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抒写惜春情怀,层层铺叙,多有转折,但却不厌其详尽情发露,在于真情贯注,气势充沛。
“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这一问,从古到今真不知重复了多少遍。问春何苦匆匆,问春去往何处,问春几时归来;问得带七分难舍,问得带三分哀怨。而本词以一问起篇,惜春怜春之情,更是直泻而出。然而,百唤千呼,春光终究难留,挟风带雨,如快马般一霎急逝而去。
“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小园中新种下了娇嫩的花儿,还都未来得及培土,就已是“风雨送春归”。一夜醒来,园中泥土湿润,空气清新,园中花儿,却是绿肥红瘦了。“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繁华易落,倒是那嫩黄的杨柳,几番雨水后,反是一树青翠。不知那风中摇曳的万千柔条,是否试图绾系住渐远的春天?莫非是因为对春天的相思,才催生如此绵长的柳枝?此处写春花易谢,春柳不凋,则不仅有物情的体会,还有哲理的蕴藏。
后四句“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抒发了词人的感慨:其实春天周而复始永不老,只是人总爱忧愁春老,这忧愁只有人间才有。写到这里,词人已阐述清楚了自己对“惜春”这个题目的见解,有景有情,颇具苏东坡的旷逸之气。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承接上文,世间春恨十常八九,每到此时,必生怅恨,只能借助美酒才能排遣。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此语用唐诗人王建《宫词》“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的诗意。桃花会谢,结子是为了下个春天,而非春天让它瘦了。但即便如此,“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阴子满枝”,惆怅遗憾,怕也是终究难免吧。
“桃花”句已暗蕴人生哲理,而‘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更是直写人生体悟了。词人将春愁与人间意脉扭结,将“惜春”归拢到叹老,事业无成,而人生已到了“春归时候”,倾吐出功业难就,岁月迟暮之感。“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看花老眼,伤时清泪,这世上的功名、老来的情味,春快要走的时候,总是多有感慨。
“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今日纵然能够举杯痛饮,像过去一样狂歌,但心情却不可能依旧。此三句表达了对人生和青春的惋惜之情。
这首词以物之理,通观人之情,以达明理,花开花落,春来春去,时日推移,季节代序,本于常理,春归不必惜。由物之理,推及人情,岁月催人老,亦属人之常理,不足惜。关键是暮年与挚友,金樽对饮,以叙友情,重夕阳,重有为,以求进取和康泰,不惜而惜,惜得更有价值。这首词,情中景,理中情,景化情中,情以入理,物我相一。可谓笔如游龙盘旋下,惜春笔墨悟人生。
长途一缕蚀山腰,麇至时逢伐木樵。地僻乍存三两户,溪多何止百千桥。
小园处处花相接,远望重重雪未消。半壁已惊千丈落,登峰犹自路迢迢。
荣名众所慕,隐趣良寡知。君子苟明此,意美神自怡。
伊人习嘉■,远与尘世离。崇轩结新搆,深静抱林池。
高荷既丰缛,密竹更逶迤。灵禽夕下渚,凉飙晨汎漪。
肴觞置前席,谈燕无休时。祛喧信成美,为乐讵非宜。
来惟动情款,寄爽恒在斯。
洛阳三月春无主,桃花落尽清明雨。名园接叶暗栖烟,可教莺燕无言语。
陌头车骑何纷纷,顾盼似空游女群。柔情薄射伊水月,倦思怕领龙山云。
就中八姨最年少,上马临风殊窈窕。白日凄迷天暗垂,万姓游魂随一笑。
当时宰相名国忠,几回并辔朝真龙。绡裙六幅行委地,峡水拖入华清宫。
杜陵老翁惯饥饿,半生只对山妻卧。酸眼惊看绝世姿,错认九天元女堕。
此翁向后攒百忧,潼关战骨堆心头。始知昔日眼中见,宝钗银㔩皆干矛。
君不见巍巍文武开周国,削义降仁褒姒色。再观青史发长叹,丹脸双刀古无敌。
于穆圣皇,绥怀兆民。端本自家,笃于周亲。恩沛义洽,如煦春阳。
至和冲融,发为祯祥。祯祥伊何,厥惟驺虞。产于王国,惟皇德符。
王驯致之,献于帝庭。素质玄章,云舒雾凝。帝乃观焉,爰戢其爪。
爰言究之,践非生草。吁嗟驺虞,外何其威,内何其仁。
匪苞而凤,匪角而麟。吁嗟驺虞,曷为来哉。王拜稽首,皇则召之。
皇之仁民,沦肤洽肌。弘畅旁达,物以不疵。皇之孝友,本乎至性。
万邦咸怀,物以类应。皇帝日俞,惟王信恭。王乃麟趾,奚必驺虞。
皇帝曰吁,凡百在位。惟德召和,匪物其瑞。庶臣拜手,皇帝万寿。
庆祥毕臻,德音是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