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齐

先秦·佚名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亲。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
  文王孝敬顺祖宗,祖宗神灵无所怨,祖宗神灵无所痛。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国都亨通。
  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庙里真恭敬。暗处亦有神监临,修身不倦保安宁。
  如今西戎不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未闻之事亦合度,虽无谏者亦兼听。
  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就。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载誉皆俊秀。

注释

思:发语词,无义。齐(zhāi):通“斋”,端庄貌。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媚:美好。周姜:即太姜。古公亶父之妻,王季之母,文王之祖母。
京室:王室。
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嗣:继承,继续。徽音:美誉。
百斯男:众多男儿。百,虚指,泛言其多。斯,语助词,无义。
惠:孝敬。宗公:宗庙里的先公,即祖先。
神:此处指祖先之神。罔:无。时:所。
恫(tōnɡ):哀痛。
刑:同“型”,典型,典范。寡妻:嫡妻。
御:治理。
雝(yōnɡ)雝:和洽貌。宫:家。
肃肃:恭敬貌。庙:宗庙。
不显:不明,幽隐之处。临:临视。
无射(yì):即“无斁”,不厌倦。“射”为古“斁”字。保:保持。
肆:所以。戎疾:西戎之患。殄:残害,灭绝。
烈假:指害人的疾病。瑕,与“殄”义同。
式:适合。
入:接受,采纳。
小子:儿童。造:造就,培育。
古之人:指文王。无斁(yì):无厌,无倦。
誉:美名,声誉。髦:俊,优秀。

赏析

  《思齐》全诗二十四句,毛传将其分为五章,前两章每章六句,后三章每章四句。郑玄作笺,将其改为四章,每章均为六句。相比较而言,毛传的划分更为合理,故后代大多从之。

  首章六句,赞美了三位女性,即“周室三母”:文王祖母周姜(太姜)、文王生母大任(太任)和文王妻子大姒(太姒)。但其叙述顺序却并非按世系进行,而是先母亲,再祖母,后妻子。孙鑛对此分析道:“本重在太姒,却从太任发端,又逆推上及太姜,然后以‘嗣徽音’实之,极有波折。若顺下,便味短。”(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说此章“重在太姒”似可商榷,但言其“极有波折”尚可一听。马瑞辰对此亦曰:“按‘思齐’四句平列。首二句言大任,次二句言大姜。末二句‘大姒嗣徽音’,乃言大姒兼嗣大姜大任之德耳。古人行文自有错综,不必以思媚周姜为大任思爱大姜配大王之礼也。”(《毛诗传笺通释》)

  《毛诗序》谓此诗主旨是“文王所以圣也”,孔颖达疏曰:“作《思齐》诗者,言文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文王自天性当圣,圣亦由母大贤,故歌咏其母,言文王之圣有所以而然也。”欧阳修亦曰:“文王所以圣者,世有贤妃之助。”(《诗本义》)按此之意,文王是由于得到其母其妻之助而圣,所以此诗赞美“文王所以圣”即是赞美周室三母。但整首诗只有首章言及周室三母,其余四章片言未提,正如严粲所云:“谓文王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止是首章之意耳。”(《诗缉》)毛传和郑笺是将首章之意作为全诗之旨了。其实此诗赞美的对象还是文王,赞美的是“文王之圣”,而非“文王之所以圣”。首章只是全诗的引子,全诗的发端,重心还在以下四章。

  二章六句,包含两层意思。前三句承上而来,言文王孝敬祖先,故祖神无怨无痛,保佑文王。后三句言文王以身作则于妻子,使妻子也像自己那样为德所化;然后又作表率于兄弟,使兄弟也为德所化;最后再推及到家族邦国中去。这三句颇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味。毛传将此章第四句“刑于寡妻”的“刑”训作“法”,郑玄笺曰:“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至于宗族。”除此诗外,“刑”在《诗经》中还出现五次,共有两种解释:一为名词的“法”,一为动词的“效法”。此诗的“刑”是动词,所以还是解释“效法”为好,况且郑玄所说的“礼法”是后起的概念,恐非文王时就有。“刑于寡妻”即“效法于寡妻”,也就是“被寡妻所效法”,所以“刑”逐渐又引申为“型”,即典型、模范,此诗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从第三章开始,每章由六句转为四句。第三章的前两句承上章的后三句而来,以文王在家庭与在宗庙为典型环境,言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后两句“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进一步深化主题。“不显”一词在《诗经》中还有十一见,其中十处作“丕显”(即很显明)解,唯有《大雅·抑》“无日不显,莫予云觏”作“昏暗、不明亮”解,意即:莫说因为这里光线昏暗而无人能看见我。朱熹《诗集传》释曰:“无日此非显明之处,而莫予见也。当知鬼神之妙,无物不体,其至于是,有不可得而测者。”此诗的“不显”亦是这个意思。《诗集传》释此句曰:“不显,幽隐之处也……(文王)虽居幽隐,亦常若有临之者。”也就是说此句意谓:文王即使身处幽隐之处,亦是小心翼翼,而不为所欲为,因为他觉得再幽隐的地方也有神灵的眼睛在注视着。此处甚有后代“慎独”的意味。第四句的“无射”在《诗经》中凡三见,其他二处均作“无斁”解,此处恐亦不例外。“无斁”是无厌不倦之意。“无射亦保”的“保”即《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保”,全句谓文王孜孜不倦地保持美好的节操。

  如果说第三章言文王“修身”的话,那么最后两章就是“治国”了,所以方玉润说:“末二章承上‘家邦’推广言之。”(《诗经原始》)第四章的前两句“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谓文王好善修德,所以天下太平,外无西戎之患,内无病灾之忧。诸家有关“瑕”、“殄”二字的解释五花八门,繁不胜繁。其实这二字意义相近,《尚书·康诰》有“不汝瑕殄”,“瑕”“殄”并称,孔安国传曰:“我不汝罪过,不绝亡汝。”可见二字均有伤害、灭绝之义。第四章后两句“不闻亦式,不谏亦入”各家的解释亦是五花八门,越说越糊涂,还是《诗集传》说得最简单明了:“虽事之无所前闻者,而亦无不合于法度。虽无谏诤之者,而亦未尝不入于善。”

  最后一章不难理解,主要讲文王勤于培养人才,只是最后一句“誉髦斯士”,稍有争议。高亨《诗经今注》说:“‘誉髦斯士’,当作‘誉斯髦士’,‘斯髦’二字传写误倒。《小雅·甫田》:‘燕我髦士。’《大雅·棫朴》:‘髦士攸宜。’都是髦士连文,可证。”其实不必这样推断。“誉”是好的意思,“髦”是俊的意思,在此均用作动词,“誉髦斯士”就是“以斯士为誉髦”。

  薛瑄说:“《思齐》一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备焉。”(见《传说汇纂》)确实,它反映出传统道德在文王身上的完满体现。

  猜你喜欢

天之美禄。会饮思量平生福。一硕刘伶,五斗将来且解酲。

百年长醉。三万六千能几日。劝饮瑶觞。祝寿不如岁月长。

何时太夫人,上天回哀眷。
墓久狐兔邻,呜呼泪如霰。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送尔姑苏客,沧波秋正凉。橘怀三个去,桂折一枝将。
湖上山当舍,天边水是乡。江村人事少,时作捕鱼郎。

容我狂言否。君几见,红颜翠发,一生长守。万户我求还不得,大志讶君偏有。

竟欲听、飞琼鼓缶。栾大城头閒骋望,问何人、弱水曾携手。

空绝倒,繫腰叟。

生天灵运吾甘后。且陶陶、三杯卯酒,醺然到酉。几度罡风天际捲,阆苑露桃红溜。

枉费了、厌禳星斗。我自人间能倔强,碧霄宫、懒逐仙班走。

任相笑,道傍偶。

一挫兵常尔,天心岂右胡。自缘蛇豕众,未必虎罴懦。

垂翅良当奋,收馀或可图。我观能败者,遵养亦非徒。

运极螟蛉绍雀儿,太平早有窦郎知。
市门屠贩规温饱,何足烦君子细推。
出门閒步草萋萋,桑柘阴中亦有蹊。
几树晴烟莺啭早,一塘春水燕飞低。
空如陶亮官为令,难学岩陵住近溪。
圣世幸时沾薄禄,不能辛苦又攀跻。

一尊临别情何极,三叠阳关曲未阑。海上楼船风却暑,山中书屋雨生寒。

纪纲剑郡存嘉绩,从事薇垣获上官。清白相传家训在,承恩归早奉亲欢。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场头四并。人生幻化如泡影,那个临危自省?
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
十年旧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山迥天悬石室高,烟霞洞古锁蓬蒿。问津或恐渔郎入,故遣云封不种桃。

与君形影分吴越,玉枕经年对离别。登台北望烟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

一溪屡涉溪流浅,廿里穷源临绝巘。云间仄径细如萦,霜后枯葼齐若剪。

沙崩石烂阻危攀,磴断崖悬还斗转。已惊汗裌泫馀滋,更拟班荆息微喘。

未昏斜照白波沦,直下遥空青雾卷。粤初川岳各流形,自是阴阳始昭辨。

谁开壑谷通片云,重为封圻制钩键。神工使解铲崔嵬,世路何庸增连蹇。

舍车未免役孱躯,支策聊将收胜践。枌榆连荫壮且衰,姻友关情行孰遣。

吾生已付一浮沤,此足宁堪几重趼。莫投山馆睡齁齁,雨撼窗扉灯晛晛。

寒鸡呼梦报诗成,旷怀直为朋知展。

烂漫趁新晴。绛萼秾葩蘸水明。慵倚宝栏香又软,娉婷。

惹定春光最有情。

晓幕正啼莺。浥露垂垂力不胜。浑似玉人初睡起,轻盈。

眉脸红潮醉未醒。

一叶飘空万木秋,翻思光境急川流。
若人识得其中意,坐断千差向上头。

野店杂声唱晓寒,一钩残月堕林端。红楼梦里何曾识,付与行人马上看。

振袂东山最上峰,道心物意两冲容。五湖天外陶朱宅,九日花前靖节筇。

绀带枫林凝夕霁,甘流橙橘剖霜封。兴阑归棹鸥波阔,渡口夕阳帆影重。

扁舟独山下,满酌空寒月。一笑开柁风,万壑平愁雪。

山气郁初升,夜光疏未灭。冷影问渔蓑,幽怀不堪说。

记丹霄亲闻天语,长聊词赋能擅。右银台路承词最,切名重槐应观。

瑶水宴,早应制,诗成禁里争传遍。红墙隔断,奈旧日神交,几年联籍,相见恨遍晚。

莼鲈兴,要趁秋帆稳便,碧空万里云敛。洞庭香橘千头熟,到及新霜红染。

南去雁,恰一路,随君影落吴洲远。江城岁晏,恣小榼轻舟,落梅残雪,寄我醉吟卷。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