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了两首中的第一首,但就两诗比较而言,其实以第二首为胜。第一首诗最后用“谁见泣离群”一句来表达离情,写得比较平实浅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叹的韵味,沈德潜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写景方面,“山横塞北云”一句写的是千里外的虚拟景,没有做到与上下两句所写的当前实景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与诗篇所要表达的离情互为表里,收到景与情会的艺术效果。而在艺术上达到了这一要求的,应当推第二首。在这诗中,诗人的离情不是用“泣离群”之类的话来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这个“寒”字的确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诗中的任何一个字,都不可能离开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这个“寒”字在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而且,这首诗中可以拈出的透露离情的字眼,还不止一个“寒”字。第二首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忆昔晋时顾虎头,能画声名塞穹昊。千载而下继者谁,君之耳孙字周道。
江南山连沧海岛,水远山长愁绝倒。兴来走笔如有神,浓抹淡妆无不好。
前峰倚天自太古,知是天台是天姥。烟开浪波摇浦溆,草满江洲树如羽。
山回两崖夹幽谷,小桥俯映菰蒲绿。扁舟何处觅鲈鱼,沧浪水寒空濯足。
柳边碧石明素沙,茅庐似是陶公家。衡门昼掩鸡犬寂,谁人其采黄金花。
我屋双溪松柏里,清泉皎洁无泥滓。凤皇不来鹰隼逝,白日鸱鸣啸桑梓。
华表柱头下令威,风尘澒洞何当归。感时对景重回首,不知人民今是非。
汉家贼盗临京都,西冲河塞东海隅,虎豹奔突豺狼呼。
天子九重怒按剑,将军五道奔飞符。黄门铁鞚按营垒,监视将军奉天子,征者不忧居者喜。
晓战遥随金鼓前,昼行独拥旌旗里。烟沙忽传畿甸清,黄门奏捷旋神京,将军归来天子迎。
册书十万纳御府,勋级三千罗紫庭。封侯拜将珥貂列,白金绯衣照云月,黄门功多不自说。
受爵元看陆机小,却赏谁知鲁连洁。高堂白日披图新,戎衣惨澹犹风尘,坐令慷慨悲今辰。
书生从此识汗马,丈夫常忆画麒麟。
我为善战千夫长,君是能耕万户侯。海上风云通士气,庭中貆特岂身谋。
时平漫蓄三年艾,仙好权营百尺楼。落拓琴书潦草醉,莫将心事问吴钩。
明星出地一丈高,天门沉沉鱼钥动。沙堤露下玉珂寒,直庐鸡唱金莲重。
千门万户晓钟发,明星渐高河渐没。灿烂疑侵翔凤栖,依稀故抱飞龙阙。
凤楼龙阙带曾城,翠辇朱衣夜夜行。黄昏竞奏催花宴,天明犹听打毬声。
兰烟桂火煇如日,明星迢迢照不入。百子池头青草生,长信宫中紫苔集。
草色苔香秋复春,此日乘槎若问津。明星晓落宵还见,白发黄金愁杀人。
秋日同文馆,何人独擅场。养莪方在沚,琢玉已成章。
笔列千锋阵,庭焚一炷香。得贤从此始,岂特致民康。
之君好独游,止宿耽幽境。此行过沅水,有士眼长醒。
精神或云觏,渠情君当领。举世尚汶汶,神悟谁其颖。
真风久不回,尚论几先炳。
回塘数里,渐秋风剩绿,吹满凉意。潇洒闲园,临岸住、最称幽人游憩。
竹阁来欧,荷亭延鹭,曲槛通流水。相招兰艇,还邀鱼弟同载。
何殊泛宅龟蒙,笔床茶灶,寄赏尘嚣外。从此云波,幽绝处、好听渔歌欸乃。
蓬影遮晴,秋灯碎雨,几度鲈乡醉。湖干烟月,料应染遍吟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