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词人回忆了作者与丰真州相聚共饮的情景,然后感叹自己流落江湖的困境。下片具体抒写作者的劝勉,表达自己盼望对方出马挂帅,驰骋疆场,早日抗金复国的迫切心情。全词笔力豪健,气势浑厚,用典巧妙含蓄。作者通过对中原沦丧区的怀念和对友人的勉励,抒发一腔爱国热情。
上片开头三句紧扣词题,回忆与丰真州相聚时用金罍盛酒的深情厚谊,感叹别后自己流落江湖的不幸处境。以“光阴荏苒”来表达自己对光阴虚掷、无所作为的苦闷,再加上别前与别后两样不同的境遇和心情,更有力地反映眼前心境的悲凉。正因长期流落江湖,一生在仕途上又不得意,便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
“世事不堪”两句便表现他对“世事”的厌恶、看不顺眼,看多了只有使自己“两眉长皱”。这一神色,说明是何等使人难堪,逼真地流露出他内心的无穷怨恨,言下也是告诉人们对“世事”应采取否定的态度。因而这里的“世事”就不是一般的生活琐事,而是与时局、与国家前途命运相关的国事;是对南宋王朝主和派推行投降政策,压制、排斥抗战人才,倒行逆施,不图恢复的“大政方针”而言的。表明作者积极抗金复国的鲜明态度。因此,尽管对“世事”否定,对中原沦丧区仍是满怀深情的,这是并不矛盾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后思想是一致的。
所以当他东望故人,眼前是“木落山空天远大,飞鸿北去”的一片凄凉景象时,却使他久久伤怀。由怀念故人,见大雁春天北飞而联想到北方的中原失地,不禁同情、痛苦、愤恨一齐涌上心头。“伤怀久”三字从时间上表现感伤之深。由此也见到作者虽是“江湖宿留人”,但并不是专意纵情山水,真正不关心“世事”,而是殷切地关注着国家的命运,惦念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天下事”。因而才以询问的口气向友人提出“天下事,公知否”的事来。这一方面表达他心里是装着“天下事”的,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友人要时刻牢记着“天下事”。展现出以国事为重的宽阔胸怀。
换头三句以眼前景致为南渡前所无法享受作比较,突出杭州、西湖风光的秀丽。言下包含着有容易使人沉醉于湖山之乐而忘怀“天下事”之意。因而“唤起东山”五句便从勉励出发,告诫友人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为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这里所提及的是不要像谢安那样纵情山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要广泛地招揽人才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等。作者认为只要能如此开明,“是英雄尽为公奔走”的。说明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强调了“早晚枢庭开幕府”的重要意义,还必须要有诚意。这都是从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忠告,其侧重点是突出人才的作用,最终的落脚点则是“要整顿封疆如旧”。足见作者对国家和友人的一片赤诚之心,和对抗金复国的英雄的热切希望。在结构上则是对“天下事,公知否”的呼应。结拍两句是上述五句的结果,以进一步激励友人,期待友人,寄予无限希望于友人。表达他抛开个人得失,时刻以国事为重的崇高思想。
科名进士重,仕宦宰邑难。羡尔英妙姿,致身青云端。
牛刀初小试,遽尔涖剧繁。一朝谢师友,茕然吏民间。
众目胥睊睊,万口哗以欢。寒者待我衣,饥者待我餐。
晦者赖以明,郁者赖以宣。一身百责萃,事事来相关。
所贵各当理,事妥民斯安。况当江闽交,孔道多往还。
一事胡可苟,顷刻宁暂闲。时时怀隐忧,念念斯民艰。
民乃吾子姓,财乃民肾肝。民身即我身,心肉何忍剜。
圣朝待士厚,发策亲临轩。何以报国恩,民者君之天。
爱民即爱君,慎勿忘斯言。
此州多寓士,论年悉肩随。风波同一舟,奚必骨肉为。
倪家莲花白,每酿必见贻。季昌妙琴事,足以相娱嬉。
郭侯家多书,篇帙得遍窥。赵子笃于学,间以问所疑。
王生旧邻舍,穷达心不移。千里访存殁,十口分寒饥。
独有仲通甫,天马不可羁。直以论诗文,稍稍窥藩篱。
永怀王与李,朔漠行当归。书来闻吉语,报我脱絷维。
惭非一狐腋,不直五羖皮。我作野史亭,日与诸君期。
相从一笑乐,来事无庸知。
馆娃宫里落花多,春色撩人可奈何。南省风流又架阁,宫才解赋馆娃歌。
海云茫茫春霰断,柳丝绿遍寒江岸。细网幽窗竹烟乱,山桃海棠落将半。
鸟声过残雨,兰风细吹案。我思在空谷,我梦属云汉。
衔璧只独照,锦衾空宵烂。飞花濛濛还坐叹,江郎藻笔不在腕。
石泉水芹泛溪馆,柳下无人待谁锻。
又是重阳近,登高感昔年。将军真死难,我辈愧生全。
风雨灵旗壮,星辰碧落悬。故园何日返,重访旧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