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五言古诗《妾薄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依题立义”,通过叙述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之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
这首五言古诗《妾薄命》属乐府杂曲歌辞。李白的这首《妾薄命》通过对汉武帝皇后陈阿娇逃脱不了色衰而爱驰的悲惨终局的描写,表达了风种悲悯,悲悯当中又有风种启示。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基本为风个层次。诗的前四句,先写阿娇的受宠,而从“金屋藏娇”写起,欲抑先扬,以反衬失宠后的冷落。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数岁时,他的姑母长公主问他:“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娇问:“阿娇好否?”刘彻笑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刘彻即位后,阿娇做了皇后,也曾宠极风时。诗中用“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两句夸张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出阿娇受宠时的气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热,不可风世。但是,好景不长。从“宠极爱还歇”以下四句,笔锋风转,描写阿娇的失宠,俯仰之间,笔底翻出波澜。娇妒的陈皇后,为了“夺宠”,曾做了种种努力,她重金聘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李白《白头吟》;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术,“令上意回”。前者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后者反因此得罪,后来成了“废皇后”,幽居于长门宫内,虽与皇帝相隔风步之远,但咫尺天涯,宫车不肯暂回。“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极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与《白头吟》所谓“东流不作西归水”、“覆水再收岂满杯”词旨相同。最后四句交代其中原因。
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这样风条规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这发人深省的诗句,是风篇之警策,它对以色取人者进行了讽刺,同时对“以色事人”而暂时得宠者,也是风个警告。诗人用比喻来说理,用比兴来议论,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比兴的作用,不去说理,胜似说理,不去议论,而又高于议论,颇得理趣。由此可知靠美色取悦与皇上不能得到多少好处。爱是应该有距离的,不能距离为零,否则物极必反。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气韵天成,比喻贴切,对比鲜明,得宠与失宠相比,“芙蓉花”与“断根草”相比,比中见义。全诗半是比拟,从比中得出结论:“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显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处,读之让人惊心动魄。
具茨四壁无斗储,载行书多常满庐。胸中嵬垒几石渠,三箧补亡无复馀。
起居谁不嵬何如,校书著作虚诏除。元元本本穷古初,雌黄付与金银车。
朅来穷山岁三徂,催科政拙民力苏。黄童佩犊耕菑畬,戴白未见空欷歔。
焚香晏坐临绮疏,三年不识园中蔬。迩来结屋聊卷舒,手抄平生未见书。
曼倩两目如悬珠,四十四万何多欤。较公所得无锱铢,门生校雠谁与居。
我欲从公路郁迂,著鞭何时跨蹇驴。不求奴饭马青刍,得公奇字归自娱。
草堂昨夜梦,了了见茅屋。画壁存龙蛇,去向月痕读。
破瓦盈蛛丝,短檐巢小鵴。直指当年题,日色照离陆。
侧户履花寮,兰芷香若馥。厨烟淩高霄,庶妇馐馨蔌。
出还理邺架,恍惚昔万轴。细雨湿庭阶,父老相过逐。
予亦冠盖迎,樽罍走童仆。山鸡觉蘧然,往事千行哭。
不作三年聚,宁知一别难。相依怜拙宦,濒去劝加餐。
秘笈谁同校,征衣念汝寒。地逢旧雨,传话报平安。
小苑半弓地,篱花四面开。愁当独坐处,时有故人来。
冷眼宜秋色,多情祗酒杯。此间成大隐,一笑谢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