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挽诗四首 其四

子令钦平昔,多惭接俊游。升堂称有志,执奠叹无由。

逝水空归壑,春风忽变秋。箫声到原尽,千载想风流。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迹去金銮殿,官移玉笋班。
才高宁免妬,命薄不如闲。
晓监悲华发,春醪慰病颜。
为郎身渐老,自笑不归山。
欲求天下友,试为沧海行。
风来冥冥内,摆触怪浪生。
突兀万里怒,势疑九州倾。
鲸鹏不自保,况此一舟轻。
我徒幸来即,可留石根耕。
日将书上客,共须天地清。
日转花阴傍户,雨余山色沿堤。
一双蝴蝶对舞,几个莺儿乱啼。

二毛一变作霜巅,不听吴歌四十年。君到山塘秋已半,千人石上月依然。

探汤绝笔见心期,诗格诚斋不厌卑。惯以纤新娱俗眼,还将狡狯出偏师。

拔奇却有惊人技,白战曾无寸铁持。堪羡虞公身死日,堂堂博得一联诗。

经营犹记旧歌谣,来往丹人趁海潮。
风物眼前何所似,扬州二十四红桥。

潇湘千古伤心地,歌也谁闻,怨也谁闻,我亦江边憔悴人。

青山剪纸归来晚,几度招魂,几度销魂,不及高唐一片云。

数仞墙围石作基,几年风雨长苔衣。英雄地迫难为计,血汗游魂不得归。

孤桐抱高韵,根株半生死。伐为爨下薪,灰灭分应尔。

幸蒙君子听,惊诧笑相视。弦以园客丝,徽以九寡珥。

一弹再三叹,危苦不余鄙。是时帝张乐,铿鋐动宫徵。

此器独渺默,别调寄山水。峨峨复汤汤,谁不充其耳。

黄金铸子期,夙心固如此。

二年峡内厌羁束,此日江湖欣渺茫。
炯炯晴鸥明晚色,悠悠残日动波光。
远眸尽处即他境,叠嶂痕边仍旧乡。
自是望乡须泪落,不缘风树使心伤。

竹林陈迹已无稽,作者千年复有谁。榾柮炉边不安坐,天寒日暮欲何之。

地迥天全入,亭高景易斜。山城秋纳月,江树晚流霞。

罢钓偶移石,开樽时傍花。醉来忘去住,归路莫言赊。

茫茫宇宙几分离,晚识真人历数归。
五闰都无半义土,清风千古一麻衣。

岭上岭下绿烟迷,山南山北沈云栖。乍乍密衣上雨,或隐或现沟中泥。

溪头溪尾石齿齿,车内车外风凄凄。去时川原空如洗,弥望草色今萋萋。

便似拿舟荷花荡,只少莲脸娇红啼。到眼翠碧远无际,空处透出青玻璃。

冷雨一夜落群峭,玉山上与浮云齐。大块变态遽如许,是谁渲染无町畦。

傥非大米即小米,中有浓澹无标题。或是马牙绝顶蘸积雪,洒作墨沈摩天倪。

醉中索解人不得,仰天长啸千峰低。

柳丝不动江流缓,双鹭飞来秋日晚。平沙漠漠点寒烟,乱石离离立苍藓。

静随玉顶听湍濑,饥引银钩啄清浅。霜衣雪襟谁匹俦,逸态閒情自幽远。

君不见燕衔泥,朝来暮去傍人栖。又不见莺乱啼,间关宛转无休时。

岂如此鸟独凝寂,不与众禽上下相追随。周公称大圣,振鹭载颂诗。

君子敛德容,雅与物色宜。尹侯家住大江西,翛然自负冰霜姿。

洁白岂不与之齐。为爱画师林良者,赠侯此画真潇洒。

堂上试令拂拭看,彷佛清风白露寒。

析木光中佛耀开,丹楼碧阁映崔嵬。空闻白马碧经去,几见黄龙听法来。

笠影翩翻云作盖,锡痕依约浪生苔。归山说似京华梦,亲到幽州礼塔回。

双双古柳几番栽,蚂蚁坟高土一堆。只有元朝铁狮子,曾看延祐晾鹰台。

漫向溪头折柳枝,罗衣香透蝶先知。骅骝也似知人意,路绕丛花立片时。

不见高人李抱真,清风巢许若为邻。岁时伏腊村中事,芳草萋萋又一春。

凌虚云磴陟崔嵬,轩槛仍从绝顶开。邑屋万家迷向背,江流三面自萦回。

金山每恨波涛阻,星石曾登培塿来。为是会稽东部郡,不教更号小蓬莱。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