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淮河四绝句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译文与注释

注释
洪泽:洪泽湖。
桑乾:亦作“桑干”。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流域当时已沦入金人之手。
中流:指淮河的中流线,为宋、金的分界线。
刘岳张韩:刘錡、岳飞、张浚、韩世忠。
赵张:赵鼎和张浚。
咫(zhǐ)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形容距离近。
为(wéi):做。
王人:帝王的使者。

鉴赏

  第一首写诗人入淮时的心情。首两句总起、入题。交代了出使的行程和抑郁的心情,为这一组诗奠定了基调。诗人离开洪泽湖之沙岸一进入淮河,胸怀就烦乱、骚动,这是因为昔日国中流水今日已为边境界线。这两句写出了南宋人面对长淮时心理上独特的变化。后两句写感慨,是“意不佳”的原因之一。“桑乾”即永定河上游的桑乾河,在今山西省北部与河北省的西北部,唐代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接处。唐代诗人雍陶《渡桑乾水》一诗有“南客岂曾谙塞北,年年唯见雁飞回”之句,表示过了桑乾河才是中国的“塞北”的意思。刘皂《渡桑乾》也有“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之句。在北宋,苏辙元祐五年在出使契丹回国离开辽境时所写的《渡桑乾》一诗中仍曾这样写道:“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乾上,欲话白沟一惆怅。”正因为前人有过那样的边境观念,所以现在作者说“何必”,表面看来似乎是不满于前人的看法,其实诗人正是通过这种不满的语气在今不如昔的对比中表达对江山半壁的哀惋和对朝廷偏安的怨恨,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天涯”原指极远的地方,这里指宋、金以淮河为界的边境线。这两句是说:何必要到遥远的桑乾河才是塞北边境呢,而今淮河以北不就是天的尽头了么!诗人说桑乾用“远”字,称准河却用“天涯”,一方面强调了淮河的边界意念、一方面渲染了淮河的遥远。这种渲染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心理上弃北逃南、政策上妥协投降,视国土沦陷于不顾,置中原人民于不救的哀怨和不满。

  第二首是对造成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的谴责。南宋初年的名将刘錡、岳飞、张浚、韩世忠,力主抗金,屡建功勋。赵、张指赵鼎和张俊,都在南宋前期两度任相,重用岳、韩,奠定南宋基业。诗人在这里采取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第三句来了一个陡转到反面,而今竟然出现了“长淮咫尺分南北”的奇耻大辱的结果。前面的因和这里的果似乎产生了明显的矛盾,再加上结尾的“欲怨谁”一语,更是发人深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该由谁来负责?当时以高宗赵构和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贬、杀抗金将领,这怎能不使人在肃杀的“秋风”中涕泪满襟呢!诗人的满懑之情,以婉语微讽,曲折道出,显得更为深沉。

  第三首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飞翔。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含思婉转,颇具匠心。诗人采取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弛、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第四首写中原父老不堪忍受金朝统治之苦以及他们对南宋朝廷的向往感慨更为深沉。前两句说中原父老见到“王人”像遇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滔滔不绝地诉说不堪忍受金朝压迫之苦。“莫空谈”中一个“莫”字,即排除了一切泛泛的应酬客套话。他们向使者谈的话题都集中在“诉不堪”这一点上。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并非实事。因为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南宋使者到了北方后不可能直接跟遗民通话,中原父老更不会面对面地向南使“诉不堪”。但是中原遗民向往南宋朝廷之心却用各种方式来表白。此诗所表达的中原父老的故国情思,虽非实事,但确是实情。这里的弦外之音是对南宋小朝廷的强烈谴责,以率直的方式表现了曲折的心思,读来宛转有致。后两句借羡慕能南飞的鸿雁来表达遗民们对故国的向往。“却是”为反是、倒是之意:羡慕的是鸿雁一年一度的南归;遗憾的是鸿雁不解人意,不能代为传达这故国之情。真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初入淮河四绝句》以“意不佳”为贯穿全组诗的感情主线:有“长淮咫尺分南北”“中流以北即天涯”的沉痛感喟;也有“北去南来自在飞”“一年一度到江南”的向往和痛苦。前两首侧重于诗人主观感情的抒写,后两首则为淮河两岸人民、特别是中原遗民代言,主题鲜明。全诗寓悲愤于和婉,把悲愤之情寄托在客观景物的叙写之中怨而不怒,风格沉郁,语言平易自然,时用口语。这些都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

创作背景

  淳熙十六年(1189)冬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贺正使”(互贺新年的使者),这组诗是他来到原为北宋腹地,当时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后触景伤怀所写的四首绝句。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猜你喜欢
赤栏干外桃花雨。飞花已觉春归去。柳色碧依依。浓阴春书迟。
海棠红未破。匀糁胭脂颗。风寸也相饶。应怜粉面娇。
征途无旅馆,当昼喜逢君。羸病仍留客,朝朝扫白云。
泉沸鸡笼山下林,浔阳曾记尺余深。
濯鲜瀹卵非予事,清暑攘寒盖我心。
物态漫劳私暧暧,灵源当信匪今今。
簿书汩没尘埃久,附骥何时遂涤涤。

鞭上芦花柳色中,匆匆须放状元红。东君已播芳菲令,莫倚雕栏待晚风。

呜呼杜少陵,醉卧春江涨。
文章万丈光,不随枯骨葬。
平生稷契心,致君尧舜上。
时兮弗我与,屹然抱微尚。
干戈奔走踪,道路饥寒状。
草中辨君臣,笔端诛将相。
高吟比兴体,力救风雅丧。
如史数十篇,才气一何壮。
到今五百年,知公尚无恙。
麒麟守高阡,貂蝉入画像。
一死不几时,声迹两尘莽。
何如耒阳江头三尺荒草坟,名如日月光天壤。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湿 一作:满)
朋好翩翩去,君今伤此行。
春风一杯酒,旧雨十年情。
循吏平生志,神仙薄幸名。
海隅氛正恶,看法斫长鲸。

舜华难与久,每恐美人非。好日嗟无及,香车愿不违。

红葩餐未忍,紫蒂摘休稀。为与衣如雪,蜉蝣生意微。

三人同榜五同居,白首同归识竟虚。流涕无言偏伏鸩,隔墙何处忽呼猪。

后时不及修降表,前事谁能禁谤书。到得狱门怀死友,须眉相见尚如初。

七里塘,重五序。都载画船住。灯障流苏,彩凤入窗柱。

模糊蘸水衣香,压筵酒气,夹茉莉、香风来去。

叩弦语。甚般腻翠膏红,未称曳纨素。倘再游时,莫趁众喧聚。

要看杨柳青山,芰荷明月,还要听、荻芦凉雨。

步屧名园酒且随,兴高翻怕主人知。繁花临岸水虚照,丛竹倚岩风倒吹。

懒慢不妨终日坐,登临如有隔年期。春塘见说鲈鱼美,欲把长竿理钓丝。

江乡十月稻初登,霜蟹螯肥水半增。归梦不消孤客恨,暗风吹雨湿寒灯。

卷帘晓望云平槛,下榻宵吟月半窗。
病守未能依结社,更施何术去为邦。

昔在滦河外,征马倦风尘。今来洛阳道,人事复艰辛。

有策怀明主,无媒托近臣。君门不可见,归去渌山春。

沔彼流水,朝宗天池。洋洋贡职,抑抑威仪。既习威仪,亦闲礼容。

一人有则,作孚万邦。

天拔一峰起,波空四面开。江光浮岛屿,潭影浸楼台。

折苇番僧渡,乘槎海客来。何须更壶峤,此地即蓬莱。

舒眼层楼表,归心强自宽。山回江势曲,树密雨声寒。

北使君需急,东游客兴阑。最怜苗未格,空忆舞阶干。

东风无用。吹得愁眉重。有意迎春无意送。门外湿云如梦。
韶光九十慳慳。俊游回首关山。燕子可怜人去,海棠不分春寒。
夜起诗翁吟骨健,雪寒梅瘦月初生。
谁教霜月闲描画,景物和人成五清。

长廊钟磬寂无声,帘捲西风看晚晴。池色倒涵天镜碧,霞光斜照佛龛明。

扣禅客去云留宿,乞米僧归鹤出迎。却忆旧来分榻夜,卧听檐雨滴三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