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侧重于月色下的西湖,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着力表现西湖的恬静脱俗。词人用鸥鹭闲眠来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静谧,另一方面暗示西湖的游客的高雅脱俗,没有功利之心:尽管游人往来、管弦声声,但是鸥鹭毫不戒备,依然安睡。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
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鸥鸟群集,与之嬉戏。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
词的下片写月下西湖的景色及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清风徐徐,月光皎洁,湖水澄澈,晶莹透明,月光一照,闪闪发光。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广袤无际,好似“一片惯田”。“惯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人在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谁还愿意乘着骖鸾做神仙呢!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念奴娇》云“玉界惯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处难与君说 ”,同此境界,同此会心。
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中酒心情,拆绵时节,瞢腾刚送春归。
一亩池塘,绿荫浓触帘衣。
柳花搅乱晴晖。
更画梁、玉翦交飞。
贩茶船重,挑笋人忙,山市成围。
蓦然却想,三十年前,铜驼恨积,金谷人稀。
划残竹粉,旧愁写向阑西。
惆怅移时。
镇无聊、掐损蔷薇。
许谁知?
细柳新蒲,都付鹃啼。
宁上山头种禾黍,莫向他乡作羁旅。山田得雨尚有年,他乡憔悴何人怜。
一身千里家何在,全家更在沅湘外。独树鸡鸣枫叶飞,荒村雁没芦花碎。
亲在穷边望子还,子在长途衣复单。居无寸田出无仆,明年作官当食禄。
金山突兀翠霞高,清赏浑如享太牢。半夜穹庐伏枕卧,乱云深处野猿号。
前年游小石,小石之下江悠悠。今年游小石,江水只似前年流。
江流日夜流不息,石根水齧成沙砾。主家银瓶三尺高,长向江边宴宾客。
江边云木藏华构,主人不归春锁昼。开门扫地借铺筵,舞影出阑惊雉雊。
一春天气今日佳,城中千人万人来。步阵飘红香散雾,扑面不去飞尘埃。
移樽更就江流饮,酒光五色沙如锦。悬崖欲落未落处,挽客更坐毛发凛。
青天龙挂东海门,飓风忽来天昼昏。白波如山泼山鼻,坐恐此地为江吞。
金支翠旗光闪洒,冉冉灵胥骑白马。我欲招之招不来,大鲸嘘红射盏斝。
此景向来良不侔,丈夫跌绝妇女愁。手中横竹孤凤叫,日脚迸落蘼芜洲。
眼空高兴不可遏,割肉大啖汤沃雪。风休月出浪复止,小娃强歌声不悦。
我言小石天下无,众客相顾皆胡卢。说东洛,谈西湖,我请谢客客莫诬。
西湖白鹤去不返,东洛看花生已晚。
微燄还凭腐草生,拂帏透隙似含情。竹风池上虽多见,不及房中照独明。
山自苍苍水自深,贤侯遗爱可胜吟。至今一个祠前月,犹照当年抚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