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

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世间万物都好像快要干枯,而一场大雨就足以让万物润泽。霎时间,天地顿时充满生机,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构成美丽图卷。农夫欢快得手舞足蹈,哪怕把身上的蓑衣舞破也在所不惜;而我也欢喜得不得了。
注释
得胜令:曲牌名,这个曲调和“雁儿落”相似所以南北合套中【雁儿落】必带【得胜令】,成了定格。
沾濡(zhānrú):浸湿、滋润。
蓑(suō)衣绿:用绿草编成的雨衣。
和:跟随别人唱。余:我。

赏析

  此曲描写久旱雨后,天地间充满生机,农民和作者自己都极为喜悦的心情,反映出作者对农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全曲紧紧围绕着“喜雨”二字,充分表现了作者的忧民爱民之心、与民同乐之情。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一气呵成,浑然天成。

  “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四句概述久旱遇雨的情形。

  久旱不雨,遍野的庄稼树木花草都快要枯死了,正在这时候下了一场大雨,万物都得到了滋润。这是老天爷起死回生救护万物生灵的心意,这场好雨使万物复苏遍地的庄稼又生机勃勃,茁壮地生长起来。

  这里,开头两句中的“欲”“足”二字用得好。一个欲字,准确地表现了连年不雨的大旱象,写出了满山遍野的庄稼草木都半死不活,快要枯死的样子,这里的“欲枯焦”并不是俱枯焦,已枯焦,而是眼看就要枯焦了,所以大雨之后,才能马上复苏。

  一个“足”字,又充分表现了这场大雨下得大,下得好,已经足足地够用了,救活了眼看要被旱死的庄稼,解除了旱象,遍野的庄稼,大雨之后,又昂起头,挺起胸,像憋足了劲一样,猛长起来;并且,也从中透露出作者压抑不住的满怀喜悦之情。

  “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四句,写作者与民同乐。

  雨还没有停止,农夫们就高兴地披上蓑衣,高歌狂舞起来,欢跳的蓑衣被扯破了,也不去管他,一直在雨中跳个没完,他们太高兴了,这里的一个“破”字,乍一看,实在并不美;不过,仔细琢磨,就会发现用得很推确,很好。因为此时的农夫是在高兴地狂舞,他们只顾高兴,把什么全忘了,所以把蓑衣扯破也不知道,这次关中大旱连续数年,灾情十分严重;甚至“杀子养母”、“饥民相食”,老百姓简直是活不下去了。这场大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然而降的,这是救命雨,人们高兴地发狂。

  这里的一个“破”字,把此时此刻农民们那种高兴到了发狂程度的情形准确地反映了出来,把管雨舞蹈的农民们的狂欢之情活托了出来。这就使人觉得,这里非用个“破”字不可,不能更易。这又与结句紧紧相连;因为农民们为此狂欢,所以作者也“高兴的无是处”。他和灾民们一样高兴,也高兴地不知道怎么好了。

  作者在他生命最后的四个月里,为了治旱救灾,住宿公署,家都不回,白天东奔西跑,夜晚忧思难寐,把头发都愁白了。现在天降大雨,庄稼死而复生农民们个个欢欣若狂,作者也非常高兴。所以他“欢喜的无是处”。这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深挚感情。他真是急民之急,与民同急,乐民之乐,与民同乐。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这样的封建官僚非常少有。像这样的作品,也是很少见的。

  这首曲,使读者感到情真意切,好像是在倾听作者的自述经历。最后两句,“和余,欢喜的无是处”,简直可以看见作者的纯真无邪的赤子之心。

创作背景

  天历二年(1329),元朝出现了全国性的大旱灾,关中地区尤甚。张养浩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后来因日夜操劳,终于累死于任上。据《元史·张养浩传》所载,张养浩“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于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张养浩也和广大群众一样欢欣异常,先后写下了小令《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和散套《南吕·一枝花》。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猜你喜欢

结宇东园中,种花待春风。口歌金缕衣,手折枝上红。

今日映绿发,他年羞青铜。

红上花梢,风传梅信。青春欲动群芳竞。林声鸟语带余寒,江光野色开游径。
乍雨还晴,暄寒不定。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准拟风流病。
江上维舟稳,人间行路难。
数朝花雨细,一夜社风寒。
燕语能留客,蛙鸣岂为官。
苦吟成底事,赢得瘦团栾。

经时移病久端居,玉署新秋独直庐。夜静楼台落银汉,人闲铃索少文书。

江湖未去年华晚,烟火微凉暑雨初。敢向圣朝辞宠禄,多惭禁禦养慷疏。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
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
一去别金匣,飞沈失相从。
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
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鄣东馀二载,恪遵圣人经。雅志存教化,除娆去烦刑。

门阑弛走卒,千人皆造庭。分遣每日旰,庭中无一人。

沉冤出殊死,无盖尽群生。时有纵囚归,皆言赋役平。

引纳壮健儿,誓之以丹青。萑苻多宿盗,擒斩为一清。

馀粮栖陇亩,绝无犬吠惊。维以哀茕独,不能畏高明。

睚眦生怨恚,憯甚镆铘兵。风雨日飘摇,拮据徒辛勤。

涕泣西河守,古道竟无成!

盛名之下最难居,一节清忠自有余。
竖铁脊梁须我辈,横金腰带中伊渠。
和戎自古迷当局,善类何时可得舆。
搞认朝廷须正大,莫如乡党费分疏。

野人强冠襟,任事多脱略。官府逃喧卑,僧窗憩寂寞。

高情渺层云,逸兴发幽壑。山色为谁来,秋光无处著。

颓红挂浮图,涨碧分略彴。天共水相合,风催雨欲作。

渔歌散汀洲,春相隔篱落。属玉破微茫,斜书洒寥廓。

幽欢殊未阑,归兴辄作恶。后会定何时,期以辛丁约。

陇亩循行不惮难,是知汉诏本从宽。讲求利病非无补,老矣犹能策治安。

春来一月雨,米斗钱三千。江空尽绝市,灶冷厨无烟。

我从莆城来,四望良凄然。滨海皆食淡,逻卒相寻挻。

累累起夫役,庶局供熬煎。玉食宁几何,千百俱并缘。

祇今二月节,何暇及种田。使臣询民瘼,当务固有先。

近仓有陈粟,庶解朝夕悬。州县价一平,乡闾自然宽。

欲言事何限,何当息民肩。

苕花蘋叶绕林扉,独立苍寒见紫微。夜久长庚随月上,天清高鸟带霜飞。

东南吴会三江入,百二秦封六国归。烈士暮年心未已,无言思解白登围。

地占金山胜,泉分银汉流。
杉篁能护翠,猿鹤似惊秋。
祗恨登临晚,宁辞取次游。
列峰饶远秀,不惜上层楼。

四十二人会,江亭修禊时。不期今握手,始得读君诗。

仙骨自然好,古情良足悲。琼楼最高处,试把铁箫吹。

雨雪阴晴我与俱,三年宴寝此西湖。云天息息心头景,欲写相思一字无。

北风吹浪向南来,自爱鱼肥酒瓮开。七尺钓竿三尺艇,朝朝愿系子陵台。

不到灵岩又二年,重来风景尚依然。层峦迥出青霄外,倦鸟归飞夕照边。

坐爱云林泉石好,行寻煖谷野桥连。同游不觉天将晚,暂借僧房一榻眠。

曾为汉帝眼中人,今作狂胡陌上尘。
身死不知多少载,冢花犹带洛阳春。

楖栗横挑别海滨,百千龙象逐行尘。名山恰遂栖迟志,祖席全凭办道身。

吐弃名言成玉屑,斩新条令辟荆榛。闻风定见如川至,多结茅茨莫厌贫。

旧时月过女墙头,风雨摧颓废不修。
地老天荒无处问,松声滩响替人愁。
祥刑使者来何暮,吊古诗篇清更幽。
收拾江山入怀袖,却归讲席进鸿畴。

青衫寥落十年身,始信穷通本夙因。诗兴每从愁里发,人情惟有醉时真。

事当失意才知命,话到无言更怆神。毕竟诗书非误我,歧途偏得赏心人。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