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春事二首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春风柔日光暖满目荡漾春光,蝴蝶和蜜蜂不时乱飞进厅房。
门前的几枝柳条低拂着衣架,一片山花飘落在了笔床之上。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
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注释
山房:营造于山野的房舍、别墅。春事:春色春光
恬:这里指风柔和。
衣桁(héng):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笔床:卧置毛笔的器具。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发:绽放。

赏析

  第一首诗切合题意,纯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作者先写近景,在他笔下,春风是柔和的,日光是温暖的,春意盎然。第二句选取了春天里很有代表性的生命:蝴蝶和蜜蜂,作者没有描写它们忙着采蜜的景象,而是写了它们误入厅房,并着一“乱”字,生动形象表现了蜂蝶之忙,进一步表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第三、四句转入写静景,柳树的枝条在春风中飘舞,低过了晾衣的横木,在风的吹送下,一片山花落在了笔床上。虽是静景,但作者却是动静结合的描绘——两句都与风有关,而并没有直接写风,可见作者观察细微而笔力不凡。

  第二首诗是吊古之作。梁孝王曾在梁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就是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所见,则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却极工巧: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

  诗人在远望以后,收回目光,就近察看,只见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就象听到丁丁的伐木声,更感到山谷的幽静一样,这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中的绚丽春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梁园极目萧条的印象。梁园已改尽昔日容颜,春花却依旧盛开。“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此时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蓄。

  作为一首吊古之作,梁园的萧条是诗人所要着力描写的。然而一、二两句已经把话说尽,再要顺着原有思路写出,势必叠床架屋。诗人于紧要处别开生面,在画面的主题位置上添上几笔艳丽的春色。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反衬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笔法不同,色调各异,然而又并非另起炉灶,“庭树”与“飞鸦”暗相关合(天空有鸟,地上有树)。篇末以“旧时花”遥应篇首“梁园”,使全诗始终往复回还于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情之中。历来运用反衬手法表现吊古主题的作品固然不少,但有如此诗老到圆熟的,却不多见。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虽然都与春事有关,但内容与情调很不一致,可能不是同一时间的作品,不能算作组诗,只是编辑者的凑合。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秋,岑参由匡城至大梁。次年春,游梁园,第二首诗即作于游梁园后,而第一首可能作于此前。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你喜欢

指涂跻楚望,策马傍荆岑。稍稍松篁入,泠泠涧谷深。

观奇逐幽映,历险忘岖嵚。上界投佛影,中天扬梵音。

焚香忏在昔,礼足誓来今。灵异若有对,神仙真可寻。

高僧闻逝者,远俗是初心。藓驳经行处,猿啼燕坐林。

归真已寂灭,留迹岂湮沈。法地自兹广,何云千万金。

昔年凄断此江湄,风满征帆泪满衣。
今日重怜鶺鴒羽,不堪波上又分飞。
都来五十有六字,写出山林无限奇。
当日所题何处景,只今但见后湖诗。
一言一语堪传世,某水某丘仍属谁。
试向愁烟推白鸟,无情白鸟又何知。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万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小筑云岩寄此身,轩窗长对碧嶙峋。龟蒙凫峄连天起,祗与荆山作主人。

微虫亦藉语言通,细雨黄梅处处同。近水人家喧鼓吹,隔窗灯火课儿童。

为侬作计无如哑,纵我能听亦似聋。寸草尺蛇须仔细,莫教花落怨东风。

惜尔不遭淮海赋,幸然得免骊山污。如何不肯混常流,要使众生清净故。

涧云衔日孤鸟度,欲落未落天已暮。何来耳畔橹摇声,烟水苍茫不知处。

摇落众芳歇,其如秋兴何。颓然倚閒庭,丛菊满前坡。

秀色引佳气,日夕南山阿。和露餐落英,陟霜生繁柯。

风际展清酤,灵芬忽来过。永契君子心,迟暮非蹉跎。

未应辍雅操,聊复竟此歌。

买棹钱塘几度来,旌旗此日满江隈。草茅迹在惭非分,车服荣深愧不才。

乡国远牵愁绪并,简书先为鬓华催。千家共听金鸡赦,何日天阍一疏回。

一水盈盈牛与女。目送经年,脉脉无由语。后夜鹊桥知暗度。持杯乞与开愁绪。
君似庾郎愁几许。万斛愁生,更作征人去。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间岂有无愁处。

金屋无人玉殿开,青蒲埋没遍莓苔。旧愁隐隐随烟浪,新恨绵绵入草莱。

红叶已随流水去,黄门空忆看花来。东南富贵消磨尽,留得荒村古将台。

客子叹途穷。
此别异西东。
关山嗟坠叶。
歧路悯征蓬。
别鹤声声远。
愁云处处同。

梦鹊惊飞叫不休,声声还绕旧枝头。墙东一片梨花月,又逐笙歌上水楼。

曹溪入室人,终老甚难群。四十馀年内,青山与白云。
松和巢鹤看,果共野猿分。海外僧来说,名高自小闻。

杜牧风怀宋玉词,诗人例许惜蛾眉。樽前试与秋娘唱,凄绝云昏月暗时。

一种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应缘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

寒气将残春日到,无索泥牛皆?跳。筑著昆崙鼻孔头,触倒须弥成粪扫。

牧童儿,鞭弃了。懒吹无孔笛,拍手呵呵笑。归来兮归去来,烟霞深处和衣倒。

又复逢初度,尪羸异昔时。
预愁临丙戌,所愿值天医。
翦彩装茶果,裁笺荐寿卮。
今年都告免,汤饼却相宜。

雾縠初成,湘云乍剪。早惊破秋窗,砧杵声怨。锦字机丝慵去理,罗绮不胜弱腕。

制轻衫、珍重饷天涯,擘藕丝为线。还倩断雁零鸿,芦花溪畔。

怕日炙霜侵,风骤雨溅。无语低鬟垂伫处,脉脉似闻长叹。

结茱萸、佩秋兰,浥愁人泪点。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