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荡。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减当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旧,人非昔比。透过茂密的树丛向北望去,尽管昔日高大威严的宫殿至今犹存,可是,那千官扈从、群臣迎驾的盛大场面,已不能再见到了。宫殿重门紧闭,画栋雕梁也失去了灿烂的色泽。当年曾经是日夜欢歌的上阳宫,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面对着这番情景,诗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叹万千。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淡泊。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客观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岁岁春天重临,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金殿闭”是诗人“望”中所见,但苑内的凄凉之状,毕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是诗人“望”中所见,因而落笔极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难诉说的深沉感叹,含而不露,淡而有韵,堪称全诗中精彩的一笔。
我本丘壑人,负乘辄致寇。归来卧湖海,梦断三接昼。
尚馀忧国心,带眼日惊瘦。腾装居景山,飘飘云出岫。
门无长者辙,相见谁肯就。吾甥相国孙,款我裹粮糗。
禅关有圣解,已语则无咎。两庵同相攸,卜邻殆天授。
登盘无槟榔,客居必见宥。富贵应自知,不询唐举寿。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泪洒江干,添几尺、桃花春涨。想别后、篷窗千里,布帆无恙。
忽寄短书看未了,重挑离恨眉尖上。感君情、缕缕几千言,江鱼饷。
忆昨岁,萍踪漾。恰相遇,同欢唱,更吹箫市里,垆头沽酿。
玩世吾从方朔醉,登山君觅卢敖杖。到而今、去住总飘零,真无状。
烟生芳草。斜阳外,尺书可来天表。空庭懒妇正心惊,齐女吟声悄。
渐叶叶、梧桐报晓。妇床金井苔痕小。见月浪横天,又鹦鹉、侵霜欲语,檐花相照。
此际肠断伊人,西风捲透,一点梦魂难到。晴窗如雨滴愁声,动孤眠怀抱。
似别院、哀筝响急,四弦槭槭离鸾调。争奈铜龙漏彻,听过三更,雁飞多少。
拾得炎州月一团,殷勤持赠比琅玕。情知已是秋风后,留作明年九夏寒。
拂袖归来我最先,相期耕钓在馀年。无端遇著东风恶,吹上长淮逐客船。
我法贵简要,万变中有我。单言扼其吭,拊背无不可。
春华谢嫈嫇,秋实结{女卮}婐。匪曰吾能之,有志窃颇颇。
子诗咄相逼,力猛心则果。瘦硬藏敷腴,排奡由帖妥。
奸觉嫱旦媸,勇失贲育惈。波涛荡荡潏,垠堮外?閜。
余子走且僵,旁观测亦叵。吾尝摩厉须,强项弗为下。
神龙抱变化,跛鳖追㝿㝾。纵矜扛鼎雄,终掇绝膑祸。
朔风起广莫,尘沙扬堀堁。执手临高台,怀古涕双堕。
乾坤出溟涬,星宿困?簸。高偪帝天闻,近狎羲女唾。
慷慨为歌诗,豪情郁无那。善喻取庚桑,藿蠋与鹄卵。
鞭心策新进,逊志振昔惰。杜韩有涯岸,一试航海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