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藻

先秦·佚名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鱼在哪儿在水藻,肥肥大大头儿摆。周王住在京镐城,欢饮美酒真自在。
鱼在哪儿在水藻,悠悠长长尾巴摇。周王住在京镐城,欢饮美酒真逍遥。
鱼在哪儿在水藻,贴着蒲草多安详。周王住在京镐城,所居安乐好地方。

注释

颁(fén):头大的样子。

镐:西周都城,在今陕西西安。
岂(kǎi)乐:欢乐。
莘(申):尾巴长的样子。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尖,多长在河滩上。

那(nuó):安闲的样子。

赏析

  《鱼藻》,《诗经·小雅·鱼藻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这首诗赞颂武王饮酒的平和安乐,有颂古讽今之意。《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显然是以用为意,于诗本文无稽。

  诵读诗文,朴实中寓新奇,无论是语言技巧还是结构方式甚或是总体风格都与民谣相近,陈子展以为“全篇以问答为之,自问自答,口讲指画,颇似民谣风格”(《诗经直解》),可谓贴切之论。以此反观诗原文,那种根植于民间的新鲜活泼和摇曳多姿的诗风在雅诗中独显风韵。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每章前两句以“鱼在在藻”起兴,出语奇崛。一句四字而“在”字两见,颇具特点,对它的理解是正确诠释全诗的关键。若以冬烘之论视之,以为是凑足音节之举,不但在用法上显得笨拙,而且不合《诗经》语体。吴闿生《诗义会通》将“鱼在在藻”释为“鱼何在,在乎藻”,这样两个“在”字实为自问自答,全诗节奏以此为基调,欢快跳跃,收放有致。

  三章中每章第二句对鱼的形态描写,酷似现代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依于其蒲”则是鱼在藻中摇头摆尾,得其所需的全景式展示。三章并提,由特写至全景,构成了一组极具情节性和象征意味的鱼藻情趣图。而诗的每章后两句则是写王,“王在在镐”、“饮酒乐岂”,形式上只是语序颠倒,实则暗含活动顺序和因果。春秋时代,酒是富足后的奢侈品,因而也是欢乐的象征。若无“岂乐”的心绪则不会去“饮酒”。而在酒过三巡之后,那欢乐的气氛在酒香弥漫中显得更为浓烈。宴饮之景、欢乐之情跃然纸上。第三章的“有那其居”既是对大王居所的无限赞叹,也是对前两章因果关系上的照应。从视觉效果上看,也正是点和面、局部和全景的关系,与观鱼的空间转换一致,这样整首诗比兴和铺排和谐无间,浑然一体。

  通观全诗,“鱼”和“王”,“藻”和“镐”在意象和结构上严格对应,起兴之意昭然。但若止于此,则了无新意。先贤以为此诗“以在藻依蒲为鱼之得所,兴武王之时民亦得所”(郑笺)。虽然武王之说无以确证,但此说为读者揭示了鱼藻的另一层映射关系。诗人歌咏鱼得其所之乐,实则借喻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气氛。正是有了这一层借喻关系,全诗在欢快热烈的语言中充分展现了君民同乐的主题。因此,从形式和内容结合的完美程度来考察,这首诗在雅诗中是较优秀之作。

  猜你喜欢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
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
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㮰。
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
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
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扁舟迎春色,东下淮楚乡。侧身风波地,回首英俊场。

顾我本俗材,百事无一长。滥迹入册府,举动初不皇。

乍脱泥滓底,稍见日月光。峻阁郁前起,隐嶙天中央。

春风花竹明,晓雨宫殿凉。溢目尽图史,接翼皆鸾凰。

明窗置刀笔,大案罗缣缃。文字虽幼学,钝庸今废忘。

不能温旧习,考古评兴亡。腼颜于其间,汗下如流浆。

徒然日饱食,出入随群行。朝廷比多事,亦合强激昂。

况有诏书在,烂然贴北墙。奋舌说利害,以救民膏肓。

不然弃砚席,挺身赴边疆。喋血鏖羌戎,胸胆森开张。

弯弓射搀枪,跃马埽大荒。功勋入丹青,名迹万世香。

是亦丈夫事,不为鼠子量。数事皆不能,徒只饱腹肠。

有如凫雁儿,唼喋守稻粱。岁月今逝矣,齿摇发已苍。

于时既无益,自合早退藏。诸君天下选,才业吁异常。

顾当发策虑,坐使中国强。蛮夷不敢欺,四海无灾殃。

莫效不肖者,所向皆荒唐。又不耐羞耻,但欲归沧浪。

濡毫备歌咏,仰首看翱翔。舟中稍无事,思念益以详。

恨无一棱田,可以足糟糠。出处皆未决,语默两弗臧。

莽不知所为,大叫欲发狂。作诗寄诸君,鄙怀实所望。

雅道于今久寂寥,规模君肯到祈招。鲸牙浪阔倾三峡,鹏背云高负九霄。

但觅图书供闭户,不忧勋业误题桥。七言起我黄山兴,若第诗功不愧萧。

诗酒交游如骨肉,江湖聚散似云萍。
已烦鹤唳供头盏,且借岚光作画屏。
宁岁常有备,殊方靡不宾。禁营列武卫,帝座彰威神。
讲事一临幸,加恩遍抚巡。城高凤楼耸,场迥兽侯新。
饮羽连百中,控弦逾六钧。拣材尽爪士,受任皆信臣。
光赏文藻丽,便繁心膂亲。复如观太清,昭烂垂芳辰。
污沟浊水叶田田,又见新栽京府莲。
玉井谩传青壁外,雪肤如在射山前。
泛红入幕王家俗,种白开池陆子贤。
不用若耶溪畔女,兰桡夜采月娟娟。

玉殿吹笙第一仙,花前奏罢色悽然。忆曾偷学春愁曲,谪在人间五百年。

皇作大都,大都雄雄。奄定北国,四方来同。

腊雪连朝冷气严,喜闻宜麦更宜蚕。老夫正为苍生幸,冻死穷庐分亦甘。

何须三叫绝,已恨一声多。

自称烈士受唐恩,宁死延陀不屈身。莫陋将军本蕃种,中朝似此几何人。

白发人人藜杖,黄花日日清樽。倒着接䍦归去,儿童一笑应门。

适意行,
安心坐。
渴时饮,
饥时餐,
醉时歌。
困来时就向莎茵卧。
日月长,
天地阔,
闲快活。

旌节曕前帐,风尘识旧坡。眼平青草短,情乱碧山多。

晚起方投笔,前驱效执戈。马蹄须爱惜,留渡北流河。

天下几人弹古琴,爱之不惜千黄金。春雷上天霹雳死,至今古调空消沉。

金徽玉轸久寂莫,断文剥落尘埃侵。钟期一去不复返,况乃四海无知音。

松风泠泠白日静,山水定以娱冲襟。无弦之趣世莫识,悠悠千载渊明心。

古人今人若流水,善听善弹能有几。六峰隐者吾故人,得天下名亦琴耳。

微雨烧香馀润气,新绿愔愔,乳燕相依睡。无复卷帘知客意,杨花更欲因风起。

旧梦苍茫云海际。强作欢娱,不觉当年似。曾笑浮花并浪蕊。

如今更惜棠梨子。

金铃响歇香魂弱,春归只有莓苔觉。睡蝶几曾惊,东风吹地轻。

似闻春太息,长在阑干侧。临去尚清狂,和蜂敲纸窗。

影入船窗隙日升,霜衾惊梦却青绫。一官朝右宁非客,十月漳滨幸未冰。

江驿比来无雁帛,水乡随处有鱼罾。食贫黾勉萦微禄,消得山灵笑负丞。

拟上高楼第几层,玉壶携酒不成登。长江台下留今古,荒址山头历废兴。

时到人心崇泰运,势倾天意困阴陵。乌江一去船何在,恨煞无槎可借乘。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

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往时文采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

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

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