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夜泛以明月到樽前为发句

明月到樽前,拿舟古岸边。乱山斜入雾,远水倒垂天。

酒气薰龙戏,歌声弄鹤眠。回头嗤李郭,此外更无仙。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久厌朱袍裹玉仙,幅巾藜杖老山间。从今鱼鸟缘应熟,只恐鸳鸯债未还。

朝日不受雾,晴光似晖晖。
忽然快我心,清风为解围。
坐见九里松,旌幢碧相依。
天竺风在望,上有祥云微。
西湖一千顷,圆荷覆青衣。
轻舟况游览,往往俗客稀。
幸及新雨霁,欣逢露初晞。
水光与山色,高低映郊畿。
佳哉气葱郁,观阙何巍巍。
谁云门庭远,咫尺承天威。
诸公萃俊杰,高论玉尘挥。
载酒旨且多,不醉无庸归。
余欢到献酢,滟滟双鸳飞。
新诗烂锦段,想见劳心机。
顾我虽百拙,续貂重相违。
明年若重来,种种当如几。
三月初三春渐老。遍地残花风暗扫。命俦啸侣拥笙歌,临水泛觞游宴好。
浮利浮名何足道。丽景芳时须笑傲。今年不似去年欢,云海路长天杳杳。

老来触目总堪悲,点检尊前事已非。方叹娇娆随月落,何堪樊素与春归。

梨花著雨还空委,柳絮因风只欲飞。唯有庭前柏子树,岁寒相对两依依。

竹径随泉上,山云触石生。宝栖弹指处,的的是分明。

谁将翠靥出青箱,散在瑶阶作孔方。好是楼头三弄后,田田买断落梅香。

饮冰食檗坐穷阎,旋觉星星上鬓髯。百尺楼中从偃卧,五侯门下任暄炎。

寒花最爱香来晚,倒蔗须教末见甜。寿相谁知三甲异,新年愿得一丁添。

世事都销酒半醺,已将度外置纷纭。
乍贤乍佞谁为我,同病同忧只有君。
白首共伤千里别,青山真得几时分。
相思后夜并州月,却为汤休赋碧云。

两脚红尘今几年,这回跳出却恬然。螺川薄酒甘如醴,下箸何须日万钱。

十战秋风落拓身,青杉襟上泪痕新。到今报国摅忠愤,还是当年下第人。

罗衣不怯晓寒侵,山寺追陪五马临。总是龙山遗俗会,须知鸡黍故人心。

归田莫待桑榆晚,为客应惭岁月深。寄语西风休落帽,孟嘉头已不胜簪。

宿雨初乾一杖藜,欲呼渔艇访前溪。
碧桃花落无寻处,惆怅人间日又西。

巫山秀色碧崔嵬,客子行舟望楚台。行云行雨几朝暮,不见台前神女来。

落水萧萧雁度河,西风袅袅水增波。
甘罗营里秋声急,韩信城头月色多。
淮市有鱼聊可食,楚山无桂不须歌。
古今无限关心事,付与当年春梦婆。¤
微臣多忝窃,草莽愧荣褒。
览镜怜衰白,衔环刷羽毛。
贾生余旧策,汉室尚东劳。
俯伏闻纶綍,柴门日月高。
风微月落早潮平,江国新晴喜不胜。
试看小舟轻似叶,载将山色过西陵。
欲向云端问子巢,陵虚鹜远恐疲功。
悬知实地平如掌,何处人间有此高。
苍色映池水,萧萧生暮寒。
有时秋雨中,遥见山僧还。
阳羡溪声冷骇人,洞庭山翠晚凝神。
天将金玉为风露,曾为高秋几度贫。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