唯应问王母,桃作几时花。

犬吠月如昼,马鸣人渡桥。更无诗与酒,虚度可怜宵。

白藕花前旧影堂,刘雷风骨画龙章。共轻天子诸侯贵,
同爱吾师一法长。陶令醉多天不得,谢公心乱入无方。
何人到此思高躅,岚点苔痕满粉墙。

自闭庵门不点灯,惰耕村叟罢参僧。一生已是胶黏日,投老安能夏造冰。

顽面敢辞乾汝唾,蔬餐聊得曲吾肱。高舂睡熟无多笑,那有禅师解放鹰。

刘郎不用闲惆怅,且作花间共醉人。
算得贞元旧朝士,几人同见太和春。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何处平舒道,西风卷夕云。空留一片璧,为遗滈池君。

月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
便好用心修二八,一时辰内管丹成。
羞涩东篱九日黄,拒霜粗俗不宜霜。
此花底事小如许,无那恼人风味长。
举息冥方所,徒称宋地僧。
百年应自掷,一饭若为凭。
风暖斩山鹊,烟消露石棱。
分甘云水共,终日任腾腾。

冰为肌骨玉为神,林下归来见美人。冷眼笑看千树雪,含情欲赠一枝春。

花飘萝径留芳看,诗刻苔碑生绿尘。落日孤坟吟眺苦,仙魂犹想绕湖滨。

休将神圣例英雄,抔土残碑已不同。埋伏拌当韩十面,宽仁宜似舜重瞳。

何伤刓印封诸将,不悔分羹释太公。迁固汉臣多曲笔,岂真纪录尽由衷。

嫩黄千点糁槐枝,此别诸生倍所思。
判牒署名书字小,开经酬问具餐迟。
竹边亭在谁招隐,囊里书成合济时。
东府主人偏爱士,为歌厦屋杜陵诗。
谁家嘹唳九皋声,客梦初回晓帐清。
结表不知仙路远,刚随寒角转残更。

秋暮萧萧雨,芦花两岸声。怆然一回首,残月下江城。

一自辞同辇,深宫草又生。
甘随纨扇弃,犹记玉阶行。
明月愁中影,流莺梦里声。
笙歌前殿夜,教妾若为情。

海上何人访十洲,碧天遥见一岩浮。门涵紫气平林曙,径护青霞古壑幽。

曲涧泉飞岩外响,悬崖凉散洞中秋。丹流石壁清疑绝,露裛苍苔翠欲收。

风静晴云团皂盖,赋成白雪点轻裘。岁除村鼓喧桑社,其喜公馀览胜游。

封姨何苦,把天边一缕,彩云吹散。谁道红丝能系住,赢得清愁无限。

偕老难期,定情空赋,眉未齐鸿案。芳魂归去,满天飞絮撩乱。

遥想青鸟西游,招寻旧侣,人在瑶池畔。二十三年尘梦醒,又许这回重见。

碧奈花开,黄梁饭熟,暗里星霜换。神伤荀令,放歌钗为敲断。

自爱栖迟海上山,于今误入利名关。无端世事愁边见,不住乡心梦里还。

三伏炎蒸劳案牍,五更风雨立朝班。也知窃禄浑无补,逐逐光阴好是閒。

檀栾遍岩川,幽谷气象鲜。风玉自宫徵,秋籁成管弦。

夕霭起碧雾,晨曦生绿烟。花繁紫凤饱,质劲苍虬挛。

藤萝交密荫,仰不见云天。欲访桃源路,坞坞疑相连。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