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范《授鹑堂笔记》卷四十四说:“花卉九首(自注:指柳宗元《戏题阶前芍药》和苏东坡、党怀英等人的八首描写花卉的诗)…….元裕之尝请赵闲闲秉文共作一轴,自题其后云:‘柳州(柳宗元)怨之愈深,其辞愈缓,得古诗之正,其清新婉丽,六朝辞人少有及者……”元裕之认为“怨之愈深,其辞愈缓”是《戏题阶前芍药》高出其他几首花卉诗之处,而“清新婉丽”是六朝辞人所缺乏的。这样的评价毫不夸饰,恰如其分。柳宗元在这首诗中用戏谑的语气,轻松的笔调,清新的词句刻画牡丹不同凡花的美好形象,极委婉曲折地抒发了诗人的“复起为人”的愿望。
诗一开头就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以突出牡丹不同于普通花卉。“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窃窕留余春。”众花大多随着春天的到来开放,也随着春天的逝去凋零,而牡丹却把花儿开放在暮春时节。那鲜艳的花朵,露珠滚动,把枝条压得有些倾斜了,极像多饮了一杯佳酿而有点微醺的佳人,那美丽的姿态,把春天匆匆的脚步也换留住了。作者的刻画表现了牡丹超凡脱俗、卓然独立的品性。花如其人,牡丹的形象实则诗人自我品性的物化。
接着,作者继续状写牡丹自我欣赏的倩影和醉人的芳香。“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和煦的春风轻轻地摇曳着牡丹的枝叶,那婀娜的身影是那样的柔美。在没有百花争姘斗艳的春未,它并不感到孤独,它在欣赏自我,看重并保持自己的高洁。“夜窗窕芳气,幽卧知相亲。”夜晚,牡丹沁人的芳香飘进窗内,好似来与静卧的人亲近。这四句诗用拟人的手法,把牡丹人格化,极富情趣。写花的“孤赏”也是写人的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柳宗元虽然在政治上惨遭失败,但他仍然执着理想,坚持既定的人生目标,“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何焯《义门读书记》说:“愿致溱洧赠”二句,陈思玉诗‘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结句虽戏,亦《楚辞》以美人为君子之旨也。”牡丹美丽芬芳,高贵典雅,象征人的美好品德,也是作者自喻。好花赠美人,美人有喻君子之意。柳宗元少有大志,才华横溢,用世之心极切,可是流贬永州,一弃十年,虽然是“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实际上是“拘囚”身份,是一个“闲员”,抱负不能实现,才华得不到施展,就象一朵被抛弃在荒野的牡丹。为此他痛苦,愤懑,然而又始终没有放弃,孜孜以求,希图进用。诗的结句极其巧妙而委婉地表达了急于用世,希求援引的愿望,因此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戏题阶前芍药》在艺术手法上主要是一个“戏”字,全诗用戏谑的口吻,加上拟人手法的运用,文辞清新,意味蕴藉,难怪近人藤元粹称这首诗“可为后人咏物轨范也”。
画岸轻烟笼。尽勾留、衣云扇雾,蝶疑莺恐。水阁晓凉帘卷绣,莫慢凭肩倚共。
怕镜里、鸳鸯妒重。且看红船春不隔,唱微波、斜亸双鬟凤。
蘋断处,翠摇动。
笑侬飘泊同江总。记寻诗、夜深小步,段桥月冻。病样怪如秋柳瘦,写出天涯愁种。
输一角、风漪调弄。说甚宝车金勒马,被年年、流水斜阳送。
更无问,六朝梦。
赋笔催妆,映宫袍、秀色鸾钗相倚。春枕正酣,惊心杜鹃啼起。
前番泪湿湘筠,赖梦好、扬州重缔。嫣香,更匆匆、褪却蕃釐仙蕊。
怊怅画屏底。叹明珠乍剖,枉悬娇帨。镜台近、绣褓认,几回凝睇。
人闲过眼空花,但锦裀、倩魂犹系。愁悴。问他年、左芬知未。
昔年南北事戈矛,巨室芸编岂易求。何幸诗书今满案,忍看秋草势同休。
悠悠从羁役,故里限东隅。风波岂不恶,游子念归涂。
朝随一帆逝,暮逐一马驱。如何十舍近,翻胜千里馀。
在世俱是客,且此葺吾居。
金人不敢驻幽燕,刘豫犹令帝八年。若守汴梁和且战,关河一半尚能全。
奇峰耸空青,古树郁深绿。清泉石窟喷,千年老龙伏。
跳波多游鱼,鼓鬣努其目。云是龙子孙,无人充口腹。
于役屡经过,爱此境幽曲。荫美尘愈远,流清心可浴。
独惜龙太懒,空自长鳞族。今春久无雨,安眠恐不足。
我欲鞭龙起,腾云致霢霂。搅钵令龙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