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来·金装宝剑藏龙口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绿杨影里骤骅骝。得意秋,名满凤凰楼。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使用的宝剑上装饰着黄金,龙形纹饰的剑鞘包裹着锋利的刀刃。装饰着红绒的虎头金牌悬挂在玉带下。骏马在苍翠茂密的杨树树影下飞驰,如同快速流动的银光闪耀。天气秋高气爽,志气豪迈,期待为朝廷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注释
喜春来:曲牌名,又名《阳春曲》、《喜春风》、《喜春儿》。此调入“中吕宫”,亦入“正宫”。小令兼用。
金妆:黄金装饰。龙口:有龙形纹饰的剑鞘。
虎头:指虎头牌,皇帝颁发给从军武将便宜行事的金牌。
骅骝(huáliú):是周穆王八骏之一,骏马。
凤凰楼:宫中的楼阁。这里指代朝廷。

赏析

  这首小令刻画出一位古代大将威武雄壮的姿态,表现出立下卓著战功后志得意满的心情。虽仅二十九个字,却因为作者高超的技艺传达出异常丰盈的信息,有很强的画面感和现场感。语言简洁凝练,人物形象描绘,人物内心的描写,都生动传神。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用整饬的对句为威风凛凛的将军写形。黄金做装饰的宝剑藏在龙形纹饰的剑鞘里,一个“藏“字,欲扬反抑,带给人的是“匣中宝剑夜有声”(宋陆游《长歌行》),按捺不住绝鞘欲出的张力。玉带轻摇,红绒婆娑,虎头金牌缠在腰际,在威猛的底色上又加抹一笔俊逸洒脱之姿,一个“挂”字,金牌随身摇摆跳脱的轻快意趣隐隐流出。”金”“玉”“红”描颜色质地,“龙口”“虎头”壮气势声威,绝无一字落空。

  “旌旗影里骤骅骝”与前两句的实处写形不同,转为影中传神,流光幻彩,往来驰骤,颇有“光影驰西流"(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的观感。唐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有“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骏马如飞,在旌旗耀眼斑斓的光影间倏忽而过,“骤”字言速度气势,更言风采神韵,举重若轻,把铁马漫卷的元军描述得有如天兵天将般飘洒烂漫。

  最后,“得志秋,喧满凤凰楼”中“凤凰楼”可能是实景,杨果《越调·小桃红》有“玉箫声断凤楼”句,这里指朝廷、京城。这一句写凯旋还朝,举城欢腾。至此,几个画面一气贯下,一幅比一幅气势足,一幅比一幅动感强,如鼓角横吹,战鼓频催。最后,色彩、光影、音声、动静、神情等所有信息全由一个牢拢场面气氛感极强的“喧”字点化,一支首尾完具流光幻彩的小令便这样遏云而出。为了造成这样一种干净利落的表达,作者在动词的选择上很讲究。”藏”“挂”“骤”“满”,下字稳重响亮,与句尾平声的平滑清扬相衬相应,抑扬顿挫,金石铿锵,讽咏之间颇有列队前行的战阵进行曲的声势。

  跟伯颜小令指点江山气定神闲的丞相气质相比,这一首的虎啸风生、奔腾驰骤正突显出一位冲杀万马军中不可羁约的勇将本色。在云一窝、月一梭叹世归隐情绪弥漫的元代曲坛,这首雄赳赳气昂昂的武夫马上之曲可称独步。

创作背景

  据明叶子厅《草木子》卷四《谈薮篇》载:“伯颜丞相与张九(张弘范排行第九)元帅,席上各作一《喜春来》小令。伯颜云:‘金鱼玉带罗襕扣,皂盖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分破帝王忧。’张弘范唱和了这首小令。据《元史》伯颜、张弘范两传,公元1274年(至元十一年),左丞相伯颜领行中书省总兵攻宋。次年十一月,元兵分三路攻临安(今浙江杭州),伯颜率中军从建康(今江苏南京)进发。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三路元兵会师于临安,二月,南宋幼主出降。细玩曲意,伯颜、弘范席上作曲之事,当在1276年元兵会师临安之后。

  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易州定兴人,元朝初期重要将领,名将张柔第九子,曾参加过襄阳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官居江东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予谥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加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予谥献武。

  猜你喜欢
江湖少菰米,京洛足风尘。
生命主穷鬼,赠诗多贵人。
芒鞋双堠远,斗籴一家贫。
吾力轻于羽,安能举百钧。
以色静胡尘,名还异众嫔。免劳征战力,无愧绮罗身。
骨竟埋青冢,魂应怨画人。不堪逢旧宅,寥落对江滨。
危楼得地著身安,冬日烘檐夏气寒。
木末清风平与接,山中本色晚宜看。
课儿勤读书充架,留客高谈袖满阑。
门外流渠源水活,不妨时濯自吾冠。
渡江羁宦襄江北,红尘染尽春衫色。
春畲辍耕草苒苒,瘦妻病余废组织。
官仓得粟何常饱,清夜饥肠吟唧唧。
西风吹梦到故乡,千里关山云水白。
可怜夺却田园乐,何异万金输一掷。
乱辙曾无长者车,经年不造先生席。
张侯少年二陈俊,倾盖能如旧相识。
凉秋夏日数来过,要与六经生羽翼。
贫家虽无樽酒懽,小径曾鉏待三益。
剧谈莫问井阑干,坐须山月吐半璧。

燕山自西来,连峰划中绝。有泉出其间,终古流不歇。

石缝漱潺湲,螭头泻幽咽。罗注粲成帘,激射喷为雪。

怒声亦砰鍧,静性终昭晢。肺肠藉洗湔,毛发归莹澈。

珠体碎复圆,玉流方以折。缅怀六龙来,坐觉万象别。

天光借澄明,日影增荡潏。幡幢乱山椒,貔貅遍林樾。

谁知百年后,尚睹孤亭臲。悠悠彼渔竿,盈盈者仙袜。

不忍向唾洟,胡能斯厉揭。虎跑真浪传,趵突差可啜。

醉破刘伶醒,病失相如渴。卫公递莫通,陆子评久缺。

何当携一罂,归洗人间热。

吾闻老农言,一冬见三白。来年定有年,无烦问诸易。

寒日翳翳明,暮雪漼漼积。时闻烦窗棂,兼恐摧屋脊。

平铺瓦沟满,低压墙檐侧。纤纤谁所裁,逐逐若相逼。

庭空印鹤趾,裘弊欺狐腋。况当板屋看,稍若朱帘隔。

柳弱不胜扶,藤重那能掷。旋扫入茶垆,复取映书册。

缄诗忽何来,冻手呵自拆。惟嫌独醒醒,羊羔谁与适。

扶持吾党谁为地,保护斯文赖有天。
鼎欲大亨须玉铉,井於冽食定寒食。
腊裹天公未得閒,重阴先殿晚来寒。
数丝绰约流空际,一阵缤纷糁夜阑。
已傍余光窥蠹简,更消清液试龙团。
杜门自觉心神莹,老去追随只强欢。

半属华胥半酒泉,封君惟有曲生权。觥筹席上无多地,风月壶中别有天。

千日梦醒如隔世,四时春尽不知年。从来此处藏身好,容我神游太古前。

颐春阁里春岁月,但有天伦罕尘迹。缅怀孝子与乡贤,昆季绳绳绵世泽。

爽垲遥觇几度更,园林犹傍晏婴宅。偶闻乐事纪新正,南极光明齐手额。

有酒无诗座不欢,遂开莲社尊诗伯。千秋俯仰一渊明,合座倾尊三大白。

倡始高吟属主人,笔花五彩间苍赤。一时和者若而人,淩厉清风奋六翮。

我似老饕属餍来,嘉殽旨酒充筵席。将军负腹可奈何,搜遍枯肠空著力。

晏罢归来发愤多,儗偿诗债烛先刻。初经哦咏苦支离,词谈不吐乃格格。

君才再接仍不衰,三战辟易期有获。我谓同室且鸣金,请以旗鼓当嘉客。

若论才思君适仙,斗酒奚止篇盈百。况是诗魔愈病魔,耽吟能使忧消释。

惭予尘事苦悤悤,辜负心期数晨夕。但冀名园社早开,苏黄元白诗盈尺。

斯文绝绩起将衰,扢雅扬风此天责。可怜几辈走终南,犹是热中甘役役。

前年此日双鸿影,今见孤鸿思不禁。燕市黄金难得意,楚天白雪重知音。

秋声萧瑟来杯酒,旧事凄凉结寸心。华阅才名归二阮,君家桂树总成林。

东涂西抹斗新妍,时世梳妆亦可怜。人物世衰如鼠尾,后生未可议前贤。

深闺欣聚首,宛作竹林看。此日孤舟别,关河路渺漫。

提携儿女小,郑重雪霜寒。不信相逢易,翻怜判袂难。

昭代尊儒学,惟公简拔频。文章分造化,事业在经纶。

天马来夷路,人龙抚要津。几年刊大典,四海属名臣。

汲引亲疏共,光华出入均。玄晖赋江练,文畅咏汀蘋。

道契岩廊久,恩隆建邺新。七朝皆故事,十郡得仁人。

岂晚还西掖,终朝对北辰。一言调鼎味,膏泽被斯民。

萧史弃尘氛,吹箫入紫云。还来邀弄玉,鸣凤自为群。

联翮青冥外,和气结絪缊。列仙顾之笑,罗袂飘兰芬。

世岂无仇匹,谁如此两君。即今秦台上,遗风百代闻。

沉沉院,蕉绿覆墙阴。蛛上钗头知送喜,蛩来屋角想争吟。

凉月澹诗心。

三洲宛在碧波中,海色晴霞绚烂红。夜半鸡鸣先见日,天边月晕又生风。

鲛女机丝花隔雾,龙君城阙水为宫。谁持玉节寻真去,直过扶桑弱水东。

眼无筋,头无脑。
是个非个并除,佛兮魔兮俱扫。
须弥山折箸桃来,眉毛上悬挂恰好。
是谁识他,观音长老。
满头白发老岩隈,万本青松懒更栽。
皮袋累他周氏女,难寻踪迹去还来。
深仁醴泽浃威灵,最是橐兵与缓刑。
坐接迩僚橐父子,手挥宸翰走风霆。
臣心未报空号慕,篘牧无知亦涕零。
视古诸侯从俭约,忍思遗诏尚丁宁。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