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绵延的鲁山重峦叠嶂,千峰竞秀,高低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奇峻的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不知走到了什么地方。
霜雪融落,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山林空荡寂静野鹿正在小溪旁饮水。
在这重峦叠嶂之中会有人家居住吗?只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
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qiè):心满意足。
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幽径:小路。
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何许:何处,哪里。
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

  首联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 “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让人感觉余味无穷。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问樵夫。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近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创作背景

  诗作于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当时作者三十九岁。这首五言律诗写鲁山行的野景、野趣,突出表现山林的幽静和山行者的愉悦心情。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猜你喜欢
杨柳陌,宝马嘶空无迹。新着荷衣人未识,年年江海客。
梦觉巫山春色,醉眼花飞狼籍。起舞不辞无气力,爱君吹玉笛。
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鞍停辔停。云行树行。东风昨夜吹魂。过青山万痕。

春浓梦沈。愁多酒醒。一天飞絮愔愔。搅离怀碎生。

江北江南,青山占尽,台观高处。击楫狂吟,凭栏危眺,潮打孤城去。

吴头楚尾,此间天限,空有射鸥人住。看残阳、蜗蛮一角,中兴气竞龙虎。

金焦入眼,楼船东下,销得英雄一顾。白帝城边,有情乡水,应过夔门路。

昔年沉陆,战场荒草,换了酒旗戏鼓。重阳近、茱萸旧会,故人健否。

花香月色两相宜,惜月怜花卧转迟;月落漫凭花送酒,花残还有月催诗。

隔花窥月无多影,带月看花别样姿;多少花前月下客,年年和月醉花枝。

薰风四月树阴合,无事高眠昼漏长。觉后已疑人世改,起看林影上东墙。

汉家原庙廠雄规,欲及樱桃果献时。
岂为夫人能体国,将军本不以家为。
晷运推移,日南长至。
东海鲤鱼,鼓腮振鬣。
南山鳖鼻,伸眉吐气。
唯有赵州老儿没意智,拖个破席日里睡。
净慈路见不平,道个苏卢悉利。
恐者老子背地里讨人便宜。

海角偷安昧远图,长驱铁骑若摧枯。公孙剑气如风雨,皓齿佳人学得无。

见说蓬瀛外,诸仙聚此岩。织缯馀旧杼,换骨弃空函。

石险江流急,峰危鸟喙缄。茫茫天壤内,境界自真凡。

一潭嘉景四时新,不得经年作主人。莲芰风前忘九夏,绮罗香里醉三春。

勤劳疆场诚无避,妆点蓬瀛惜未真。多少胜游休结恋,报君须自立涓尘。

掩泣长辞供奉班,孤臣何日返燕山。但论道直宜三黜,谁为排空叩九关。

白傅井泉堪自酌,苏公堤柳易追攀。谪仙自昔栖迟地,愁绝西风损旧颜。

高秋咸镐起霜风,秦汉荒陵树叶红。七国斗鸡方贾勇,
中原逐鹿更争雄。南山漠漠云常在,渭水悠悠事旋空。
立马举鞭遥望处,阿房遗址夕阳东。
碧池萍嫩柳垂波,绮席丝镛舞翠娥。
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空山寂寞野人家,巷古溪深静不哗。屋角老槐飞败叶,庭中寒蔓引秋瓜。

霏微菊畔茶烟冷,宛转桥头竹径斜。晚有邻翁鸡黍约,一尊溪上醉秋霞。

忆我昨选胜,瓶锡来苍山。
上岩豁万里,下峡穷重玄。
谓此已胜绝,可以无梅川。
后同北溪游,青阳税尘鞍。
险流贯地轴,危瀑垂天关。
云气夜结构,如有飞来仙。
迥然幽且深,直可无尘寰。
乃知天壤宽,浅目非所沿。
亦岂无胜此,天不丐我闲。
豺虎白日行,俘掠无崖巅。
此境亦莫保,惜此时运艰。
二君皆骏人,铨时洞遐观。
考槃择涧谷,取数良已悭。
天尚不子与,而遣缠世患。
十月崆峒路,霜风吹羁单。
回首旧游处,野孤嗥暮烟。
天地岂不宽,我身靡所安。
思古英达士,岂皆薄龙盘。
求隐有不可,勋名乃穷年。
困衡心虑閒,庸非大任缘。
勉哉慎所从,致主或不难。
逃死复诵此,自笑还自怜。
念我昔时语,梦惊老云间。
兹事今已晚,谁能复长叹。
马上相逢处,春风在洛阳。
陌头杨柳色,一一断人肠。

云笼新月映青霄,坐启孤篷促去桡。积雪满川风色?,旅怀添得是今宵。

羁人起夜半,残月在四野。天风吹孤云,明星欲西下。

远道苦阻艰,太息视羸马。独立黯自伤,谁念远游者。

红蓼花繁映月,黄芦叶乱摇风。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入网大鱼作队,吞钩小鳜成丛。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