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旧彭泽怀陶令

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
彭泽当此时,沉冥一世豪。
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
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
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
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
平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
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
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
属予刚制酒,无用酌杯盎。
欲招千载魂,斯文或宜当。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潜伏的鱼希望藏身在幽渺的地方,渊水澄明鱼儿无处可逃。
彭泽县曾经在古时,埋没了陶渊明这盖世英豪。
汉室刘姓制作礼乐,到司马氏手中已衰微非常。
中年以后陶渊明只用字号,要重振朝纲字号唤作元亮。
凄怆地缅怀汉相诸葛,刚直倔强的个性也和他相仿。
可惜当世没有益州太守刘备,能够任用贤才指挥良将。
致使渊明平生徒存安邦定国的心愿,却只好把岁月消磨在江湖之上。
空留下精工的诗篇,好像从九天落笔美妙非常。
从古到今不是没有可敬的人,独有渊明最值得交友、景仰。
不巧正遇我刚刚戒酒,因此不能斟杯酒向他献上。
想要招回他千年以前的灵魂,或许这首诗倒还适宜、妥当。
注释
⑴“渊明”句:用“水清无鱼”之意。《大戴礼·子张问入官》:“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谓水太清则鱼不能藏身,人过于苛察,则不能容于众。
⑵“彭泽”二句:彭泽,彭泽县,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沉冥(míng),泯灭无迹。一世豪:陶渊明原有用世之心,志大才高,却被埋没于微官,其《感士不遇赋》云:“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赋云:“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
⑶“司马”二句:按诗意本当为“礼乐卯金刀,司马寒如灰”,意谓汉高祖刘邦命萧何制礼作乐,至司马氏掌天下的晋代,尤其至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世,礼乐废丧,已如死灰难以复燃。卯金刀,为“刘”字。
⑷以字行: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⑸更始:重新开始,《庄子·盗跖》:“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此指重新恢复礼乐。
⑹“凄其”句:南朝宋谢灵运《初发石首城》诗:“怀贤亦凄其”,此化用其意。凄其,寒凉。其,词尾。此形容情绪凄怆。诸葛,指三国时蜀汉宰相诸葛亮。
⑺肮(āng)脏:刚直倔强貌。犹:如同。汉相:即指诸葛亮。
⑻时:当世。益州牧:指刘备(162-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东汉末,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等。后为徐州牧。刘备善用贤士良将,得诸葛亮辅佐,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因取荆州,并得刘璋益州(今大多属四川)及汉中。后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牧,指太守。
⑼本朝心:指匡扶晋室之心。
⑽“落笔”句:化用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句意。九天,极言其高。《孙子·形》:“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⑾“向来”二句:《孟子·万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是尚友也。”此化用其意。尚友,上与古人为友。尚,通“上”。
⑿属:适值,恰好。制酒,止酒,戒酒。
⒀无用:无以。酌(zhuó):斟酒,此指以酒祭献。杯盎(àng),泛指酒器。盎,一种大腹敛口之盆。
⒁斯文:此文,即指此诗。

赏析

  开篇二句,一般均以为是释陶令名字之义,即虽想潜藏而不能逃于渊。然而这样解释与下文意思不连贯。南宋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谓深眇则易潜居,如果潭渊明澈见底,就无法藏身,故陶令晚年改名为潜。山谷此处用《庄子·庚桑楚》中的典故:“故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下面二句说陶渊明本是一世豪杰,但为彭泽令仅八十多天就弃官归隐了。山谷称他为“一世豪”是言之有据的。他少年时代即“猛志逸四海,中年时常叹惜“有志不获骋”,老年时代犹“猛志故常在帮,可见平生抱有经世济民之大志。而他又晦迹不任了,山谷认为是由于“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意即司马氏的东晋王朝,此时已如冷却之灰烬,而刘裕则已擅政治,军事之大权。刘氏擅权,乱世无道,所以向令就决意沉冥了。山谷以蜀庄来比陶令,颂扬其能保持高风亮节。

  山谷这样称颂陶令是以某些史书作根据的。沈约《宋书·陶潜传》云:“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异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作为陶侃后裔,他依恋旧朝,不愿仕宋,亦在情理之中。但沈约此说早就有人表示怀疑。陶令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自彭泽辞官归田时,刘裕刚以一个地位不高的武将,临时被推为八州都督,初掌朝政,下距晋、宋易代之时(420)还有十五年。不能说他辞官的原因就是“耻复屈身异代”,即使他当时对刘裕不满,也不可能预见刘裕将来篡晋的结局。山谷博闻强识,熟悉史乘,其取沈约说是蔽于儒家忠孝观念。山谷此说对后世颇有影响,自南宋起盛行以“忠愤”来解释陶令后期的作品,是与山谷此诗分不开的。

  “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诗意是说陶令在晋时名潜字渊明,刘裕篡位后即以渊明为名,更号为元亮,自别于晋宋之间。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早就指出,山谷此二句是承《南史·隐逸传》的“潜字渊明”之误。实际上陶令在晋时名渊明,字元亮,在宋时始更名潜,仍字元亮。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颜延之的《陶征士诔》曾云:“有晋聘士陶渊明。”既以陶令为晋臣,则宜用其旧名渊明。颜延之与陶令是知交,所作哀悼亡友之《诔》,用名不应有误。山谷以“虑愤”目渊明,自然采取《南史》的说法。陶令在晋时已号元亮,而山谷却生出“更始号元亮"一说,这是为了借题发挥,便于把陶令塑造成理想人物。

  他说陶令更号是欲以蜀汉丞相诸葛亮自比,要兴复汉室,汉、贼誓不两立。但晋宋易代,诸臣竞相趋附,陶令看到向于旧朝的人并不多,他的心情是凄苦的。虽说是凄苦,但他仍然“肮脏”,即刚强不屈。山谷惋惜当时无益州牧,即刘备,渊明遂不能成就诸葛亮的勋业。在中国文学史上,山谷此诗首次以诸葛亮比渊明,实属创见。清代诗人龚自珍亦云“渊明酷似卧龙豪”,可以说是从此诗得到启发。

  渊明虽一心忠于本朝,但岁月流逝,壮志未酬,只有好诗流传下来。渊明的诗文,在南朝时并不受重视,到了唐代才普遍受到赞誉。其文名至宋而极,苏轼追和陶诗百余首,称为曹刘李杜所不及,山谷此诗,称其为“落笔九天上”。由于尊崇渊明的“忠愤”和诗文,故山谷云:“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这就是说,古人中有许多可与之为友,其中以渊明为最。尚友说出自《孟子·万章下》的话,可以说是山谷写此诗的圭臬,意即上与古人为友,要读懂他的诗文,必须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所处的时代。经过全面考察,山谷认为渊明最值得自己尊敬。本应酌杯祭奠,正遇上自己戒酒,此礼也就免了。结句是说自己仿《楚辞·招魂》,写此诗是为了召唤渊明的灵魂。

  宋人魏泰曾云:“黄庭坚喜作诗得名,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自以为工,其实所见之僻也。故旬虽新奇,面气乏浑厚。”(《临汉隐居诗话》)他与山谷是同时代人,上述的一段话虽贬黄诗,但用来评论山谷此首怀陶令诗的得失,却大体恰当。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冬,是时山谷由北京移知吉州太和县,路经彭泽县,追忆缅怀曾在此地担任过县令的陶渊明,遂作此诗。黄庭坚一直认为孝友忠信是做人的根本。本着这一信念,他对陶渊明作了与众不同的评价。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岁杪风物动,雪馀宫苑晴。兔园宾客至,金谷管弦声。
洛水故人别,吴宫新燕迎。越郎忧不浅,怀袖有琼英。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忽起毗陵念,飘然不可留。听蝉离古寺,携锡上扁舟。
月出沙汀冷,风高苇岸秋。回期端的否,千里路悠悠。
残春庭院东风晓。细雨打、鸳鸯寒峭。花尖望见秋千了。无路踏青斗草。
人别后、碧云信杳。对好景、愁多欢少。等他燕子传音耗。红杏开也未到。

玉井冰壶,人间有此清秋。笑语雍雍,从今庭户初修。

迎风待月,香凝处、四卷帘钩。月波奇观,未饶当日南楼。

闻说三吴,江湖胜、从古风流。况有双轓,旧谙黄阁青油。

金瓯屡启,应难解、久为人留。天池波滟,可怜苹满汀洲。

机衡建子,万物含滋。黄钟育化,以养元基。长履景福,至于亿年。

皇灵既祐,祉禄来臻。本支百世,子子孙孙。

万籁号风如战鼓,雪意垂垂先作雨。庭中栖鸟惊屡起,窗下残灯翳还吐。

老翁耸膊高过顶,童子触屏低不语。时闻邻舍起饭牛,亦有归樵说逢虎。

去年雪薄蝗害稼,今年望雪如望赦。行当三白兆丰年,牲酒如山作秋社。

经年何事远庭闱,走马弹冠意总非。白发自难千里别,青山岂为一身归。

罗浮萑下迎仙舫,锦石花疏间綵衣。我亦思家去未得,因君魂傍故园扉。

错节盘根任所天,大行山顶静鸣弦。无端谱作思亲操,纵有南薰也冷然。

炎光未谢,竞的卢飞跃,争先赤兔。才转危坡还注坂,横戟无心回顾。

汗血追风,怒髯奋臂,总被流光误。暗中毂转,蚁磨几时停住。

儿童莫笑来回,半针尖里,走英雄如鹜。终是虾跳难出斗,渐有荒鸡催曙。

五夜光残,一丝气冷,敲罢边腔鼓。勋名半纸,无人重与偷觑。

君子贵自然,不为时俗观。升车不广欬,即席不变颜。

疾驱不駷辔,高张不急弹。尘埃视流俗,中立何可干。

颜生处陋巷,求仁得所安。箪食一瓢饮,孔圣推其贤。

无分攀辕爱日瞻,音书一纸到闾阎。暮云春树三年别,流水桃花两度兼。

淮老临行曾乞霸,赵人戴德尚思廉。知君到处苍生祝,指顾康侯锡马占。

白人宜著紫衣裳,冠子梳头双眼长。
新睡起来思旧梦,见人忘却道胜常。
春来新插翠云钗,尚著云头踏殿鞋。
欲得君王回一顾,争扶玉辇下金阶。
五更初起觉风寒,香炷烧来夜已残。
欲卷珠帘惊雪满,自将红烛上楼看。
各将金锁锁宫门,院院青娥侍至尊。
头白监门掌来去,问频多是最承恩。
夜久盘中蜡滴稀,金刀剪起尽霏霏。
传声总是君王唤,红烛台前著舞衣。
筝翻禁曲觉声难,玉柱皆非旧处安。
记得君王曾道好,长因下辇得先弹。
一丛高鬓绿云光,官样轻轻淡淡黄。
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宜春院里驻仙舆,夜宴笙歌总不如。
传索金笺题宠号,镫前御笔与亲书。
永巷重门渐半开,宫官著锁隔门回。
谁知曾笑他人处,今日将身自入来。
春风帘里旧青娥,无奈新人夺宠何。
寒食禁花开满树,玉堂终日闭时多。
碧绣檐前柳散垂,守门宫女欲攀时。
曾经玉辇从容处,不敢临风折一枝。
鸦飞深在禁城墙,多绕重楼复殿傍。
时向春檐瓦沟上,散开朝翅占朝光。
白雪猧儿拂地行,惯眠红毯不曾惊。
深宫更有何人到,只晓金阶吠晚萤。
百尺仙梯倚阁边,内人争下掷金钱。
风来竞看铜乌转,遥指朱干在半天。
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
又落深宫石渠里,尽随流水入龙池。
墙墙不断接宫城,金榜皆书殿院名。
万转千回相隔处,各调弦管对闻声。
霏霏春雨九重天,渐暖龙池御柳烟。
玉辇游时应不避,千廊万屋自相连。
禁门烟起紫沉沉,楼阁当中复道深。
长入暮天凝不散,掖庭宫里动秋砧。
炎炎夏日满天时,桐叶交加覆玉墀。
向晚移镫上银簟,丛丛绿鬓坐弹棋。
瞳瞳日出大明宫,天乐遥闻在碧空。
禁树无风正和暖,玉楼金殿晓光中。
迥出芙蓉阁上头,九天悬处正当秋。
年年七夕晴光里,宫女穿针尽上楼。
教来鹦鹉语初成,久闭金笼惯认名。
总向春园看花去,独于深院笑人声。
银瓶泻水欲朝妆,烛焰红高粉壁光。
共怪满衣珠翠冷,黄花瓦上有新霜。
迎风殿里罢云和,起听新蝉步浅莎。
为爱九天和露滴,万年枝上最声多。
御果收时属内官,傍檐低压玉阑干。
明朝摘向金华殿,尽日枝边次第看。
内里松香满殿闻,四行阶下暖氤氲。
春深欲取黄金粉,绕树宫娥著绛裙。
禁树传声在九霄,内中残火独遥遥。
千官待取门犹闭,未到宫前下马桥。
志士惜白日,愁多感夜长。
夜长固无奈,况复重凄凉。
昔我同心友,漂流在他乡。
他乡各异重,所习谅非常。
道路阻且远,无由吐中肠。
俯闻流水声,仰叹明月光。
振衣风泠泠,矫首天茫茫。

龙战云鏖拥日囚,鞭驱雷电走蛟虬。望中雨脚横天落,触处湍声卷地流。

梁苑楼台失炎暑,汉家城阙动高秋。若为借得天瓢去,倒泻明河净九州。

局景薄西隅,升月照东垂。肃肃风盈幕,泫泫露倾枝。

侧闻飞壶急,坐见河宿移。睹辰念节变,感物矜乖离。

白山有乔木,其高五百寻。上枝拂月窟,下根潜极深。

日月宿其巅,霜雪不敢侵。千年一卷叶,九垓失其阴。

千年一开花,香传天地心。他山有蔓草,芳花绣石岑。

琐琐含春意,妒杀松柏林。

青女晓妆残。脂盒倾翻。和霜研露泼人间。染得千林如锦幛,围住青山。

花事尽阑珊。谁驻红颜。葭苍水白雁声寒。记得停桡斜照里,绿鬓同看。

鸡鸣霜叶下,月在纸窗寒。
客路千家晓,山居一枕安。
秫收催岁酿,韮种接春盘。
纵有少年梦,其如主事阑。
去住俱为客,分悲损性情。共作无期别,谁能访死生。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