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将进酒,酒满瓯。华馔肆陈,炰羔炙牛。将进酒,酒满觞。
高怀雅度,众宾在堂。将进酒,勿蹉跎。奉君寿,为君歌。
白日西逝,黄河东驰。人生几时。将进酒,青天翳云,沧海扬波。
人生奈何。将进酒,晴光摇荡二月时,紫花葳蕤黄柳垂。
花前百鸟春乱啼,玉颜雪皎扬素眉。清歌宛转舞逶迤。
将进酒,君莫辞。
兰亭秋暮,眺晴原、并到南华山墅。画槛横塘看两岸,多少断红残紫。
鳌禁当年,鹭车昔日,休沐时来此。苍梧颍嗣,至今长读秋水。
闲备彩缆青丝,玉壶携酒处,锦鳞鲜美。吴下阿蒙何日至,相对邺宫才子,舞凤雄图,放龟遗迹,衰柳频低起。
耶溪相望,不知去几何里。
隐士洪崖可拍肩,尚留陈迹此山巅。祇应千古人如在,陵谷高深却变迁。
暑退潦亦收,潇湘净如染。时观自跳鱼,冲破青琬琰。
纤纤初弦月,不受薄云掩。近村应渐寒,已有鸦数点。
前年游小石,小石之下江悠悠。今年游小石,江水只似前年流。
江流日夜流不息,石根水齧成沙砾。主家银瓶三尺高,长向江边宴宾客。
江边云木藏华构,主人不归春锁昼。开门扫地借铺筵,舞影出阑惊雉雊。
一春天气今日佳,城中千人万人来。步阵飘红香散雾,扑面不去飞尘埃。
移樽更就江流饮,酒光五色沙如锦。悬崖欲落未落处,挽客更坐毛发凛。
青天龙挂东海门,飓风忽来天昼昏。白波如山泼山鼻,坐恐此地为江吞。
金支翠旗光闪洒,冉冉灵胥骑白马。我欲招之招不来,大鲸嘘红射盏斝。
此景向来良不侔,丈夫跌绝妇女愁。手中横竹孤凤叫,日脚迸落蘼芜洲。
眼空高兴不可遏,割肉大啖汤沃雪。风休月出浪复止,小娃强歌声不悦。
我言小石天下无,众客相顾皆胡卢。说东洛,谈西湖,我请谢客客莫诬。
西湖白鹤去不返,东洛看花生已晚。
去未经旬,恰早是、两年离别。猛忆着、古寺桥东,叮咛难决。
老我岁华如伏骥,怜卿薄命同飘叶。任楼头、柳色又青青,心常结。
试春日,传柑节。旧时恨,新愁叠。凭半幅鱼书,衷怀私泄。
一夜西风吹驿使,数声残角敲霜月。总关心、情况两茫然,共谁说。
十年三度访瀛洲,破浪乘风纪壮游。难得衣冠观上国,敢将砥柱负中流。
桑麻况味惊更改,桃李交情感唱酬。自是群公推挽重,舟车名刺不胜收。
清露堂久圮,亦园犹可寻。遗文渐零落,松雪偕云林。
诗载佳山堂,三复伤人琴。当日毛陈朱,声价侔璆琳。
相公携斗酒,溪上时行吟。检讨辑旧闻,逸事多浮沈。
拈花旧刹存,秃柳摇疏阴。磬声云外来,触我清凉心。
徙倚古亭西,坐听山鸟音。荒凉暮色起,远接西山翠。
退谷有残花,西涯无旧寺。兹水尚明瑟,回环绕初地。
芦芽与苇根,雪尽春风吹。阴阳向背势,结构出精意。
江湖数幽客,各具扁舟思。故乡旷别久,姑托鱼鸟醉。
野云老画师,花间抱佛睡。约我翻残书,补作万柳记。
生平私淑心,亭林多纂辑。韵学接孔周,一语亮能执。
世无扬子云,鬼笑仓颉泣。天未丧斯文,洨长秦灰拾。
南唐徐楚金,系传成四十。汪刻落叶多,破碎不完葺。
影宋闻顾黄,藏之等什袭。何当一借未,万拜与干揖。
补天同娲皇,动地笑惊蛰。九泉谁修文,此举登几级。
神爽秋毫巅,主宾阆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