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赠别诗通常以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发端,借景物描写来烘染离情别意。这首诗不同,开头便是一声深沉的慨叹:茫茫沧海简直不可能达到尽头,又怎么能知道那沧海以东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突如其来,喷薄而出,令人心神为之一震。三四两句一问一答,寄寓诗人深情:九州以外,哪里最为遥远?恐怕就要算迢迢万里之外的日本了。友人要去那里,真象登天一样难。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的渺远难即,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接下来四句,是写想象中友人渡海的情景。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到日本去是一种极为冒险、生死未卜的事情。通常是正面实写海上的景象,诸如气候的无常、风涛的险恶等等,借以表达对航海者的忧虑和悬念。
第三联写得惊耳怵目,扣人心弦,富有精警之意。无论语言是怎样的铺张扬厉,情感是怎样的激宕淋漓,要在一首短诗中把海上航行中将要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说完道尽,毕竟是办不到的。所以,王维采用了另外一种别开生面的手法:避实就虚,从有限中求无限。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要说的意思只开了一个头便立即带住,让读者自己去思索,联想,补充,丰富。《新唐书。东夷传》云:“日本使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这里“日”字双关,兼指太阳和日本国。航海者就凭几片风帆、数支橹桨,随风飘流,可见艰险已极。诗人不作正面描绘,只提供联想线索;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不说忧虑而忧虑之情自见,正是这两句诗高明的地方。
最有特色的,还是“鳌身里天黑,鱼眼射波红”两句。在这里,诗人不只是没有实写海上景象,而且虚构了两种怪异的景物:能把天空里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的图画。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在不断地交织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
历代的诗论家们公认王维“诗中有画”,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的“诗中画”大多是“绘画所描绘不出的画境”。这首诗即是如此。人们公认王维是着色的高手。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笔下的色彩不是客观对象的一种消极的附属物,而是创造环境氛围、表现主观情感的积极手段。这两句诗利用色彩本身的审美特性来表情达意,很富创造性,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最后两句,诗人设想晁衡战胜艰难险阻,平安回到祖国,但又感叹无法互通音讯。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依依难舍的深情。
此诗表现了诗人与留居九州三十七年的日本人晁衡的深厚情谊。诗人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路程遥远、归途风光、回国后的情景,使全诗神彩焕发,也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晁衡归舟安全的忧虑。最后预祝友人一路顺风,却又感叹别离后音信难通,流露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深挚情谊。
新诗解人颐,秀若披云鬟。突然不可揖,平地翻波澜。
褰衣愧招携,每见辄汗颜。况兹天际游,物理知难攀。
一来金陵居,终岁不得閒。胜践固畴昔,欲往独见删。
命驾等人尔,底事独我悭。岂非勒移灵,不许污名山。
因诗想其人,爱来直仍弯。裂脐那复惜,顿足已滞顽。
清甘似可饱,忽遽谁其还。何当强扶老,寄迹云霞间。
要须君意果,莫遣我盟寒。晓来雨脚断,去梦已班班。
秦中天府旧金汤,圣代提封寄一方。西去地连沙漠尽,北来城带海山长。
分符望重诸侯伯,参政官烦给舍郎。关塞五年三出将,闾阎多事屡经荒。
随车少妇劳牵挽,失穴残胡尚陆梁。共倚吁谋裨社稷,早闻忧国有封章。
芝兰莫遣蒙萧艾,貔虎终教制犬羊。充国屯田长在汉,士安租调总归唐。
朝廷拔擢君何忝,朋辈交游我未忘。离别此时无限意,酒酣分手脱丝缰。
每得山窝便有村,田庐鸡犬长儿孙。东行岭尽烟千顷,罗汉天开内外门。
资生无畏济人深,便见能仁六度心。尘世捐财矜苦厄,寒林洒饭拔幽沈。
既临巨海钩神物,试叩洪钟伺好音。今日湛然攀旧例,珠缨休惜挂祗林。
十月冬气寒,清霜殒群木。轻舟汎颍水,微风吹野服。
信流不知还,石艇横老玉。苔花锦斓斑,悬溜珠䍡?。
颇离廛市杂,倒泻轩裳俗。岁月今几何,春草萋以绿。
怀归剧饥渴,仰羡双飞鹄。矫首九山云,迢迢伤远目。
美玉精神鹤膝长,冰霜国里破天荒。魁名且占群芳上,异日调和鼎鼐香。
繄先烈妣仰何氏,佑启后人昭二美。因心淳笃孝于姑,坚贞弗贰从夫子。
夫子明经荐省闱,云胡遽驭红云里。奔走悲号逆旅魂,关山迢递心千里。
寒灯寂寞守空闱,蘋藻时修中馈事。不期姑疾在膏肓,早暮走穷卢扁技。
引刀割股和汤剂,一死报之吾分耳。此时此心天所知,果然沉疴旋即起。
孝思贞节古难兼,矧在女流能有几。节媲共姜孝过之,诚堪追彼太任姒。
旌书束帛下彤廷,系节标扬重青史。华表亭亭屹一方,声名赫奕流千纪。
河陇诸都护,壶浆候马前。毡车齐款塞,玉节正临边。
豸对氍毹月,骢嘶苜蓿烟。匈奴断右臂,还忆汉张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