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招 微雨乍寒,积阴成痗,孤羁白下,冶春欲阑。谱此寄滋泉、仲修、拂青

薄寒庭宇愁如水,和云酿成凄楚。乳燕背斜阳,算春无归处。

嫩阴浑欲暮。又迷了、冶桃前渡。一碧东园,旧痕空荡,断萍零絮。

离绪。罥平芜,微风外、声声晚鹃尤苦。吹梦堕淮西,怕阑珊无据。

六朝君莫妒。只禁受、恨烟颦雨。待相见,悄掩重帘,共剪镫深语。

  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 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

  猜你喜欢
别来真梦耳,相对各潸然。
一向於湖海,如今更市廛。
知心能有几,顾影独兴怜。
自欢吾衰矣,犹期子勉旃。
厌向人间住,逢山欲懒归。片云闲似我,日日在禅扉。
地静松阴遍,门空鸟语稀。夜凉疏磬尽,师友自相依。
角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
采衣君自乐,白发我何堪。
静味瑶华句,闲思玉柄谭。
报之长命缕,祝庆在图南。

结束花帽下妆楼,雕鞍别时每牵手。怜郎愁绝还相劝,时日无多再聚首。

清词曾寄,楚江头、俯仰又成今昔。想见当年挥彩笔,摇动三江七泽。

凡桂洲前,青云楼下,剩有烟霞迹。灵岩玉洞,真是神仙窟宅。

何时双舄飞来,一筇相伴,共领看山敕。却把平生诸翰墨,留记名山石室。

我爱桥翁,江南才子,一代文章伯。山中无事,芳尊但少佳客。

一轮乍透疏林缺。洗尽人间热。湖心亭上倚阑干。便觉琼楼玉宇、在尘寰。

树阴满地流萍藻。夜静光愈皎。天心水面两相摩。时有银刀拨刺、跃金波。

逃暑绳床聊慰兴。翠箨森森,几处花阴衬。萱草池塘人不问。绿荷暗窃薰风信。懒把霜纨嫌力困。沉李嚼冰,煮茗清泉近。裸袒襟怀无郁闷。

微官羞比执金吾,泽畔逢迎楚大夫。腊尽郊原多气色,春回凫雁满江湖。

歌皆成雪初传郢,客自为星乍照吴。倾盖不须通姓字,高阳今古是吾徒。

不能捭阖与从衡,啸傲丘园养性情。燕雀安知鸿鹄志,麒麟终异犬羊生。

茅櫩雪霁书声远,楮帐风微梦寐清。但愿太平身健在,一犁春雨课儿耕。

衰荷有馀姿,秋水清更急。木落天宇宽,庭虚山气入。

寒鱼渐受钓,野果晴可拾。幽居无馀营,但与山水习。

济时无良谋,戎陈畏戈钑。端坐阅岁时,多惭微禄及。

寒岩一夜风雷恶,师子迸断黄金索。骅骝万里追不回,声沈宇宙空山岳。

君今去去持此音,十八滩头探麟角。君不见马师一口吸西江,波腾浪沸烟茫茫。

又不见集云峰下四藤条,雨洗风磨恨未消。生耶死耶俱不道,铁壁银山齐靠倒。

有问禅,血染溪花春正妍。有问道,两岸夕阳对芳草。

千差万别任纵横,瞥转一机何处讨。玄沙白纸脱或举,似时更须莫谤西峰好。

飘飘映车幕。
出没望连旗。
度云还翊阵。
回风即送师。
峡路沙如月。
山峰石似眉。
村桃拂红粉。
岸柳被青丝。
锦城遥可望。
回鞍念此时。

十日画水五日石,王宰始肯留真迹。自从少陵为此言,词人诵之常啧啧。

吾观李老《石梁图》,挥毫落纸成顷刻。意酣兴尽何淋漓,笔墨萧闲殊自得。

乃知论画当论人,不在从容与促迫。其人读书风流士,下笔自饶烟霞色。

假使胸藏一点尘,终年操笔亦何益?吾尝持此论画师,不意于今乃得之。

石梁挂在秋天上,万仞危峰积一丝。偏袒衲子何为者,却向梁间足倒垂。

山边石溜胸前泻,日畔秋云顶上飞。自怜赤城足未到,何缘此日登其崖。

松风谡谡竦毛发,涧水泠泠清心脾。八郎劝我珍此画,世间奇物原无价。

月下风前试一看,泉声石色几惊诧。我诗汗漫不足存,今时画师谁喜闻。

山间泽畔有知己,留待他年子细论。

雪中敲竹户,袖出岳僧诗。语尽景皆活,吟阑角独吹。
意如将俗背,业必少人知。共约冰销日,云边访所思。
云冷银蟾逐,香寒宝篆迟。
轻雷新破梦,好雨故知时。
池荇阴抽带,山茶暗展旗。
空阶闻夜呼,楚客起题诗。
绿芜春雨洛阳城,不见名花国已倾。
影落画屏何处物,断金残粉故宫情。
下帆寻旧泊,投暝识岩扉。
径寂疑为客,灯明宛似归。
随风群木响,欲雨一峰微。
无计偕君隐,空嗟握手稀。
家山福地古云魁,一日三峰秀气回。
会散宝珠何处去,碧岩南洞白云堆。
莫问华簪发已斑,归心满目是青山。
独上层城倚危槛,柳营春尽马嘶闲。
对花时节不曾忺。见花残。任花残。小约帘栊,一面受春寒。题破玉笺双喜鹊,香烬冷,绕银屏,浑是山。
待眠。未眠。事万千。也问天。也恨天。髻儿半偏。绣裙儿、宽了还宽。自取红毡,重坐暖金船。惟有月知君去处,今夜月,照秦楼,第几间。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