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房屋。
俱:都
这首诗写心与身、身心与天地关系,表明“心地无私天地宽”的深刻哲理。
诗人首先指出心安的重要,“心安身自安”。心境的平静可以使身体也安静,“身自安”的“自”字,充分表现了心安对身安的必然关系。继而说“身安室自宽”,身安了居室自然觉得宽敞。最后总括言之“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身心俱安,则外物、外力都无法干扰了。心主宰着人的思想行为,唐代诗人李颀说“心轻万事如鸿毛”(《送陈章甫》)陶渊明更有具体描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诗》)首先求得思想上的安定,那就不会为世事的纷扰而苦恼,条件的局促而烦忧。
诗的后四句,进而就身与室的关系上讲,一身怎么能说小呢,它安之如泰山;一室怎么能说小呢,它宽如天地间。其中寓含着“谁谓一心小,宇宙可包含”。只有心安了,才会产生不觉室小,不感有碍的效果。
邵雍是北宋理学家,他主张“非唯知乐又能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也”(《伊川击壤集》)认为“自乐”,才能获得外物的快乐。他在临终的那一年,仍抱定着这一宗旨:“六十有七岁,生为世上人。四方中正地,万物备全身。天外更无乐,胸中别有春。”(《自贻吟》)万物皆备于我,是唯心主义的。而从人的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的角度说,先要有个正确的观点,然后才能识别和对付各种外来侵袭,也就是“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的道理,却是可取的。
全诗语言质朴、直白,第一二两句以两个“自”字表明心与身的关系,第三句总绾七两句,第四句予以衍伸。第五、第七同以“谁谓”、“小”相比照,句式全同,而第六、第八则变化句式,显得整齐中有参差。诗意步步深入,环环紧扣,颇为精巧。
春冻消时种两芽,南风薰日见孤花。先开必自陶钧力,且合归功丞相家。
鱼龙掀舞后,渺莽记空庭。地带三苗阔,山传二女灵。
客怀光水月,诗笔妙丹青。少作扬雄悔,惟思草一经。
吴会风流。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瑶台绛阙,依约蓬丘。
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
方面委元侯。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襦温裤暖,已扇民讴。
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滚滚势长往,泠泠味自清。拟将修水记,何况有诗情。
婀娜新衣锦绣重,美人今夕过湖东。一声铁笛千家月,十幅蒲帆万里风。
孔雀画屏占贵客,甘棠嘉树咏先公。墨池光动凌云笔,春满花封赋更雄。
香销玉减,又东风、断送轻红缭乱。谁倚湘帘弹粉泪,一霎闲阶吹满。
天上琼宫,人间金屋,艳色难常恋。飘零如许,杜鹃深夜啼断。
惆怅薄命生成,韶华逝水,梦里人难唤。曾怕寒欺围锦帐,又替花愁春短。
忍拾残脂,慵寻碎佩,独立深深院。多情明月,照来离恨何限。
轻飙屏氛翳,天际无纤瑕。曙河颓坤维,残月明窗纱。
满野乱号鸡,隔林起栖鸦。寂寥对短炬,悽恻闻悲笳。
征骖命夙驾,玉勒黄金騧。翩翩渡胶河,悠悠徂琅琊。
崒嵂山万重,逶迤路三叉。惊湍激漰湃,深谷虚谽谺。
陉岘抗亭馆,隈隩藏人家。细流抱村曲,险径沿崖斜。
缘危试扪葛,涉深还问槎。徒旅惮路遥,疲马倦鞭挝。
行行虽云苦,往往得景嘉。山连远峰叠,溪断芳丛遮。
笙簧林间鸟,鼓吹池中蛙。空洞啸虎豹,陡涧潜龙蛇。
岫列若围屏,树密如排衙。仙宫绕层阿,閒敞静喧哗。
烟岚互明灭,竹木相交加。武陵远相似,山阴奚足誇。
平生惬幽旷,爱此停征车。休憩倚茂松,披拂搴馀葩。
道人意勤绻,留我饭胡麻。山盘荐细韭,涧水烹新茶。
青童抱绿绮,朱颜双髻丫。白雪翻素手,清响殊琵琶。
是时微雨收,夕照笼馀霞。缥缈川原迥,徘徊瞻望赊。
不其閒火牛,潍水空囊沙。斯人已沦谢,往事堪伤嗟。
昨日齐城中,百卉方萌芽。薰风忽南至,绿柳连青葭。
匪徒时物变,不觉鬓已华。行迈犹靡靡,飘泊天一涯。
安如东陵侯,学种青门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