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即事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在屋瓦上活动的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到砚池中。

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地读着《周易》,不知道春天过去了多久。

注释

瓦雀:在屋瓦上活动的鸟雀。

行书案:瓦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

周易:儒家经典著作。

赏析

  这首诗是写古时的读书人,一心埋头书案,浸沉在书中的那种专注精神。一、二句表现书房的宁静,三、四句表明自己专心读书,因此,春天过去了许久,也不知道,只是在瓦雀影动、杨花入砚的惊扰中,才晓得已是暮春时节。语言平易,景物生动贴切,开头两句对仗得也很自然,增强了喜悦的气氛。

  一二句“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一心埋头书案,浸沉在书中的那种专注精神。十分宁静的书室,垂柳飞絮的季节,春风娇弱的日子,屋里似乎没人,几只麻雀儿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桌上,柳絮轻盈地随风飘落,赖在砚台上不肯动弹,竟然无人拂拭。书室的宁静是由动态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这里感觉不到人的影响。不然,麻雀不能闲步书案,柳絮那得安卧砚台。这是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

  书室里其实有人,那是诗人,“闲坐小窗读《周易》”。然而,书室却宁静得似乎没有人的存在,看来书室的一切动静同诗人都毫不相干,他如老僧入定,全部心思都在《周易》这本书上呢。书室的宁静正衬托出诗人的宁静。

  结句“不知春去几多时”是推进一层的写法,拓展了全诗的时间容量。诗句描写的是眼前之景,表现的却是一春之事,花开花落纯任自然,诗人未曾留意,何尝动心。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然而,这只是这首诗的表层意思。

  “闲坐小窗读《周易》”,《周易》的哲学思想是理学的理论基础,诗人通过这一细节,不着痕迹地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当诗人全身心地沉浸在理学世界中的时候,内心世界一片从容,一片自然和乐,世间万物都不能进入他的意识。诗人表现的是他的理学涵养功夫。

温州人,字仲圭,一字平岩。叶味道子。尝从蔡渊、陈淳学。理宗淳祐元年进士。授邵武尉。历景献府教授,迁秘书监,尝论郡守贪刻之害。迁枢密检讨,知邵武军,官至翰林侍讲。有《近思录集解》等。

  猜你喜欢

闭阁焚香万虑澄,莫云身似打包僧。功名了未荣三事,理性容先契一灯。

丹灶鹤归休炷火,茶瓯客访旋敲冰。倦来却有登临兴,上彻层楼最上层。

一别吴山又四年,客途流落几扶颠。诸生专业无多子,同宦居官有几员。

感旧听残秋夜雨,思乡吟断夕阳天。有时一付掀髯笑,得失原来是偶然。

世上方传教,山中未得归。闲花飘讲席,驯鸽污禅衣。
积雨谁过寺,残钟自掩扉。寒来垂顶帽,白发剃应稀。
生死轮回第几番,尘尘劫劫不曾闲。
一潭湛绿是非海,千尺粉青人我山。
性地灵苗思水国,心天明月掩云关。
衣中珠子无寻处,今且随邪炼大还。
擘天滕六勇如貔,移下琼台扑凸奇。
老尽青山真是幻,从渠白战更无诗。
冯阑且喜明双目,嘶骑宁愁到十眉。
羔酒不妨敲竹韵,园林正好乐清时。
良璞含章久,寒泉彻底幽。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
凌乱波纹异,萦回水性柔。似风摇浅濑,疑月落清流。
潜颍应傍达,藏真岂上浮。玉人如不见,沦弃即千秋。

渌水西头泗洲寺,经过转眼又三年。老僧熟认直呼姓,笑我清癯只似前。

每有客来看宿处,诗留佛壁作灯传。开轩扫榻还相慰,惭愧维摩世外缘。

紫带青条择海苔,如云昆布翠成堆。珊瑚七尺交柯好,合与王家斗富来。

侬。淡扫花枝待好风。瑶台种,不作可怜红。

宫院深深今是非,可无三户报秦期。
直应更作包胥泣,未抵含冤屈宋词。

御榜揭红墙,春风马上郎。特引双蝴蝶,来荣插帽芳。

阁晚飙初歇,池萍水不漪。众禽鸣未定,独鹤宿常迟。

无闷杯仍酌,多眠枕屡欹。黄梅时节里,常是雨丝丝。

秋声凄楚。又惊醒、宿雅起舞。碎桐摇雨。掩镫黯无语。

断甃絮吟蟀,惨共宵深机杼。自看寒井沈沈,忍冰雪、此终古。

凝尘漫数。旧阑影、今在甚处。海云归否。认苔际庭宇。

荒坟渺千里,我亦伤心孤露。剩有残月西楼,为吟愁句。

自从出家后,渐得养生趣。伸缩四肢全,勤听六根具。

褐衣随春冬,粝食供朝暮。今日恳恳修,愿与佛相遇。

荒村记树老破篱斜,就里炊烟住几家。一夜西风凉过雨,朝来开遍豆棚花。

一棹横江,问讯盟鸥,太守谓谁。道皇华使者,光风洒落。元宵三五,乐与民俱。宝榼金鞯,玉梅钗燕,斗鸭阑干花影嬉。人迎笑,似玉京春浅,长是灯时。
风流不减人知。算岳牧词人谁似之。把南楼风月,渚宫丘壑,竹西歌舞,行乐濡须。万斛金莲,满城开遍,朵朵留迎学士归。明年宴,看柑传天上,月在云西。

夜静镫尤晴,更深月倍明。秋风吹雁过,忍听两三声。

堪把长悬在户庭,却疑身在小蓬瀛。满堂动色嗟神妙,挂壁高泉似有声。

看去便须终日往,坐来疑有白云生。

一沟泛碧春流水,宁敢匆匆便濯缨。

三百五百,铜头铁额。木笛横吹,谁来接拍。

晴红烟绿衬虚亭,公退因来得野情。
落日东风懒归去,擬将薄禄换溪声。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