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诗人自己为了生活不辞辛苦“戮力东林隈”的劳动过程。当他看到丰收在望时,想起了自己已经渡过了十年艰苦的农耕生活,心情是自豪的。
前六句是写见到下溪田丰收时的心情。“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他的愿望和司田是一致的,这使他很觉得欣慰。看来这“寄声”与诗人的司田也是他的一位朋友。诗人在这里之所以提到这位任司田的朋友,是表示自己的农耕生活并没有脱离整个社会的生产活动,并且对社会生产有积极的意义。这是陶渊明农业社会理想和务实精神的表现。接下去就写诗人怎样鸡一叫就到荒山去劳作,从而领略了山中的晨景。“饥者欢初饱”,这是多么深切的生活体验,没有亲身尝过饥饿的味道,就不知这“欢视饱"是怎么回事。正是为了求得一饱,他才天不亮就去劳动:进山是随着山势和河谷的迂伺划船前进的。山里很荒凉;听得见猿的哀啼。凄凉的夜风随着残夜逝去了,鸟儿歌唱善迎接早晨的到来。这是一个多么寂静清冷的早晨他想到自己十年的农耕生活。十二年中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着初衷,付出了自己大好的年华这时陶渊明已五十岁了,老之将至,他怎能不感慨万分。诗的最后一句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遥谢荷榛翁,聊得从君栖”,致意古代隐居躬耕的先哲,我也在追随着您呢。诗人心目中有理想,有信念,有榜样,这就是他固穷守节,虽老死田野也终不反悔的原因。
这首诗比前期的田园诗更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农耕生活的实际情形,同时也说明,陶渊明的务农,并不只是作了个样子而已。特别是在后期,他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了,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赖以生存。这时他的田园诗中纪实的成分就多了,而不象前期那样情趣盎然,那样富于浪漫谛克。可是他并不抱怨生活的艰辛,在述其艰苦之中仍然时时表现出对生活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昔闻海风飓最大,我今遇之鹭门廨。谁将噫气闭土囊,一喷咽喉不可扼。
隆隆万鼓排阵来,群木尽作低头拜。郁怒似有块磊填,愤盈直觉虚空隘。
鬼魔掀动天摆摩,虎豹吼裂山破坏。立脚虽稳尚愁倒,对面相呼只如聩。
可怜鹳鹊也不飞,恐被羾出青天外。是时习流千战棹,眼望赤嵌不得到。
恨煞海神亦小人,借势作威逞凶暴。涌浪上薄浮空云,溅沫横轰发机炮。
尽排鹢首椓杙牢,犹自终宵惊簸掉。风名飓母应雌风,胡为更比雄风雄。
想从少女封姨后,老作阴怪多神通。多神通,何不吹转帆向东,不然更到海水竭,平步可达扶桑红。
吾当绿章上笺奏,俾尔配食天妃宫。
传报高轩过,开窗小设筵。寒林喧鸟雀,沙竹淡风烟。
野馆一樽酒,春江万里船。分携更相忆,惠我出郊篇。
官身肯听俗,人事直强亲。开窗对脩竹,笔墨得具陈。
俗子有时来,挥去防怒嗔。相看久不厌,陈子清且真。
昨宵一雨馀,村村农事新。我亦思驾言,出门免冲尘。
是邦亦有园,以鸟视其人。宁从穷巷居,鸡犬喧四邻。
刘君方授徒,曾君说人伦。室屋不寻丈,猗猗几长身。
未嫌酒杯薄,政爱茗椀醇。曾君索我诗,出语愧逡巡。
烦君隶书题,笔意堪嗣秦。春游有如此,省费能全神。
但恨子胡子,招要不能频。
秋来山寺好,霜叶静高林。水落澄潭色,云垂古殿阴。
公庭虚简牍,暇日且登临。早起瞻旌盖,遥遥指碧岑。
泗渊渔,里革匡,断其罟,悟君王。君王闻言三叹息,阜物防贪良史职。
有司藏之无忘规,庶几见罟如见革。师存一言婉而风,置革于侧无面从。
不见朝听忠言夕委弃,留衣留槛皆虚伪。前汉皇,后宋帝。
开樽呼酒伴,为爱此亭幽。风雨驱残暑,乾坤动早秋。
乡心分近远,雁影信沈浮。更漏山城罢,清商引棹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