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勾勒描绘了南方山乡水田的优美富庶,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最后一句尤为点睛之笔,将春日郊外的田畴景色写的秀丽如画,美不胜收。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二句写水田的形态,喻之以楼梯、棋盘,都属整饬之美,写出了高田和平田的壮观,高田系仰视所见,层层如楼梯;平田系俯视所见,纵横如棋盘。田畦井井有条,秧苗长势喜人,通过诗人视角和所处位置的变化描写了不同方位的田野的景色。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两句写一片绿油油的秧田,忽飞来了白鹭,让秧田添上活气与亮色,让静谧的画面带有动态,诗人化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意,写出“万绿苗中一点白”的奇观。末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诗眼在“点破”二字。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此诗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独具匠心。全诗以郊外踏青者的目光为描写的触角,先由仰视和俯视描绘了从远处到近处的秧苗所染出来的浓浓的春色,从而凸现了南方水乡水田的静态春光。紧接着,目光随突然掠来的白鹭而转移,在被“点破”的“秧针绿”的特写镜头上定格,由静而动,再配之以色彩的强烈对比,鹭之白与秧之绿使得嘎然而止的诗篇更富有自然的情趣。
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郊外水田的景色,勾画了南方山乡春天田野的秀丽景色,诗中有画,静中有动,全诗用极其浅显而流畅的语言,捕捉了西南山乡水田的典型春色意象。在一坡坡修整得非常精致的梯田旁,有一片片棋盘般的平整水田,犹如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偶尔有白鹭飞来止息,点破如针芒般的绿色秧田,留下洁白的身影。
公元1524年(嘉靖三年),因“大礼议”事件,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后居云南30余年,此诗便写于杨慎被贬期间。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堂的争斗,享受宁静的乡间生活;另一方面,在一片绿色的田野,诗人看到白鹭飞来,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
七日才逢一放衙,钓鱼沽酒好归家。临溪已近孤山宅,恨不打门来吃茶。
绿树参差,丹崖迢递,回隔尘埃。正采药溪头,相忘近远,流杯洞口,忽见楼台。
绰约双姝,柔相似雪,千树桃花向脸开。欣逢处,恍人间天上,几度疑猜。
莫教便拟轻回。倩青雀传情凤为媒。记饭煮胡麻,香飘玉粒,酒倾玄露,色映琼环。
归路依稀,残霞半卷,一晌春光照碧苔。从今去,问仙郎何日,跨鹤重来。
采石江头秋月白,蛾眉亭下滩声咽。绣衣玉斧晓霜寒,同是天涯苦行客。
酒仙一去海生尘,青山三尺埋衣巾。清江白鸟自今古,岸草汀花空复春。
我欲御风游八表,醉里豪情觅三岛。闾阎云深不可攀,回首江南数峰小。
纵饮狂歌晚未归,松阴香雾转霏微。醉中漫喜朱颜在,头上争禁白发稀。
无数野花迎客喜,一双沙鸟傍船飞。浣花溪上真堪笑,每日朝回只典衣。
阿娇生汉宫,西施住南国。专房莫相妒,各自有颜色。
人事殊好乖,造化亦忌全。偶尔适京邑,网罗三十年。
一朝掷簪绂,罦鱼归故渊。桑麻足织纴,糜黍聊粥饘。
南山俨在望,幽然悟太玄。日夕抱倦归,儿女罗灯前。
我观星河灵,我梦神虑坚。寤言一室清,性命复其天。
人生苦不再,康遂亦幸然。
平畴如绣错,远山俨翠障。圆峰居其间,登览心神旷。
泠泠涧泉流,郁郁花木傍。趋庭喜馀暇,有同南楼望。
五岭到此尽,岩疆独雄壮。昔年分鸿沟,蛮触不敢抗。
留兹名胜区,气象显万状。标高赤霞中,兴寄青云上。
天风浩浩来,海气相鼓荡。东望蓬莱山,飘渺指所向。
神仙本虚无,不用乘槎访。即事多所欣,如愿亦相偿。
即看广厦开,转瞬崇墉创。讼庭落花閒,归来更酬唱。
万里长江,天与限、东南吴楚。何人者,提英□□,指鞭欲渡。
孟德舳舻烟赤壁,佛狸心胆寒瓜步。问波涛、说尽几英雄,今犹古。
中原地,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