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前四句写渡河情况。“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起笔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和特征:水流迅猛而浑浊。“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这里说,连桧楫使用起来都好像力不胜任,松舟也只是勉强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中四句写岸畔所见。“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庭户是空的,旧木横躺着,像要倒塌的样子;田地荒芜了,还可以看到往日的田埂畦垄。“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周围也看不到行人,只见狐兔横行。这里的村庄完全破败了,像《古诗·十五从军征》所写:“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就是作者眼中所见异族政权统治下的情形。在这描写中见出作者伤感、同情、愤慨等心情。“狐兔”既以纪实,当兼喻异族统治者。由此回过头来看前面关于黄河的描写,似也有兴寄:那汹涌浑浊的河水,当影射北中国的沦丧、淆乱。南宋张元干曾将这两个比兴融在一起,写道:“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贺新郎》)以愤慨中原之陷入金人之手。最后两句:“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这两句的意思明显是指澄清天下、拨乱反正。由于前面写有渡河情况,这两句出现就不显得生硬;又由于前面写有社会凋残、生民涂炭情况,这两句也就显得很有感情、很有力量了。这表现了作者渴望国家统一、拯救生民出洪荒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还可交代一下,“河上老”或许用河上公的典故。葛洪《神仙传》谓河上公住在黄河之滨,能预卜未来。作者“寄言”于这种决疑释惑的人物,更能见出他渴望河清心情的急切。这里的用典是浑然无迹的。
“渡黄河”这种题材在南朝诗歌中实属罕见。作者身临北境,写出了旅途的感触,从而流露了澄清天下之志。这在“江左沉酣求名者”(辛弃疾《贺新郎》)不复顾念中原块土的情形下,这诗的创作就显得很是难能可贵了。
春日逍遥湖上行,东风骀荡若为情。却怜柳絮随风舞,又见荷钱贴水生。
朝辞黄阁谢君王,暮向成都问草堂。璇毂亲扶尧日月,云章曾补舜衣裳。
由来道大难为用,此日功成且退藏。满地落花春梦醒,濯清亭上听沧浪。
玉京才子宴瑶池,雪压梅梢春近时。尽道舜江登舜牧,却归尧殿侍尧咨。
鹏抟看即掀双翼,鲸饮何辞酒百卮。好是嫦娥倚丹桂,拟教人折一枝枝。
我有谢公志,游山好名山。尝时把酒醉风景,此心遂与烟云閒。
君游剡水春未还,东山石磴穷登攀。千花罗绮照春媚,百鸟喧哢娱心颜。
盘桓岩幽访禹迹,竹阴树影莓苔色。灵书久秘不可窥,飞空馀编竟谁识。
人间乐事风散烟,人生谁复能千年。黄金不铸子期寿,贤达每在希神仙。
长江隔烟水,江流几千里。我吟李句怀谢公,东山蔷薇花始红。
溪村酒熟琥珀味,诸君日日歌春风。王君东山士,襟期应可人。
传来白璧未酬价,光彩照耀梁台珍。石扉掩苍润,閒径荫美竹。
临风远寄江水音,可对春风为予读。
海上干戈初定乱,建安小丑黄华叛。畬豪斩灭如摧薪,官军虏掠无平民。
浦江近县祖家妇,小儿六岁啼思母。乌翔野树心欲飞,花发阶萱泪如雨。
多情最是城头月,夜夜空堂照离苦。惶惶二十八年秋,长溪未断双泪流。
若有神人说消息,汝母落在河南州。河南州府名无数,陈汝许颍在何处。
泣辞严君拜庭下,历遍江淮远寻去。险逾绝岭下大湖,康郎彭蠡大小孤。
题书还家纸痕湿,焚香祷空心力劬。舒州官司船尽拘,挥汗困走赤日途。
棠梨馆中风雨恶,北陕关头虎夜呼。庐州马监人姓胡,重怜客苦借蹇驴。
汝州鲁山亦易到,道中有客还閒无。阿儿念母复念父,五月二十两初度。
寿觞漫对天涯举,母在谁家儿在路。夷陵店主称捷径,少减路程还到颍。
家兄官满梦中归,小弟弃官非为冷。东门上蔡绝晨炊,西平枝官千籴诗。
四旬作客长驱日,半夜怀人独坐时。鸦路山前闻笛处,牛归庄上梧相与。
崔桥得信喜何如,况有神人月圆语。中元唐州别盖乡,母子相逢泪几行。
儿方童稚齿今壮,母过中年发已苍。泪尽喜色始满眼,百拜灯前进寿觥。
人情半月暂留连,奉母却上唐州船。家人日久占乌雀,客舍秋深闻杜鹃。
习家池傍一尊酒,清秋更上船中寿。姮娥不放月照人,涩雨酸风一何久。
江村社鼓乐枌榆,为母就船买鲤鱼。汉川风冷星摇动,病中先有还家梦。
江州饶州又信州,奔湍逆折归始休。登高聊送望乡目,晓日板舆初就陆。
赤脚庄妇夹路迎,白头邻妪牵衣哭。母有孝子归乡关,我有夫儿生不还。
笑貌未改语音是,较比去时差老颜。门闾盛有诗书族,贺辞争拟朱康叔。
千年相去独何人,惟有浩然继其躅。养吾携归无弟妹,寿昌当年无父在。
即如吟咏发性情,绝胜血经求忏悔。朝臣喜闻祖孝子,叙事赠言书满纸。
何不闻之圣明主,为述乱离付青史。我闻皇元之烈祖,应天顺人示神武。
潢池盗弄赤子耳,胡乃官军甘杀掳。阿蒙覆铠斩乡人,小国之吴民安堵。
薄寒庭宇愁如水,和云酿成凄楚。乳燕背斜阳,算春无归处。
嫩阴浑欲暮。又迷了、冶桃前渡。一碧东园,旧痕空荡,断萍零絮。
离绪。罥平芜,微风外、声声晚鹃尤苦。吹梦堕淮西,怕阑珊无据。
六朝君莫妒。只禁受、恨烟颦雨。待相见,悄掩重帘,共剪镫深语。
饥寒逼腐儒,颠倒作奇想。长安远于日,无故思一往。
曾闻丈夫雄,咫尺视天壤。岂知适千里,三月费劳攘。
为装迫旦暮,无乃太卤莽。萧然一室中,何物是行帑。
念此壮心摧,低徊转悒怏。浮云翳清晨,孤帆雨初注。
结束上高堂,回迟更千虑。苦心发欢颜,但道舟楫具。
小儿不知愁,牵衣乞同去。不忍与明言,多方使之误。
送行杂亲朋,刺刺语及暮。风争雨渐稠,篙师发微怒。
郎今何多谈,明日谁与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