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愚池雨后的晨景。它通过对“宿云”、“晓日”、“高树”和“清池”等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一幅雨霁云销的明丽图景。
诗人紧扣题目中的“雨后晓行”先概写愚池周围环境。首句“宿云散洲渚”把时间推到昨夜,点明夜里一场雨后,天空中的最后几片残云,从水中的沙洲上飘散而去。这时,早晨的太阳渐渐升起,灿烂的阳光照耀着远近村落,使之呈现出一片光明。
起首两句,从形象地描写雨后愚池的景物入手,来点明“雨后晓行”。夜雨初晴,隔宿的缕缕残云,从洲渚上飘散开去;初升的阳光,照射进了附近村落。这景色,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使人开朗,舒畅。三、四句进一步写愚池景物,构思比较奇特,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高树临清池”,不说池旁有高树,而说高树下临愚池,是突出高树,这与下句“风惊夜来雨”有密切联系,因为“风惊夜来雨”是从高树而来。这“风惊夜来雨”句中的“惊”字,后人赞其用得好,宋人吴可就认为“‘惊’字甚奇”(《藏海诗话》)。夜雨乍晴,沾满在树叶上的雨点,经风一吹,仿佛因受惊而洒落,奇妙生动,真是把小雨点也写活了。这里也隐喻诗人自身所处的环境,虽然被贬,但仍怀抱着昨日风雨终会逝去,明日骄阳必定升起的信念。末二句,诗人把自己也融化入景,成为景中的人物。佳景当前,正好遇上诗人今天心情舒畅,独步无倡,景物与我,彼此投合,有如宾主相得。这里用的虽是一般的叙述句,却是诗人主观感情的流露,更加烘托出景色的幽雅宜人。有了它,使前面四句诗的景物描写更增加了活力。这两句中,诗人用一个“适”字,又用一个“偶”字,富有深意。它说明诗人也并非总是那么闲适和舒畅的。
读这首诗时,就宛如欣赏一幅池旁山村高树、雨后云散日出的图画,画面开阔,色彩明朗和谐,而且既有静景,也有动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从而读出诗人心中那份乌云终会散去,光明终将来临的坚定的信念,诗中所抒发的情,与诗人所描写的景和谐而统一,在艺术处理上是成功的。
巳分无缘记守宫,宁期有诏赴和戎。单嬴夜夜无关锁,相伴单于猎火东。
燕城客舍经春草,落花如雪閒不扫。故人忽作夜郎行,离心沟水长安道。
与君追逐竞高踪,翩翩矫若双飞龙。春风共载承明笔,晓月同趋长乐钟。
嗟君风度何磊磊,夙昔大名满东海。千言倚马疾如飞,赋成四座腾光彩。
一列金闺法从班,朝朝鸣玉侍天颜。牵裾折槛偶然事,谏草琅琅动九关。
夜郎越巂天南土,万里夷荒开幕府。倚剑秋回七泽云,挂帆夜渡三湘雨。
天书远向百蛮开,辫发番君夹道来。啸咤风雷震山岳,白日罔两何有哉。
金杯红烛月鸣杵,酌酒与君对君语。区区离合安足陈,怀抱平生吾与汝。
春晴日观转愁予,十二河山锦不如。莫诧故林偏得到,吾将走马深嵓居。
山谷老人人俊伟,余事作诗爱谲诡。倔强不若韩退之,苦涩有让樊宗师。
倩盼副笄皆所弃,最喜龋齿堕马髻。歌之则钩辀,绎之则骫骳。
譬如品物中,有味玉山榧。苏黄虽并称,苏宫而黄徵。
谓黄为学杜,黄渠而杜海。封域不妨邾莒邦,何必定与齐晋齿。
万卉都销歇,奈何人,凄凄冷冷,清清时节。记得轮蹄燕冀道,魂梦飞悬京阙。
留不住,春风蝴蝶。悔煞拈花成一笑,堕红尘,永历昆明劫。
号尽了,子规血。
年来诗味寒于雪,更沈沈,心如古井,身如秋叶。手制幺弦弹羽调,苦诉衷怀凄切,有谁听,悲歌激烈。
从此空山耕石老,遍人闲,不见瑶台月,真错铸,六州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