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晓望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扬帆起航,远望东南方向,高山水乡还很遥远。
卦象显吉,宜于远航。那就高兴地趁好日子乘风破浪前进吧。
若要问我现在要去哪里?我要到天台山观赏石桥。
朝霞映红的天际璀璨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
注释
晓:早上,早晨。望,遥望,远望。
挂席:挂帆,扬帆。
水国:犹水乡。
遥:遥远。
舳舻(zhúlú):指首尾衔接的船只。舳,指船尾;舻,指船头。
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
接:靠近,挨上。
风潮:狂风怒潮。
今何适:现在到哪儿去。
”天台“句: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据《太平寰宇记》引《启蒙注》:“天台山去天不远,路经油溪水,深险清冷。前有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丈,下临绝涧,惟忘身然后能济。济者梯岩壁,援葛萝之茎,度得平路,见天台山蔚然绮秀,列双岭于青霄。上有琼楼、玉阙、天堂、碧林、醴泉,仙物毕具也。”访,造访,参观。
霞色:云霞的颜色。
赤城: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鉴赏

  孟浩然诗多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皮日休评价),故诗味的淡泊往往叫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首《舟中晓望》,就记录着他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实地登览在大多数人看来要有奇趣得多,而他更乐于表现名山在可望而不可即时的旅途况味。

  船在拂晓时扬帆出发,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挂席东南望”,开篇就揭出“望”字,可见情切。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水程尚远,况且天刚破晓。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国——遥”这五个平常的字构成的诗句中。

  既然如此,只好暂时忍耐些,抓紧赶路吧。第二联写水程,承前联“水国遥”来。“争利涉”以一个“争”字表现出心情迫切、兴致勃勃,而“来往接风潮”则以一个“接”字表现出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跟上句相连,便有乘风破浪之势。

  到此自然想要知道他“何往”了,第三联于是转出一问一答来。这其实是诗人自问自答:“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这里遥应篇首“东南望”,点出天台山,于是首联何所望,次联何所往,都得到解答。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这一联初读似口头常语,无多少诗味。然而只要联想到这些关于名山胜迹的奇妙传说,就会体味到“天台访石桥”一句话中微带兴奋与夸耀的口吻,感到作者的陶醉和神往。而诗的意味就在无字处,在诗人出语时的神情风采之中。

  正因为诗人是这样陶然神往,眼前出现的一片霞光便引起他一个动人的猜想:“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在诗人的想象中,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当是山石发出的异彩。这想象虽绚丽,然而语言省净,表现朴质,没有用一个精美的字面,体现了孟诗“当巧不巧”的特点。尾联虽承“天台”而来,却又紧紧关合篇首。“坐看”照应“望”字,但表情有细微的差异。一般说,“望”比较着意,而且不一定能“见”,有张望寻求的意味。而“看”则比较随意,与“见”字常常相联,“坐看霞色晓”,是一种怡然欣赏的态度。可这里看的并不是“赤城”,只是诗人那么猜想罢了。如果说首句由“望”引起的悬念到此已了结,那么“疑”字显然又引起新的悬念,使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写出了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十分传神。

  此诗似乎信笔写来,却首尾衔接,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它形象质朴,却又真彩内映;它没有警句炼字,却有兴味贯串全篇。从声律角度看,此诗是五言律诗(平仄全合),然而通体散行,中两联不作骈偶。这当然与近体诗刚刚完成,去古未远,声律尚宽有关;同时未尝不出于内容的要求。这样,它既有音乐美,又洒脱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32年)。诗人孟浩然沿曹娥江、剡溪登天台山,写下了诗篇《舟中晓望》。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猜你喜欢
都门霁后不飞尘,草色萋萋满路春。双兔坡东千室吏,
三鸦水上一归人。愁眠客舍衣香满,走渡河桥马汗新。
少妇比来多远望,应知蟢子上罗巾。

被公惊倒瓢泉,倒流三峡词源泻。长安纸贵,流传一字,千金争舍。

割肉怀归,先生自笑,又何廉也。但衔杯莫问,人间岂有,如孺子、长贫者。

谁识稼轩心事,似风乎、舞雩之下。回头落日,苍茫万里,尘埃野马。

更想隆中,卧龙千尺,高吟才罢。倩何人与问,雷鸣瓦釜,甚黄钟哑。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长天 一作:高天)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狂禅辟尽礼天台,掉臂琉璃屏上回。不是瓶笙花影夕,鸠摩枉译此经来。

彼君子兮,朗若玉山,烂若朝霞。叹三闾香草,忠臣有后,七贤修竹,处士无家。

画痴书淫,酒铛茶董,满院桐阴一帽斜。真潇洒,负薪而歌者,优孟谁邪。

贤郎品更称佳。只落日祠堂守暮鸦。向山头荷锸,追随猿鹤,泉边键户,笺释虫虾。

北郭骚贫,东方朔饿,一片空庭扁豆花。轩渠也,任韦平父子,两代宣麻。

十月征车辞建业,三山霜叶照离杯。晴烟千里孤城暮,寒雁三声万壑哀。

水国暮云连渭树,郎官前宿近中台。阿戎诗礼趋庭后,为道雷门指日开。

少日年芳何处去。极目江潭,总是伤心树。愁到今年谁与语。

十年飘泊愁边住。

杜宇声声朝复暮。未必天涯,只有春归处。往事如尘吹作雾。

漂摇独活悲歧路。

玉钗风,鸾扇月。閒过穿针时节。笼画烛,待牵牛。无人独上楼。

楼前路,孤帆暮。又送去年人去。将锦字,上金梭。浅秋生曙河。

二更里,瞥看天河流无竭。忽见耿耿洪波,泼滟滟底昭彻。向西方也,玉花结。灌出黄芽色非担,甲尖上抟白雪。有此一个灵童,摆手亲自去折。害风儿,怎生说。

仙人手曳九节杖,行看好山应未穷。石间三秀食可饱,一曲试和商颜翁。

浊醪初熟荐霜螯,不拟寒山不广骚。
清晓豆花篱下立,竹梢独与月争高。

问渡燕郊去,风声沙岸头。浮云连紫塞,旭日乱春流。

土齧将穿石,桥编不系舟。守臣怀利济,何以赞良谋。

君不见牛奇章与,二人平生不相容。
门前冠盖互咿轧,惟有爱石心则同。

危,三星不直旧先知。危上五黑号人星,人畔三五杵臼形。

人上七乌号车府,府上天钩九黄晶。钩上五鸦字造父,危下四星号坟墓。

墓下四星斜虚梁,十个天钱梁下黄。墓傍两星能盖屋,身著黑衣危下宿。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客镫照壁秋夜昏,月出疑曙车趋行。补被登程续残梦,十里不闻晨鸡鸣。

人行未及晓,我行行更早。世间无事贵争先,日暮途穷谁为怜!

山拱罗城四面,柳营横接江东。十年前事影随风。今日宛如春梦。天下几多邮驿,人生到处飘蓬。丹霞楼上再相逢。横笛为君三弄。

青青官柳覆行骖,樽酒逢君强笑谈。乡信欲书还阁笔,凭君传语到天南。

胜览何如此,临高一怆神。谁知台下雨,故是梦中人。

赋色今犹丽,游踪久已尘。楚宫亦烟灭,虚忆细腰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