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刚下过一阵雨,旋即又阴云漠漠,似乎在酝酿着另一阵雨。春回大地,处处一片青绿之色。
暮归途中,回望山峦,只见暮霭朦胧,不见日间所游的小寺;信步走到湖的尽头,忽然发现了一座孤亭。春天来了,湖上缭绕着烟霭,带有浓重的湿意;晴光照耀,野外的河流池塘,波光粼粼,摇荡不已。
绿草刚经过一番春雨的冲洗,更显得青翠欲滴;烟光凝聚的山头,一派紫色,斜阳返照,增添了几分色泽。
注释
栖禅:栖禅山,在惠州(今属广东)。
雨在:大雨已过,阴云未尽,似在酝酿着另一场雨。
湖:指丰湖,在惠州城西,栖禅山即在丰湖边。尽:尽头。
着:着落。这里指春天来到。
仍:又,还。

赏析

  这两首诗题中所说的“栖禅”,是惠州的一座山。诗写作者游栖禅山暮归时的所见景物

  第一首起句写岭南春天特有的气侯景象:刚下过一阵雨,天色明亮了一些;但旋即又阴云漠漠,在酝酿着另一阵雨。这变幻不定、时雨时停、时明时暗的天容和欲下未下的雨意,只用一个白描句子,便真切形象地表现出来。“在”字是个句眼,却显得自然浑成,不见着意的痕迹。

  次句“春归处处青”,由天容写到野色。“归”既可指归去,也可指归来,这里用后一义,传出喜悦之情;缀以“处处青”三字,欢欣之情更溢于言表。作者《春归》说:“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所至”句亦即“春归处处青”的意思。不过《春归》诗强调春风的作用,该篇则泛言春归绿遍,暗示这种时下时停的春雨有滋润万物的作用。

  第三句“山深失小寺”,正面点到栖禅山。句中“小寺”,即栖禅寺。题中说“暮归”,则栖禅寺在白天游览过程中已经去过,这里说“失小寺”,是暮归回望时,因为山峦重叠,暮霭朦胧,已不复见日间所游的小寺。山深,寺小,故用“失”字表达。这里透出了诗人对日间所历胜景的留恋,也隐约流露了一丝怅然若失的意绪。

  末句“湖尽得孤亭”,与上一句相对。上句是回望所见,下句是前行所遇。湖,指惠州丰湖,在城西,栖禅山即在丰湖之上。诗人在暮归途中,信步走到丰湖尽头,忽然发现有一座孤亭,感到很喜悦。三四两句,一方面是恍然若失,一方面却是欣然而遇,这中间贯串着诗人的“暮归”行程。

  第二首起句“春着湖烟腻”,紧承组诗第一首结尾,仍写丰湖。春天来了,湖上缭绕着一层带有浓重湿意的烟霭,给人一种化不开的粘腻之感。句末的“腻”字固然是刻意锤炼,表现了春日南方卑湿之地的烟雨迷蒙,“着”字也同样是着意经营。春天,仿佛将它的灵魂与生命附着于湖烟之上,使湖烟也变得粘腻了。

  次句“晴摇野水光”,写田野上的水流或湖塘在春天晴光的照映下,波光粼粼,摇曳不定。“摇”字不仅富于动态感,而且透出诗人的一份愉悦感。诗人的心,如同也在随着水光摇动。

  “草青仍过雨”,第三句又回到天气的变幻。草色青绿,一片春意,而时停时下的雨在行程中又掠过了一阵。经过雨的清洗,草色显得更青了。

  “山紫更斜阳”,傍晚时分,烟霭凝聚,山色显得青紫,紫由返照而来,王勃《滕王阁序》有“烟光凝而暮山紫”之句,可与此参证。雨后斜阳的返照,使暮山更增添了妩媚和色泽。“更”字与上句“仍”字相应,突出斜阳的作用,用斜阳作衬托,增加了色彩的变化。

  这四句诗,每句如一幅独立的图画,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栖禅暮景图。诗人巧妙地把实景湖、水、草、山与季节、天气、时间结合在一起,主体与背景安排得分外和谐。在具体写景时,不是就景写景,而是尽力通过客观景物与感觉相结合来描述,烟雾湿腻,水光闪耀,草色青翠如滴,暮山紫色浓厚,山中的景观与诗人浏览时的情趣一起展现,引发读者去感受,去想象

  诗全首用对,工稳自然。前两句,使用动词“着”与“摇”字,使景物与节令、天气关联,让无情的景物带有主动的情感。后两句使用“仍”、“更”两个副词,作进一层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对实词的锤炼也同样令人瞩目。首句的“腻”字,写出南方春天雨后,日光照耀下烟雾迷濛的情况,给人以化不开的黏腻潮湿的感觉。末句的“紫”字也很见观察得细致。傍晚时烟气凝聚,远山在斜阳照射下,呈现出青紫色,这一形象,与唐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几乎相同。

  色彩和谐也是此诗一大特色。诗不仅在后两句用了“青”、“紫”两个颜色字,前两句的“湖烟”、“野水”也隐含色彩。这样,既有大块的颜色,又有小块的颜色,层次分明,深浅相间,与诗所写的春、晴、暮三点丝丝入扣,妙手绘出山野的独特景色。

  这两首诗,前首由天气写到山容湖景,后首由湖景写到变幻的天气和绿野紫山。“暮归”是所写景物的贯串线索。两首在写法上偏于实写刻画,与唐代绝句多空灵蕴籍不同。两首诗均用对起对结格式,一句一景。表面上各自独立,不相连属,实际上所写景物不但为春日所共有,而且带有岭南地区春天晴雨变幻以及“暮归”这个特定时间的特征。因此,尽管各个画面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与联系,但这些图景给读者总的感受是统一的。读者不但可以从中看到岭南春归时烟腻水摇、草青山紫的美好春色,而且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此的喜悦之情。这种以刻画实境为主、一句一景、似离实合的写景手法,在杜甫入蜀后的不少绝句中可以遇到。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公元1112 年)。唐庚和苏轼是同乡,身世遭遇也有些相似,人称“小东坡”。苏轼曾谪居惠州数年,唐庚因受知于张商英,张商英罢相后他也被贬惠州多年。这组诗就是他贬惠州期间所作。
  唐庚,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人。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猜你喜欢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历历丹青意,如讥睡海棠。

东风自动故园枝,未见终期不雨时。
遮莫年光浮水嫩,定应春色上花迟。
山川惨淡随人意,车马艰难误客期。
万瓦烟青犹足慰,始知井屋有晨炊。
薰风锁重棘,补被去何勇。
私我几日间,此意千金重。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有美人兮在空谷,肌肤冰雪颜如玉。
珠袖轻绡卷翠云,日暮天寒倚修竹。
自言久住轻金屋,舞遍霓裳羽衣曲。
昭阳春尽音信稀,伤心暗蹙眉峰绿。
百年日月双车毂,富贵荣华如转烛。
蓬海迢迢天六六,驭风归去骑轻鹄。

蟋蟀梧桐秋满庭,浮云散尽见疏星。仙人修月浑无迹,使客乘槎自有灵。

一道银河修碧海,三更白露下青冥。西风忽起吹黄鹄,梦断瑶台醉未醒。

匝地皆铺雪,飞禽爪印泥。阜因平野小,天入远村低。

日淡云增色,天寒马倦嘶。人家遥在望,已到巨流西。

旱曦当空岁不熟,炊甑飞尘煮薄粥;翁媪饥雷常转腹,大儿嗷嗷小儿哭。
愁死来死此何时,县道赋不遗毫釐;科胥督欠烈星火,诟言我已遭榜笞。
壮丁偷身出走避,病妇抱子诉下泪;掉头不恤尔有无,多寡但照帖中字。
盘鸡岂能供大嚼?杯酒安足直一醉?沥血祈哀容贷纳,拍案邀需仍痛詈。
百请幸听去须臾,冲夜捶门谁叫呼?後胥复持朱书急急符,预借明年一年租。

晴峰晓带鹧鸪斑,碧海茫茫咫尺间。夜雨灯前孤影在,秋风江上几人还。

满偿暮景逍遥愿,参透尘寰梦觉关。天外浮云随手变,青山常伴野翁閒。

曹侯骥骨双瞳方,流沙万里志不忘。读书故山兰蕙芳,咳唾不顾尚书郎。

参军朔方试所长,奋须决策服老苍。愿得一索缚狡狂,凯歌揉馘献明堂。

黄河东峙万旗枪,义渠竟失先零羌。坐师失律无否臧,但恨不取东关粮。

黄君诗力回魁冈,十客未得一登床。携君秀句展我旁,草书纸上蛟龙骧。

谓我君舍城东隍,年来长啸弃军装。载酒欲访执戟扬,休日出门如瞰亡。

坐令耿耿愿莫偿,紫衣宣诏襆被囊。献书贡士学与乡,罗庭充屋书万行。

风鬃雾鬣简骕骦,考评唐虞论夏商。相过近如蜂隔房,君家八斗陈思王。

千年门户有辉光,任城健将狞须黄。猗兰之苗不敢香,家人寄衣秋晚凉。

滞留华馆付杯觞,天高月明新雁翔。明灯高谈夜未央,屈指计日引领望。

来时汗流今雨霜,重门事严御史章。赖君谐捷解色庄,还家有日未用忙。

眉间黄色是何祥,晁侯约我走门墙。但无闭关休馈浆,莫以兽微弓弗张。

长安晚出袅唫鞭,税驾骊山一怅然。烽火台空人已去,莲花汤暖水犹膻。

山猿窥果来林外,野鹿衔花出苑前。樵子云中薪古木,耕夫雨后拾遗钿。

前朝社稷胡雏坏,上古阴符老母传。嬴墓已飞三月火,汉陵犹锁四时烟。

落霞疑似张绯幕,流水还如奏管弦。斗宝谩劳谈往事,坑儒徒自忆当年。

朱楼紫殿空遗趾,汉碣唐碑蚀旧镌。夜月行营人寂寂,春风辇路草芊芊。

荒祠燕雀寒山下,高冢牛羊夕照边。眼底兴亡存鉴戒,何须搔首问苍天。

伏日殊无兴可秉,欲谈儒墨重寻僧。茶瓜不解留佳客,笑杀成都杜少陵。

赵老名言本两忘,庭前空有柏苍苍。西江吸尽慵开口,北载添来亦括囊。

明月清风何所碍,落花流水不相妨。须知居士元无病,底用千年旧药方。

忆昔扪三峡,班荆拥暮寒。宦情双鬓底,世事两眉端。

坏證扶须力,危机发更难。胸中经济学,为国好加餐。

李生抱奇不得试,发愤秋风事幽讨。跃马明时障塞闲,看山独走渔阳道。

贳酒清晨告我去,苦道田盘水云好。白菊红枫又一时,仙枝可惜人闲老。

昨来客堂风雨寒,窅然梦入畿东山。青天夜垂铃磬寂,白雾昼卷林塘宽。

醒时茫茫面环堵,尚认细路通孱颜。岂无泰岱峰,亦爱眺溟渤。

千里东归道路迟,丹梯又得神灵窟。会上重霄叫九阍,怒牵龙虎施箠挞。

李生李生奈汝何,向来哀乐如予多。即令林壑何地无,十年旧梦还蹉跎。

借君长剑饮君酒,登高念我重回首。

水母虽目虾,竟自了无睹。如人心苟盲,记诵亦何补。

当须见精义,一览洞千古。可效章句徒,冥迷自聋瞽。

长恐山林计未成,可能俯仰羡公卿。
鹤闲不受云拘束,梅冷惟须雪主盟。
北阙无书休悔出,东皋有秫可归耕。
镜容渐改惊非昔,犹喜旁人唤后生。

寄豪情、茫茫大地,商量遣兴何处。软红十丈徒纷扰,只合烟波同住。

心暇豫,趁一棹空濛,领略沧浪趣。漫斟绿醑。看青嶂重重,轻鸥片片,随着画桡去。

才人笔,幻出高人意绪。传来清境如许。春江匹练开怀抱,个是神仙伴侣。

尽延伫,十二万年间,几辈能容与。梦魂栩栩,想贺监当年,镜湖烟月,似向此中遇。

摇波修树玉同清,隔树虚楼水共成。
桂楫兰桡穿镜出,春歌暮管傍花行。
月如彭蠡湖中挂,云似潇湘浦上生。
但得长年怡杖屦,那论此地胜蓬瀛。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