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 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 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 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繦至 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 也。
故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 之民乎!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待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表达的经济思想,无论如何赞誉也不为过。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司马迁还具有那么清晰的经济自由的思想,他关于经济活动以及商人的看法对当下中国也是有极大借鉴意义的。在政府和民间经济的关系上,像“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这样的观点在时下中国听来也有振聋发聩之感。
司马迁的这个经济自由的思想影响了历代中国人,并且还会继续影响下去。他的民本的思想以及对商人求利平和开放的心态,已经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是中华民族的财富。
《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专章。在序文中,作者驳斥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并试图以此来说明社会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他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发展,而人的道德行为又是受他占有财富的多少制约的,从而谴责了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垄断政策,抨击了当时以神意解释社会问题的唯心主义观点。
唤汝牛儿,为汝丑年生得。小时娇面,借桃林艳色。
墙头字在,愿汝聪明能识。休嫌多林,仅容拈笔。
叔度佳儿,问伊谁是汝匹。碧幢红旆,嫁骍旄贵客。
天生慧福,不待双星分锡。年年春到,送来消息。
北堂融融春昼长,锦树错落含春香。堂中老母今八十,鹤发如丝身乐康。
母昔初嫁时,玉环自矜惜。殷勤奉君子,顾盼怜贞白。
一从守空闺,皎皎冰雪色。下有□男儿,力学慕古人。
季儿生来不识父,今年六十霜鬓新。明经射策选上第,金马玉堂高致身。
大箱俸钱奉慈母,愿母十年百年寿。清朝南极老人星,正照华筵酌春酒。
五福重好德,德厚福亦同。伟哉贞寿堂,乡里高其风。
人之贞节乃大义,烱如白日光洞地。方今圣朝务表励,作歌欲告观风使。
早禾打谷归高廪,槁秸堆场尚若云。目见田庐无此比,劝耕知自令君勤。
狂风卷茅屋,遥见溪上山。人生有遇合,离别何足叹。
黄鹄将西归,临水振羽翰。我有双明珠,置之青云端。
朝朝复暮暮,照君千里还。
玉苔比洁。正净无可唾,纤尘俱绝。渡了烟江,涤向冰壶,不与春心争热。
幽姿别染眉螺浅,好画取、雪蕉同说。峭一枝、占断东风,细字陇头书叠。
犹忆江南讯早,嫩寒倚翠竹,衫袖轻摺。梦冷扬州,吟绕西湖,怎见小窗飞雪。
苍苔幺凤迷无影,算一种、暗香堪折。待晚来、木末遥窥,犹似旧时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