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连天,整个世界都洁净如洗,忽然回忆起江水清澈能见到水底的沙子。
夜间听到雪声,时而疏疏,时而密密;早晨看见雪下,有时整齐地落,有时斜斜地飘。
阵风回转,雪片儿卷起来,婆娑而舞,好像天空顷刻间开出花一样。
正要叫它尽情地落,春寒彻骨,也不妨碍日后桃李盛开,享受那美好的年华。
共:旧作“解”。
顷刻花:喻雪。
正:恰好。
寒至骨:冰冷彻骨。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青年时代的诗文,就受到苏轼的高度称赞,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提倡学习杜甫作诗的技巧,主张“无一字无来处”,比如本诗“整整复斜斜”一句,即出于杜牧《台城曲》:“整整复斜斜,随旗簇晚沙。”取古人陈言“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以雄健的笔力把精心选择的典故贯穿起来,使诗歌更为凝炼峭拔。到了北宋末南宋初,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江西诗派。
本诗写于宋哲宗元祐二年的冬天,黄庭坚正寓居京城,当时他仕途顺利,文学创作也比较频繁。
首联诗人从大处着墨,表现大雪的壮观场面。一个“忽”字,写出季节更替的猝不及防,也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颔联对仗工整,八个叠字,字字工切,层层加深,极富神韵,成为千古写雪名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形象地描摹了夜间与拂晓时大雪的变化。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颈联动态地描绘大雪纷飞的美丽场景。诗人采用拟人手法,仿佛让人感觉到雪为天地精灵。又将雪比作花,更令人遐想无限。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意境,却比其更简炼。
尾联作者寓情于景,即是景语,亦是情语,情景融浑无迹。“寒至骨”,即指大自然的严冬,也暗喻各种残酷的现实。但他更相信寒冬过后就是桃李竞相开放的灿烂春天。
历来咏雪的诗,留给人的常是寒索落寞之情,而这首诗却独辟蹊径,弹唱出高昂明快的声调,给人以豪放、进取的启迪。
作者一气呵成,写完后即兴呈送苏轼。苏轼看后大加赞尝,这首诗从此千古流传。
这首诗创作于元辛占二年(公元1087年)冬。宋楙宗字盈祖,是黄庭坚在史局的同事,时任著作郎。唐臣宋璟,先世为广平人,故以广平称宋姓。
鄙性背时向,处世介且迂。自固以为节,人皆指为愚。
少年宦京邑,与众颇异涂。一朝皆放弃,漂然落江湖。
江湖信美矣,心迹抑更孤。永言金闺彦,器识当世无。
机发弦上矢,辩走盘中珠。高风乐溪山,耻与势利趋。
殊科二十年,不肯仕京都。顾我穷悴者,一笑情相于。
日日奉杯宴,但觉怀抱摅。琼琚照坐席,内顾瓦砾粗。
未饮心自醉,相对气已舒。得忘羁旅忧,盖以道义俱。
云间宿古寺,花下招歌姝。胜境寻已遍,赏心未尝孤。
玺书趣赴治,候吏拥舳舻。秋风卷在旆,喧喧指东徐。
郊亭对别酒,我独增悲吁。人生大块间,气类有万殊。
贤愚各有合,惟予邈无徒。君子误见知,交契若勘符。
一旦又暌索,千里成阔疏。期君早自奋,佐时发雄图。
功成速收身,单舸还东吴。自头青林下,尊酒相从娱。
游部君兼石作公,歌桓护葬习丧容。紫衣丹首黄金目,甲作传家善食凶。
冰块霜纨,桐阴萧瑟,熊丸荻课。应不数、周礼师传,绛帐女宗,争颂雪满烟萝。
有子孙郎斑管擅,看驷马、高车题柱过。他年志,便起居八座,綵舞巍峨。
空庭鹤唳风咽,更绣阁时闻黄鹄歌。只青箱丹卷,琅函贝偈,互听高哦。
偕隐无文,陈情有表,此乐家庭事孰多。持樽劝,见鸾腰虎齿,同进金鹅。
奕奕两仪,昭昭太阳。四气代升,三朝受祥。济济群后,峨峨圣皇。
元服肇御,配天垂光。伊州作弼,王室惟康。颙颙兆民,蠢蠢戎膻。
率土充庭,万国奉蕃。皇泽云行,神化风宣。六合咸熙,遐迩同欢。
赫赫明明,天人合和。下冈遗滞,焦朽斯华。矧我良朋,如玉之嘉。
穆穆雍雍,兴颂作歌。
闿阳播气,甄曜垂明。有赫圜宰,深仁曲成。日丽苍璧,烟开紫营。
聿遵乾享,式降鸿祯。
谁留万古眼,常对山苍苍。泰伯来勾吴,蛮荒讵有堂。
堂开复堂圯,山鸟鸣且翔。千秋陆羽声,一鉴漪澜光。
泉边亦何有,苔藓树石香。痛饮欲成醉,世事都相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