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难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尾联是说,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这里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乎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积,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乐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的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除了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斥,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丹阳(今属江苏)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长河十月朔风悲,零落貂裘不受吹。冰雪峥嵘惊岁晚,江湖寂寞滞归期。
谁怜阮籍穷途泣,自笑穰侯见事迟。忽忆同行黄太史,篝灯何处拥书帷。
野云堕姿浑贴江,过雨罥风闹斜行。秋声夜半洗辽廓,十万屋瓦浮青鸯。
楼头缥缈下箫鼓,罗繻绮䙱暗行觞。纷纷伧楚不足数,更甚吴侬来去忙。
唐虞不可作,大雅何寥寥!居然正始音,洋溢天历朝。
一鼓声气和,再鼓阴阳调。令我乐忘味,彷佛齐闻韶。
峄阳多孤桐,因得备采樵。愿言圣明世,勿弃爨下焦。
闾门停使节,国府觐亲贤。别殿陈丹扆,重楼敞御筵。
三清甘醴汎,七部法音传。舞曲秋霜丽,歌声渌水妍。
奎娄古分野,凫峄奠山川。申白谈诗日,枚邹献赋年。
为儒原在鲁,作客久游燕。幸侍兰台宴,惭无桂树篇。
春生脩竹雨,人醉绿云天。欲胜延陵客,观风六代前。
投老怕送别,送别即伤神。况兹所别者,乃是平生亲。
行行赴何许,远在天之垠。迢迢万里余,欲见将何因。
近别犹不堪,远别情曷伸。翻嫌交密友,不若交疏人。
我昔初还乡,憔悴贱且贫。子来客吾邑,漂泊埋风尘。
一见如旧识,岁久情逾真。自谓同心交,不独雷与陈。
我入训乡校,子来寓城闉。燕语恒及酉,讽咏或达晨。
中间罗变故,别我游江滨。陶朱既远越,张禄遂入秦。
间阔几四载,会晤复喜频。明年上京都,聘充戚里宾。
我亦被荐书,谒选拜紫宸。缪居容台属,幸得联朝绅。
与闻复聚首,相见不隔旬。念子有俊才,倜傥无俦伦。
财轻大义重,实谓勇且仁。愿言永相从,诲语烦谆谆。
夫何事难料,告别何踆踆。从军赴滇阳,西去逾峨岷。
吾皇启昌运,万物皆维新。及兹艳阳月,莺花曜青春。
惜子独远去,书剑行随身。骐骥岂绁羁,雕鹗非笼驯。
丈夫志四方,岂必长相邻。嗟我已暮齿,双鬓垂秋银。
受刃割老肠,容易生酸辛。予时在史馆,寅入出巳申。
不暇持一觞,送子龙河漘。江之水滔滔,楚山青嶙峋。
咄此可奈何,泪下沾衣巾。
客途十步九停车,雨后岚容分外加。风趁鹭鸾低掠水,露黏蝴蝶弱依花。
深林有寺云常锁,野渡无人日自斜。太息离乡今两月,青山送我到三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