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家世巨富,而天生情种。但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愁绪,并非如晏殊《珠玉词》一般的闲愁、轻愁,而是沉挚的深愁。这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唯有真正热爱生命,真正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感觉到如此深重的愁情。他们太依恋春天的美好,也太担心春天的逝去,所以他们比平常人感受着更多的愁苦。
上片,作者从阑珊的春意写起,为读者描绘了—幅春夜愁思图。开头两句写作者感到春意阑珊,心绪惆伥。在酒醉后漫倚绿琴,四周一片寂寥,只有绿琴相伴。作者首先交待了时间、地点。时间已到了春末夏初时节,春花开始凋落,面对阑珊的春意,作者内心不禁涌起万般惆怅。项鸿祚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作者,正如他自己在自序中说的“生幼有愁癣”。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因此,在这样一个寂寥宁静的春夜,作者万般的愁绪无处排遣,只好借酒浇愁。但醉后的心境更是寂寥,于是只好以琴为伴,暂且用琴声慰藉一下孤寂的心情。这里的“相伴住”,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想以琴排忧,却又心绪皆无的情景。“一枕新愁”二句,写作者夜深难眠,满腹愁绪。“残夜’’正是人们熟睡之际,而作者却嗅着庭院花香,看见满楼月色。这“残夜花香月满楼”句,暗示了作者难以成眠,使读者好像看到作者睁眼不寐沉思忧郁的形象。“一枕”句也生动地勾出作者愁绪绵绵,辗转反侧之状。“新愁”到底是什么,这里没有说,作者在下片才以含蓄的笔法暗示出来。
下片作者用含蓄的笔墨道出了这种“新愁"的由来。“繁重绝管,吹得锦屏春梦夜”,终于道出了是隔墙邻居家繁杂的管弦乐声,把自己难成的春梦吹向了遥夜的地方。从句子表面来看,似乎是比邻的弦管乐声搅得自己难以入睡,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作者的托词而已。真正的原因,是作者对隔墙佳人的思恋,才使得他卧不安席。这一点在结尾一句中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打秋千的女子,这才是作者为之辗转反侧而产生“一枕新愁”的根源。夜深人静,作者因相思而产生的种种愁绪却无法传递绐对方。因此,只好把这种哀怨发泄到了庭院中的垂杨上,仿佛那静静的垂杨也不解人意,偏偏挡住了作者的视线,从而使他连荡秋千的女子的影子也看不到。表达了作者对佳人深深的爱恋,却又无法向对方表达的惆怅与哀怨。
总之,这首词以其清新幽怨的风格,缠绵委婉的笔调,以情写景,景中寄情,抒发了作者内心真实的思想感情,读来令人感到真挚自然。
阻风夜泊柳边亭,懒梦还乡午未醒。卧稳从教波浪恶,地深长是水云冥。
入林沽酒村童引,隔水放歌渔父听。颇觉看山缘独在,蓬窗刚对一峰青。
题诗望江南,每在竹深处。以彼万竿直,方此数茎簬。
多寡虽不敌,苍翠自成趣。到来生隐心,欲去频回顾。
徙倚重徘徊,此是西州路。
不信斯人,逸气清姿,都安在哉。痛虎头万里、竟虚骨相;
龙文百斛,并落泉台。今且茫茫,后尤寂寂,谁复知君绝世才。
灵床畔,看纸灰尚暖,书架初埃。
戢身三尺荒苔。便长伴、千年蒿与莱。叹我空到此,作驴鸣去;
人谁似者,望虎贲来。已矣遗琴,凄然逝水,咽断冰丝未述哀。
知何日,把传编袁友,生面重开。
肥遁怀徐孺,卑栖忆子真。可知同醉客,半是倦游人。
乍拂帘旌燕,将归江渚身。持尊向长者,辛苦涉通津。
春风拂面散轻阴,信宿禅房会此心。客思祗应孤雁得,交情大胜碧潭深。
云根穿水孤能立,宰木凌霜老更禁。抚景相看多感慨,浩歌随意辄成音。
我见丁君,太白东坡,疑其后身。奈花笺甫赐,空承主眷,金莲方照,徒叹卿文。
儋耳苍茫,夜郎惨淡,万里归来故国春。那堪羡,羡吴山越水,做散仙人。
一朝厌弃风尘,向何处桃源去问津?念高车驷马,其忧甚大,幽林邃谷,此乐为真。
采者芝舆,绮园安在?共说皤皤入漠廷。君行矣,恐图形徵访,正具蒲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