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轩记

  昔予游庐山,见隐者焉。为予言性命之理曰:“性犹日也,身犹月也。”予疑而诘之,则曰:“人始有性而已,性之所寓为身天始有日而已,日之所寓为月。日出于东,方其出也,万物咸赖焉:有目者以视,有手者以执,有足者以履。至于山石草木,亦非日不遂。及其入也,天下黯然,无物不废。然日则未始有变也。惟其所寓,则有盈阙,一盈一阙者月也。惟性亦然,出生入死,出而生者未尝增也,入而死者未尝耗也,性一而已。惟其所寓,则有死生,一生一死者身也。虽有生死,然而死此生彼,未尝息也。身与月皆然。古之治术者知之,故日出于卯谓之命,月之所在谓之身。日入地中,虽未尝变,而不为世用复出于东,然后物无不睹,非命而何?月不自明,由日以为明。以日之远近为月之盈阙,非身而何?此术也,而合于道。世之治术者知其说不知其所以说也。”

  予异其言,而志之久矣。筑室于斯,辟其东南为小轩,轩之前廓然无障,几与天际。每月之望,开户以须月之至。月入吾轩,则吾坐于轩上,与之徘徊而不去。一夕,举酒延客,道隐者之语,客漫不喻,曰“吾尝治术矣,初不闻是说也。”予为之反复其理,客徐悟曰:“唯唯。”因志其言于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过去我游览庐山,在那里见到一位隐居的人。他给我谈论性命之学的理论时说:“性好比是太阳,身体好比是月亮。”我怀疑这种说法,就追问他,他就说:“人起初只有性罢了,性所寄居的地方是身体。天起初只有太阳而已,太阳所寄托的物体是月亮。太阳从东方升起,当它升起时,万物都依赖于它:有眼睛的人都可以看见物体,有手的人都可以握持东西,有脚的人都可以行走。至于山石草木,也是没有太阳就不能存在和生长。到了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天下一片黑暗,万物没有不废止的。然而太阳却从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它所寄托的物体,就有圆满和缺损,这一圆一缺的物体就是月亮。性也是这样。伴随生命而出,又伴随死亡而入。出生时,未曾有所增加,死亡后也未曾有所减损,性始终如一,保持不变而已。只是它所寄居的身体,却有死和生,一生一死的是身体。虽然有生有死,然而这个死亡了,那个又出生了,从不曾停息下来。身体和月亮都一样。古代研究学说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太阳在卯时升起称之为命,月亮所在之处称作身。太阳落入地下,虽然不曾变化,却不被世人所利用;又从东方升起,然后万物没有看不见的。不是命又是什么呢?月亮自己不发出光亮,由太阳的光才得以明亮。因为太阳远近造成月亮的圆缺,不是身体,又是什么呢?这种学说,是符合于道的。世上研究这种学说的人对以上说法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

  我认为他的言论很奇异,念念不忘已很久了。在这里建了座房屋,把它的东南面开辟出来作为小轩,轩的前面空阔一片,没有遮挡的东西,几乎与天边相接,每个月的十五,打开门等着月亮的到来。月光照进我的小轩,我就坐在轩上,同它一道徘徊不离去。一天晚上,我置办酒宴请客,说出庐山隐居之人的话,客人完全不明白,他说:“我曾经研究过这类学说,但在这之前还没有听到这种说法。”我替他反复讲解那种道理,客人慢慢领悟道:“是啊,是啊。”于是我把隐居之人的言论题记在小轩的壁上。

注释

昔:过去,以前。

隐者:隐居的人。焉:兼词,于是,在那里。

性命之理:性和命的道理,即性命之学,道学基本理论之一。

犹:犹如,好似。

诘:责问,追问。

寓:寄居,寄托。

咸:全部,都。赖:依赖,依靠。焉:于是,于彼。

执:握,持。

履:踏,踩。

遂:顺利地长成,这里是得以存在、生长的意思。

黯然:黑暗的样子。

废:停止,衰败。

盈:充满,引申为圆满。阙:通“缺”,缺少,缺损。

亦然:也是这样。未尝:不曾。

增:增长,增多。

耗:损耗,减损。

一:始终如一,保持不变。

息:停止。

治:治理,研究。术:思想,学说。

卯:十二时辰之一,等于现今的早晨五点到七点。

不为世用:不被世上人所利用。

睹:看见。

非命而何:不是命,又是什么呢。

明:发光。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异,奇妙。

志:心中记住。

斯:这里。辟:开辟。

轩:堂前屋檐下的平台。

廓然:空阔、广大的样子。障:障碍,挡住的东西。

几:几乎,差不多。天际:天边。

望:指月光满盈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须:等待。

徘徊:来回地走。去:离去,离开。

延:引进,迎接,引中为邀请。

道:说。

漫:遍,都,完全。喻:明白。

初:先前,此前。

反复其理:反复地讲解那种道理。

徐悟:慢慢领悟。

唯唯:谦恭的应答声。

赏析

  这是一篇谈“性”论“道”的文章。文中的庐山隐者,实是一位道家人物,他讲的“日”“月”“生”“死”,反复变化,就是在阐明道家(老子)的理论。道学被后人称为“性命之学”。第一段记载庐山隐者畅谈道家的性命之理的言论,通过作者的诘疑,引发对道家理论的探讨阐发;第二段写作者将这篇记文题于待月轩壁上的缘由。这篇文章目的在阐发道家的玄理,而“道”是深奥、抽象的。作者运用比喻束贯穿全文说理,扣住“性犹日也,身犹月也”的中心来论述,这就将抽象、隐晦而难懂的哲理表达得比较清楚明白了,后一部分记事简洁而生动,对话之情景如在目前。

  全篇文章,主要部分是记庐山隐者的话。“性犹日也,身犹月也”是全篇议论的中心。用比喻来讲道理,是议论文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好处,是用常见易知的事物,来比附所要讲的难于理解的道理。他说人的“性”是依附于“身”来表现的,“日”之性是依附于“月”来表现的。文章既以日、月之出入与盈阙来打比方,就先将喻体讲清楚。日出则万物皆遂,日入则万物皆废;太阳虽然有出有人,但太阳是没有变化的。月虽然有盈有阙,它只是证明日的不变,不变就是一,“性一而已”。接下去讲“身”,“身”当然是人,人有生有死,“虽有生死,然而死此生彼,未尝息也。”就好比月亮有盈有阙,循环不止。这就是“道”,也就是道家“无一有一无”的循环论。在论述了生死不息的正题之后,庐山隐者说:“世之治术者知其说,不知其所以说也。”归根到底,“日”的出入,“月”的盈阙,“人”的生死,都是合于“道”的,世界没有增长,没有消耗,“性一而已”,“道”也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的哲学思想,说到底是客观唯心论,这些道理,在隐者的讲述里,是玄而又玄的。难怪在苏辙讲给友人时,“客漫不喻”,就是客人听的很糊涂,经反复解释,最后客人也不便再说其他了,只好“唯唯”算了。苏辙之所以给他的小轩命名为“待月轩”,正是他从道家的玄理中取来的。

创作背景

  苏辙相信道家学说。他游览庐山后,对庐山隐者的一番话,常记不忘,并且反反复复地向友人宣传,还把隐者的话,记在他那“待月轩”的墙上,并为此作记。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你喜欢
谁家洛浦神,十四五来人。媚发轻垂额,香衫软著身。
摘莲红袖湿,窥渌翠蛾频。飞鹊徒来往,平阳公主亲。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垂泪 一作:垂涕)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相持未定各为君,秦政山河此地分。
力尽乌江千载后,古沟芳草起寒云。

妙哉揭阳君,文起八代衰。平生诵公文,手自不停披。

只今老眼暗,刮膜无金篦。天台有巨刻,君其为致之。

待船聊复驻征骖,手撚梅花望翠岚。
花似若人清绝俗,故从江北寄江南。
雨馀叠巘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洞天未锁,人间春老,玉妃曾坠。锦瑟繁弦,凤箫清响,九霄歌吹。问分香旧事,刘郎去後,知谁伴、风前醉。回首暝烟千里。但纷纷、落红如泪。多情易老,青鸾何许,诗成谁寄。斗转参横,半帘花影,一溪寒水。怅飞凫路杳,行云梦断,有三峰翠。
篱菊铺黄,茱萸喷香。
渊明错会,耽赏重阳。
何似林间衲子,无荣无辱,
无可思量。饱噇香积饭,
高卧古禅床。是佛是魔俱扫迹,
献花无路鸟空忙。

祇知楚越为天涯,不知肝胆非一家。此身如线自萦绕,左旋右转随缫车。

误抛山林入朝市,平地咫尺千褒斜。欲从稚川隐罗浮,先与灵运开永嘉。

首参虞舜款韶石,次谒六祖登南华。仙山一见五色羽,雪树两摘南枝花。

赤鱼白蟹箸屡下,黄柑绿橘笾常加。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誇。

恣倾白蜜收五棱,细斸黄土栽三桠。朱明洞裹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

岂无轩车驾熟鹿,亦有鼓吹号寒蛙。山人劝酒不用勺,石上自有樽罍洼。

径从此路朝玉阙,千里莫遣毫釐差。故人日夜望我归,相迎欲到长风沙。

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世间谁似老兄弟,笃爱不复相疵瑕。

相携行到水穷处,庶几一见留子嗟。千年枸杞常夜吠,无数草棘工藏遮。

但令凡心一洗濯,神人仙药不我遐。山中归来万想灭,岂复回顾双云鸦。

去年寺里开辛夷,君来忆我曾题诗。
今年我来君已去,思君还对花开时。
欲寻花下君行迹,日暮空庭古苔碧。
殷勤把酒问花枝,看过春风几行客?

三台鼎峙,俯清漳如带,东流凄切。数载谯南泥水路,射猎读书人杰。

横槊悲歌,临江洒酒,一片雄心热。二乔何在,东风吹浪成雪。

更忆绣虎蜚声,陈思才调,舞蔗中郎绝。缥缈西园飞盖处,宾客应刘心折。

吴蜀君臣,魏家父子,人物皆英发。何哉青史,世龙犹自羞说。

情好虽亲音问疏,秋来眠食近何如?因风敢致平安问,谩折梅花当寄书。

香浸牙签,春生兰叶,苦注南华。东头屋里,况有锦屏遮。

羡煞骚茵墨宝,纸窗下、老铁嵯岈。巡檐步,烟濛曲径,疏影横斜。

格韵转堪誇。图画里,芝岑菊圃增加。玉瓷浅斟,且漫醉流霞。

料理三间小屋,先归去、负郭栽花。还疑是,孤山处士,放鹤人家。

草草逢君瓠子河,河水瀁瀁柰君何。云山涕泪渭城曲,天地争回易水歌。

空谷有佳人,素质明秋霜。凌风拾翠羽,皎皎双明珰。

负薪日惨廪,怨此江路长。红颜委中野,三叹以徬徨。

倾城难可再,一顾何茫茫。念此不得寐,啸咤令心伤。

失脚双溪路,今经两度春。不堪飞雪夜,还作望乡人。

世事方如梦,生涯笑此身。惟应两蓬鬓,不负岁华新。

贫家女,德性温柔寡言语。终年辛苦不下机,身上却无丝一缕。

倡家女儿百不会,只向人前卖娇态。绣裀端坐青楼中,银烛荧煌照珠翠。

书言福善与祸淫,未必天工有此心。盗蹠长年颜子夭,古来颠倒非独今。

高处是昆崙,低处是东溟。昆崙推不倒,东海填不平,物之不齐物之情。

贫女莫羡倡女荣,不义富贵浮云轻。持身但如冰雪清,德耀荆钗有令名。

陈生射策未三十,笔箭如锋不破的。自古英雄感慨多,直比枭卢悬一掷。

文章有命不论巧,得丧穷通两何惜。吾州二妙真豪放,白璧明珠炯相望。

飞英已迈时辈先,通籍还兼伯兄行。霜蹄历块千里空,风采承恩九天上。

我辞君归春正晚,天风吹帆落花满。青冥浩荡南极深,白日波涛洞庭远。

感君惜别重徘徊,令我长歌激肝胆。云山之东佳气浓,磔裂华盖晶荧通。

纷纷鸾鹄好羽翼,莫笑垂翅南飞鸿。

斗大孤城众寇环,乞师空见霁云还。力当贼势江淮上,誓植人伦天地间。

杀妾当年犒士卒,表忠今日泣愚顽。李唐社稷终成梦,古庙秋风宿草斑。

远国来王日,深恩册拜时。玺书中禁出,天语使臣知。

路指诸蕃近,山行四牡迟。故人青锁梦,无限五云思。

入春春半百花开,良友乘春放棹来。花为春归偏早落,人当春去却同回。

三千远道他时梦,九十韶光此日哀。把酒送春兼送别,劝君且尽故人杯。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