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武关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清澈的溪水汩汩地流过要留我在武关之东,可笑当年的楚怀王入关投秦却是到了尽穷。
郑袖得宠的娇艳妩媚之态就好像喝醉似的,屈原遭放逐到处流落他的形容就犹如乱蓬。
如桅杆耸立的峰峦似壕沟深长的山谷还在,而弱肉强食七国争雄却像过眼烟云已成空。
当今天子如此神圣四海为一家天下为统一,而如今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于夕阳中。
注释
武关:战国时秦国设置的关隘,故址在令陕西商洛县东。
怀王:楚怀王熊槐(?一前295)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前328至前299年在位。据《史记·楚世家》和《屈原列传》,秦昭王致书楚怀王,约会于武关。怀王入武关,秦伏兵断绝其归路以求割地,怀王怒而不从逃往赵国,赵国惧秦不敢接纳。怀王只得又回秦国,结果死于秦国。
郑袖:楚怀王宠妃。据《史记·屈原列传》等,楚与齐结盟共同抗击秦国,秦惠文王派张仪使楚,表示如楚与齐绝交,秦愿割地六百里给楚。楚听信谎言与齐断交,事后,秦不肯割地,怀王起兵,大败而归。第二年,秦欲与楚讲和,怀王表示“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到楚先行收买郑袖,郑袖劝怀王不杀张仪,怀王听信郑袖之言,把张仪放走了。妖娆(ráo):娇艳美好,妩媚多姿。酣(hān):畅快喝酒。
屈原:楚国大夫,早年曾得楚怀王信任,主张联齐抗秦,后来楚怀王听信谗言把他放逐外地,流放期间,始终心忧国李。憔悴:面容黄瘦。蓬(péng):蓬草。蓬草随风飘转,常用来比喻人的身世飘零或行踪不定。
山樯(qiáng):如桅杆般耸立的山峦。谷堑:深长的峡谷。
弱吐强吞:形容战国时强国侵吞弱国的形势。
圣神:对皇帝的敬称。家四海:四海一家,天下统一。
戍(shù)旗:守卫边防的战旗。

鉴赏

  作为千古形胜之地的武关,诗人跋涉至此,不能不驻足凭吊一番。所以首联开门见山,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这就将诗情十分自然地转到对这一历史陈迹的临风联想上来。

  “一笑怀王迹自穷”,是诗人对楚怀王的悲剧结局的嘲弄,其中更有对怀王其人其事的感叹、痛恨和反思。因此,颔联紧承这一脉络,以历史家的严峻和哲学家的深邃具体地分析了“怀王迹自穷”的根源。楚怀王原任命屈原为左徒,内政外交均很信任他。后来由于上官大夫的诬陷,怀王渐渐疏离了屈原。秦国见有隙可乘,就派张仪至楚,以重金收买了上官大夫靳尚之流,并贿赂了怀王稚子子兰和宠姬郑袖,谗害屈原。怀王在郑袖、靳尚等一群佞臣小人的包围下,终于走上绝齐亲秦的道路,放逐了屈原。最后怀王为秦伏兵所执而客死秦国。此后楚国国运日益衰败,一蹶不振。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怀王的悲剧结局完全是由于他亲小人、疏贤臣的糊涂昏庸所致,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因此,诗人在颔联中以形象化的语言,极为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内在的根源。这两句诗对比强烈,内涵丰富。郑袖“娇娆”,可见其娇妒、得宠之态,而“酣似醉”,足见怀王对他的宠幸和放纵;屈原“憔悴”,可见其形容枯槁、失意之色,而“去如蓬”,足见屈原遭放逐后到处流落,无所依归的漂泊生涯。诗人正是通过小人得势、贤臣见弃这一形象的对比,婉转而深刻地指责了怀王的昏聩,鞭挞了郑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由此思之,诗人在瞻眺武关时,面对“怀王迹自穷”的现实,不能不付之一笑。

  颈联在构思上是个转折,从对历史的沉思、叙述过渡到抒发眼前的感喟。诗人通过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说明“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的历史教训。楚怀王正是因为在人事上的昏庸才导致了丧师失地、身死异国的悲剧。从这一意义来说,这一联的感慨实际上是对上联所叙述史事的寓意的进一步延伸。

  最后,诗人的眼光再次落到武关上。如今天子神圣,四海一家,天下统一;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残阳如血。这一联是全诗的出发点。杜牧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的理想社会就是盛唐时期统一、繁荣的社会。但是晚唐时期,尽管形式上维持着统一的局面,实际上,中央王朝在宦官专权、朋党交争的局面下势力日益衰败,地方藩镇势力日益强大,几乎形成了“无地不藩,无藩不叛”的局面。这不能不使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的诗人忧心忡忡。面对唐王朝渐趋没落的国运,诗人站在武关前,思绪万千。于是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忧思,一齐涌上心头,形于笔底。他希望唐王朝统治者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任人唯贤,励精图治,振兴国运。同时也向那些拥兵割据的藩镇提出了警戒,不要凭恃山川地形的险峻,破坏国家统一的局面;否则,不管弱吐强吞,其结局必将皆成空。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杜牧由宣州赴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途经武关时,吊古伤今,感叹时事,写下了这首《题武关》。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昔时张叔夜,统兵赴勤王。
东都一马守,羸马迁龙荒。
适过白沟河,裂眦须欲张。
绝粒马遄死,仰天扼其吭。
群臣总奄奄,一土垂天光。
读史识其他,抚卷为凄凉。
我生何马辰,异世忽相望。
皇图遘阳刀,天堑满飞堭。
引兵诣阙下,捧土障澜狂。
出使义马屈,持节还中郎。
六飞独南海,金钺将煌煌。
武侯空威心,出狩惊四方。
吾属竟为虏,世事吁彼苍。
思公有奇节,一死何慨慷。
江淮我分地,我欲投沧浪。
沧浪却马受,中原行路长。
初登项籍宫,次览刘季邦。
涉足河与济,回首嵩与恒。
下车抚梁门,上马指楼桑。
戴星渡一水,惨淡天微茫。
行人为我言,宋辽此分疆。
悬知公死处,为公出涕滂。
恨马持束刍,徘徊官道傍。
我死还在燕,烈烈同肝肠。
今我为公哀,后来谁我伤。
天地垂日月,斯人未云亡。
文武道马坠,我辈终堂堂。

微月堕西岭,烂然众星光。明河斜未落,斗柄低复昂。

感此南北极,枢轴遥相当。太一有常居,仰瞻独煌煌。

中天照四国,三辰环侍旁。人心要如此,寂感无边方。

清晓水如镜,隔江人似鸥。远烟藏海岛,初日照扬州。
地壮孙权气,云凝庾信愁。一篷何处客,吟凭钓鱼舟。

花落木樨庭院。重见。骨细不胜衣。支离憔悴总因伊。

知么知。知么知。

鸡鸣分水绕肥城。

驱使鬼神功,攒栽万树红。薰香丹凤阙,妆点紫琼宫。
宝帐重庶日,妖金遍累空。色然烧药火,影舞步虚风。
粉扑青牛过,枝惊白鹤冲。拜星春锦上,服食晚霞中。
棋局阴长合,箫声秘不通。艳阳迷俗客,幽邃失壶公。
根柢终盘石,桑麻自转蓬。求师饱灵药,他日访辽东。
扰扰阎浮。清浊同流。费精神、补喜填忧。岁云暮矣,卿可归休。有板支颐,书遮眼,被蒙云。蝼蚁王侯。华屋山丘。待他时、老去优游。筑间茅屋,买个黄牛。种芋成区,瓜作圃,稻盈畴。

少日东床誇坦腹,年馀四十竟浮沈。自惭不是奇男子,空负平生择婿心。

鲜于公子平泉庄,有亭翼然水中央。天光云影白日静,菱叶荷花清露香。

柳下系船鱼可钓,座中留客酒盈觞。门前渔浦接洮滆,白鸟飞去烟苍茫。

齧冰激齿颊,咽雪涤胃肠。此水若寒月,饮之年命长。

陈琳轻一别,马上意超然。来日行烦暑,归时听早蝉。
阴云翳城郭,细雨紊山川。从事公刘地,元戎旧礼贤。
百尺楼高尺赏心,我来犹记旧登临。
四时天色有晴雨,一片湖光无古今。
远塔连云知寺隐,小舟穿柳觉村深。
凭阑多少斜阳景,分付渔歌替晚吟。
到来江上久,谁念旅游心。故国无秋信,邻家有夜砧。
坐遥翻不睡,愁极却成吟。即恐髭连鬓,还为白所侵。
三千里外布干戈,果得鲸鲵入网罗。
今日宝刀无杀气,只缘君处受恩多。

神仙行处有,亦不避尘喧。咄哉刘子骥,求之未有门。

远近以地别,静躁由中存。藐余视天地,肫然犹黄轩。

禾黍熟井井,鸡犬欢村村。室有琴可弦,厨中酒可尊。

渊明傥复作,何地非桃源。

佛祖顶?上,有破天大路。未透生死关,如何敢进步。

不进步,大千没遮护。一句绝言诠,那吒擎铁柱。

三度曾经游此地,从缘权顺世闲情。
登山虽有谢安志,遁迹惭无慧远名。
翠叠寒枝松未老,影深幽径竹新成。
莫言去住关怀抱,云本无心水自清。
赵国林亭二百年,绿苔如毯葛如烟。闲期竹色摇霜看,
醉惜松声枕月眠。出树圭峰寒压坐,入篱沙濑碧流天。
明知富贵非身物,莫为金章堕地仙。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