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的这首词初看是咏梅,但并不单纯是为了咏梅,而是有所寄托,作者想借梅的高风亮节来比喻自己的卓尔不然。
词的上片,作者用凝炼的画笔,似乎毫不经意地就点染出屋角檐下那两三枝每天都见到但并未留心过的梅的绰约风姿。“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的皪”,用这两字点出梅花的秀洁,但也只有两三枝,故并不显得繁艳。而在“苍碧”的暮烟衬托下,却还是十分醒目,所以特用“点破”二字,以示不凡。作者笔下没有给读者一个鲜花锦簇的热烈画面,而只以“两三枝”相点缀,似乎显得冷清。这是因为梅开于冬春之际,这使它与姹紫嫣红的春花不同,它的开放,要经受一番与严寒的搏斗。梅以虬劲的枝干和甚至显得稀疏的花朵,在万卉凋零的严寒中向世界显示了它独出的英姿,这孤傲给人以特殊的美感。人们折梅或画梅,往往只取一两枝,正不以繁华似锦为美。因此,词中“的皪两三枝”确是恰到好处的。而且,正因其少,才给人以“点破”“暮烟苍碧”的感觉。接下来,词人用带有主观情意的“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吹笛”,使这梅介入人事,并赋予它以情感。
词的下片更以抒情为主。换头两句不仅有承转作用,而且极力渲染夜色,造成一种优美静谧的境界,为写朦胧梦境创造条件。然后,作者别出心裁地以梦中化蝶、追踪香迹抒发自己对梅的喜爱和追求之情,乃更出新意。再续以“恐幽香难觅”一句为结,却言梦中虽可化蝶穿花,却因无法再寻觅到梅的幽香而若有所失,写出爱梅人对梅可见而不可及的微妙心理。如此虚虚实实、或梦或醒,既真切而又光怪陆离,把这梅的品格和词人的心境交织在一起来写,表达得曲折尽意,饶有余味。
借物咏怀的手法,是中国魏晋之际的阮籍首创,他用此法创作了80多首诗词,此后,很多身居战乱中怀才不遇的诗人常采用这种手法来借物寄心,写怀述志。“咏梅”更是历代诗词作家耳熟能详的题材。所以,关于梅,无论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总难免除落入俗套之运。像众所周知的梅的高洁品格,这当然是必须突出的重点,但若纯粹地只从这点着眼,就势必会步前人后尘。如何从这里独辟蹊径,写出新意,那就得看作者的功力了。陈亮的这首诗词,从表面上看,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惊人之语,运用历史典故亦不多。但仔细品读,便会发现它仍是以新的手段写出新的志趣,并未落入前人窠臼,而实在是独具一格,精妙独到。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稚子捐深爱,酸辛痛莫支。坐愁侵骨髓,行乐负心期。
风俗殊方异,人情近老悲。前程驽马足,敢不慎驱驰。
芝城生弱息,命名托瑞草。二龄湘上归,尚未离怀抱。
毁齿粗识书,古诫闻妇道。束髻渐工绣,夙慧悟天巧。
颇喜性格温,足称善心窈。静者理宜永,素谓必寿考。
岂料乔松根,反同朝菌夭。问名成幻缘,离尘怜苦恼。
枉劳十八秋,辛勤为持保。珠沈掌谁抚,泪落心似捣。
濒去恐母伤,廋言业债少。无因或有因,此义岂能了。
曷慰两重慈,膝前念幽渺。尤恐汝父知,天涯增愺恅。
呼芝芝不应,形消影同杳。独坐一镫昏,霜乌起林杪。
宵月辉西极,女圭映东海。佳丽多异色,芬葩有奇采。
绮缟非无情,光阴命谁待。不与风雨变,长共山川在。
人道则不然,消散随风改。
白泖扬帆驶急流,荻花枫叶渺沧洲。江潮夜走重关怒,吴榜朝喧估客愁。
落日冻云迷泽国,朔风吹雪上征裘。羽书一月传三捷,喜说将军入蔡州。
从古蛾眉怨入宫,长门老死后庭空。几堆浅土秋阴里,无数残碑暮雨中。
晋代玉弓惊谢奂,汉家金碗失卢充。江山半壁朝廷小,一样怜香葬落红。
西山蕴灵异,九曲面崚嶒。泉石漱鸣玉,松萝挂古藤。
势雄掀宇宙,地大压丘陵。日永清阴覆,朝来爽气澄。
幽寻嘉赏致,结客避歊蒸。散发喧畦畛,支颐倦蹑登。
武陵百虑释,丹列远思凝。度樾追遐景,煎茶忆若冰。
土芝青削玉,琬液绿如渑。霜气连苍昊,冰威铄钝蝇。
心酣醒复醉,意适寝还兴。蜗角徒争触,蜂腰谩逞能。
缨尘心自濯,松韵响无明。自廓倚天剑,愁无繫日绳。
舒怀高达士,得趣鄙山僧。云态几相挽,禽音似许应。
岚姿浑欲滴,秋色渐相矜。籧笛凉余思,衾裯乐未曾。
虚闲消毒螫,放旷屏牵仍。高兴无时尽,何辞兴再乘。
亦知翠羽竟为灾,岂意虞罗四面来。万事悠悠难预料,孤怀耿耿易蒙猜。
天高肺石干谁问,水尽牙弦抚自哀。可道营魂终识路,不堪风雾满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