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时光只知道催人老去,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你看长亭送别时,伤心的泪水滴到衣衫上,连喝醉酒也不能使自己忘却烦恼。
昨夜,急促的西风刮的梧桐树叶飒飒作响,月色惨淡,朦朦胧胧,我的美梦不断地被惊醒,不知何处的高楼上传来大雁凄厉的叫声。
注释
只解:只知道。
不信:不理解。
离亭:古代人在长事短亭间送别.因此称这些亭子为离亭。亭:建在路上供行人休歇的长亭。
春衫:春天所穿的衣服。此处指年少时穿的衣服,唐代张籍《白纻歌》:“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
淡:惨淡清冷。
胧(lóng)明:模糊不清,此指月光不明。胧,朦朦胧胧。
频:屡次。
高楼雁一声:化用自唐代韩偓《生查子》:“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

赏析

  此词以情感曲折细腻见长,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一般构思有别。“时间”句与“离亭”匈,将时间空间交织在一起,于是,“长恨”便通过小小“泪滴”形象地折射出来。短短四句胜过万语千言。下片只用“西风”、“淡月”便勾划出秋夜的凄清。在此无可奈何之际,离妇的渺茫希望只能寄托给迷蒙的梦境。然而一声雁唳,却又将她从梦中唤醒,无情的现实更增添雁归而人未归的失落与惆怅。尽管如此,凄凉落寞之中仍暗暗透出一种乐观的希望。温润秀洁,境象高远,颇能引发读者的遐想。

  “时光只解催人老”这是每一个珍惜时光的人同样都有的感受。看似平常,细想起来,所谓“时光”,到底是怎么回事,它除了每时每刻催人老去,还有别的什么意义,词人一入手就端出“时光”这个问题逼到人们眼前,逼着人们不能不点头承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实。这样就先把读者的感情有力地调动起来了。

  “不信多情,长恨离亭”人,是宇宙间富有感情的生物,照理,在亲人之问,不应该永远彼此分开,永远在离别之中过日子吧。可是,尽管不相信事情会如此不妙,事实却又正是如此。再想想吧,人一天天的老下去,又一天天的隔别着。如今,不相信的不由不相信了。这又怎能不使人为之慨叹不已。

  “泪滴春衫酒易醒”因为感时光之易逝,怅亲爱的分离,无可开解,只有拿酒来暂时麻木一下自己;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不能使自己暂时忘却烦恼。

  以上几句,三层抒发,一层比一层迫紧。惊心于时光易逝,这是一。想不到有情人长期隔别,这是二。企图忘却而又不能忘却,这是三。三层意思,层层相扣,层层拉紧,把读者投入强烈的心情震荡之中。于是,在下片,词人进一步给以更具体、更浓密的形象,使读者的心灵震荡达到最高的频率。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已经是“泪滴春衫酒易醒”,忽然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这一声代表什么呢?是感觉秋已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但总的说来,此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词人不会让自己沉溺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他在沉思默想,觉悟到要把握住自己的感情,进而更透彻地去理解人生和世界。像此词结句,用意是何等超脱高远,它把感情升华到一个更加明净的境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由于离别后音信难得,由此产生离别之思。于此同时,作者又把离别与时光无情、年华渐老联系起来,形成了双重的无奈和感伤。此词就是在作者这两种感情的影响下写出的。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猜你喜欢
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
如何江淮粟,挽漕输咸京。黄河水如电,一半沈与倾。
均输利其事,职司安敢评。三川岂不农,三辅岂不耕。
奚不车其粟,用以供天兵。美哉农父言,何计达王程。
归来袖手江湖,不妨左右持螯白。凉宵幸对,一轮端正,娟娟秋色。万宇冰清,千林霜缟,更无云隔。对金茎露冷,铜壶漏静,梧阴转、画桥北。堪叹平生辙迹。算纷纷、为谁驱役。兔蟾应笑,蝇蜗累我,中年虚历。抖擞吟情,徘徊舞影,可怜佳夕。怅力微心在,梦中一曲,似黄楼笛。

姹女住南方,身边产太阳。蟾宫烹玉液,坎户炼琼浆。

过去神仙饵,今来到我尝。一杯延万纪,物外任翱翔。

食中有味知斯悦,知是能加咀嚼功。行处心安思处得,馀甘常溢齿牙中。

宠深仙署降新牌,御笔亲题重俊才。四字千龄悬日月,两篇三体琢琼瑰。

登科郤桂皆同树,入室丘门尽仰回。寓直静封芝检去,密宣荣对玉泉来。

职清望峻人稀见,地贵扃严画罕开。多幸谬持黄阁柄,烟霄时得遂游陪。

行人傍衰柳,路向古河穷。
桑柘田畴美,渔商市井通。
薪歌晚入浦,舟子夜乘风。
旅舍商烟外,天京王气中。
山川许国近,风俗楚乡同。
宿客鸡鸣起,驱车犹更东。

一院东风莺对语。中酒年光,不定阴晴雨。红萼盈盈谁是主,珠帘锦帐新歌舞。

人事音尘关百虑。坠絮飞丝,都是愁来路。泪眼留春春似许,江湖满地漂花去。

清溪一曲浸山根,溪上人家两两分。久要正逢徐孺子,同声兼枉沈休文。

兴非剡上嗟空返,谈比庐山得未闻。醉卧不知乘夜发,画船摇破一川云。

世人竞羡春花早,我说秋花迟更好。春花从无百日红,惟有秋花偏耐老。

花花相对换新年,观者一时齐称妍。当筵不惟菊度岁,寒梅一树相比肩。

此物何为同位置,老圃孤山争献媚。留此孤标傲世姿,化工指点非无意。

君不见西湖处士家,水边篱落枝横斜;又不见五柳先生宅,葛巾大醉欢今夕。

抚时且共霜中守,乘兴看花兼把酒。劝君畅饮延龄杯,劝君小试调羹手。

莽莽长林接,山河古郓州。城空经战伐,事往几春秋。

蚕尾浮云没,尧陵夕照愁。客途知欲倦,驻马问寒流。

行吟坐啸三间屋,饭罢眠馀一碊茶。不惯逢迎如隐客,未偿笔墨似逋家。

元之笺疏专门重,白也诗篇浪迹赊。要与陈人同寂寞,晚风消受贝多花。

潦倒经生业,凄凉国士心。愁容非酒病,憨态为书淫。

再刖荆人璧,空悬燕市金。魏其宾客尽,怪尔独相寻。

公卿来怅别,葭声在狭斜。玉樽浮云盖,朱轮流水车。

鞚中悬明月,剑杪照莲花。

开匣拜遗容,凄然心暗伤。未及见慈亲,惟见图卷长。

夫子秉遗教,显亲早名扬。当年课夜读,教以古文章。

治家似钟郝,半典嫁时裳。聚得千卷书,训以石室藏。

夫子成德器,终天忆北堂。四祭陈五鼎,举爵每徬徨。

哀哉寸草心,难报春晖光。于今选楼上,即是古墨庄。

圣恩酬母德,更图一品妆。

瀛海曾收百丈涛,浮云又见万峰高。久拌圭组同鸡肋,岂有功名识马曹。

玉署自难留永叔,青山未解负张褒。仲宣近许论诗律,缥缈云门别梦劳。

城南韦杜甲门高,垂老论文意气豪。记否朝回花底宴,酒痕犹渍旧宫袍。

江上人家柳罨汀,寒山绕郭暮烟青。兰前一片潇湘色,落日秋心满洞庭。

沧溟逸翮自逍遥,漫拟閒居赋寂寥。金鼎香传洪令熟,玉笙吹向子乔招。

嘤鸣荏苒同三世,鸿藻才华踞六朝。近报新恩频诏老,看君七十老渔樵。

微云天际驻轻阴,画省仙郎故国心。禄养江湖仙雨露,孝思廊庙忆山林。

杳杳飞鸿空外没,依依远岫望中深。徘徊目断南园路,却立长风宫漏沉。

匝岁瘤斋入梦频,未能联辔想音尘。陆云东岳难为弟,应玚南淮幸有人。

此去观鱼濠水上,定同浮白洞庭春。家书漏处君知补,絮语连宵嚼五辛。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