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青山渐渐被暮霭笼罩红日慢慢向西坠落,浩浩长江奔腾不息汹涌地向东流去。天空中缕缕残霞就像有花纹的罗绮渐渐散开,回首望去浩淼的烟波掩映着漫漫路途。令人忧愁的是离京城越来越远逐渐模糊,愁云惨雾暮霭沉沉中京都究竟藏在何处。几处闪烁不定的微弱的渔火,使人迷离恍惚不知船坞远近。一叶船帆渐渐低垂下来,停泊在前面的江浦。
默默地回想自己的一生,独自悔恨常常为追求功名所误。自己就像阮籍那样已到穷途末路,而归隐田园的情趣却常常受阻。遥望普照千里楚地的皎皎素月,此刻竟是这样令人伤感凄楚。怨恨那如泣如诉的竹枝歌啊,为何声声愁怨为谁痛苦。凄厉的猿啼悲哀的鸟鸣声,仿佛惊动了整个岛屿。昏暗的烛光下久久难以入眠,卧听着津渡边的声声更鼓。
注释
“黯黯”句:青山渐暗,红日西沉。
余霞散绮: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使人愁”三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长安不见使人愁”。田坞:水边停船的地方。
儒冠误: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挎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富家子弟养尊处优,而一般读书人往往潦倒一生。
阮途穷:晋人阮籍,佯狂不羁,纵酒颓放,常驾车独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痛苦而返。表现对当时政治的不满。
断魂:因悲伤而神情恍惚。平楚:平远的树林。
竹枝歌:《乐府诗集》:“《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阮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词九章,教里中儿歌之。”
津鼓:渡头的更鼓。

赏析

  上阕以景起,气象雄浑,景物壮阔。接着,前结四个短句是起处写景的继续和演化。从人的感情说,开始位立江滨,见青山、红日、大江,心胸为之开阔,有此壮美之景。后来,随着江水望去,“长安远,在何处“,不见长安,只见渔灯客帆,于是感到“愁”来。上阕处理景、情、意的关系,理路清楚,而运笔有起伏。有衬托,以“长安远”为中间枢纽,前后时间。场景,顿生变化,由高远绮丽转为低小出寒,反映作者迷茫的心境,而通体不高“对江山”所见,词笔极为浑成。

  下阕一连四短句十六个字,倾吐出满怀衷肠,语凄清苦。古人名换头为过变,或藕断丝连,或异军突起。这样汪洋恣肆地抒怀,是上阕酝蓄、堆积的结果,当感情的阀门一下打开,便一发不可收拾。“自悔儒冠误”,是一句十分悲愤感慨的话。“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感丈二十二韵》)。富家子弟养享处代,而一般读书人往往潦倒一生。杜诗言辞激愤,溢于纸面,政治生涯不顺利的晁补之,前句用“暗想”,后句用“自悔”,表达了词人自怨自艾的情绪。普人阮籍,佯狂不羁,纵酒颓放,表现出他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实际上也是一种远祸全身的手段。他常驾车独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痛哭而返。这里词人觉得他和阮籍一样,施展自己的宏图抱负是不可能了,而羁于谪宦,欲归又不得归。换头后这四句是词人抑郁壅塞的感情的暴发。

  这首词写作者贬玉溪(信州)后,面对江山兴起的悲伧情怀。上阕以写景为主。有青山、红日、大江、余震的绮丽壮景,也有几点渔火、一片客帆的凄迷景色,略寓感情。词的艺术上的成功,着重在下阕,于一泻无余倾吐衷曲后,用多种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事物,层层渲染,步步加深来抒发因贬谪而产生的伦然之情,从红日暮到红烛暗,到津鼓响,时间的跨度长,调动的景物多,但写来如春蚕吐丝,条条缕缕,清晰明白,使词人的悲伦之情如见。既曲折,又明快,用古人的话说大抵是:“触景生情,复缘情布景,节节转换,稼丽周密。譬之织锦家,真窦氏回文梭也”(贺裳《皱水轩词筌》)。

创作背景

  自绍圣四年起,晁补之被贬到南方监酒税。远离帝京的他,恋阙心理在词创作中多有表现。元符二年(1099),晁补之贬信州监酒税时写下《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去年七月七,直庐闲独坐。
西日下紫微,东窗晖青琐。
露柳蜩忽鸣,风帘燕频过。
寂寂红药階,槿花开一朵。
时清无诏诰,性澹忘物我。
兀然何所营,横枕通中卧。
梦入无何乡,蛱蝶甚幺麽。
孰谓处深严,自得放匍惰。
中官传宣旨,御诗令属和。
惊起俨衣冠,拜舞苍苔破。
逸翰龙蛇走,雅调金石播。
洋洋百世音,乃赓强牵课。
暮随丞相出,自谓天上堕。
归来备乞巧,酒肴间瓜果。
海物杂时味,罗列繁且夥。
家人乐熙熙,儿戏舞娑娑。
宠辱方若惊,倚伏忽成祸。
九月谪商於,羁縻复穷饿。
凤仪困鸱吓,骥足翻鱉跛。
山城已僻陋,旅舍甚丛脞。
夏旱麦禾死,春霜花木挫。
吾亲极衰耄,吾命何轗轲。
稚子啼我前,孺人病我左。
玄发半凋落,紫绶空垂拖。
客计鱼脱泉,年光蚁旋磨。
昨夜枕簟凉,西郊忽流火。
河汉势清浅,牛女姿婀娜。
商土本硗瘠,商民久劳瘅。
霜旱固不支,水潦复无柰。
居人且艰食,行商不通货。
郡小数千家,今夕唯愁呵。
吾儿索来禽,倾市得一颗。
举家成大笑,愁眉略舒軃。
自念一岁间,荣辱两偏颇。
赖大道依据,故得心安妥。
穷乎止旅人,达也登王佐。
匏瓜从系滞,糠粃任扬簸。
批凤不足言,失马聊自贺。
委顺信吾生,无可无不可。
千寻月脚寒,湖影净于天。
忽如常娥宫,俯仰见婵娟。
更约中秋夕,长津无寸烟。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寸心抱贞固,投一安有它。讵知所同欢,散聚倏朝霞。

昔为山上石,今为浪中沙。孰云无转移,漂荡令心嗟。

竹西歌吹地,樊川客、杜牧擅风流。问坛坫主盟,谁操牛耳?

孝标苗裔,豪迈无俦。身将隐、簪裾如敝屣,丘壑信优游。

二八莺喉,娇歌子夜,十三雁柱,低按凉州。

兰亭高会罢,纱窗频剪烛,历乱觥筹。为道须眉如此,笑拂吴钩。

叹锦瑟华年,是乡堪老,青州从事,此外都休。更喜火攻阿弟,五凤能修。

十载看花入醉乡,燕姬招隐白云庄。
罢官卜宅思栽柳,垂老将身学卖浆。
夜月邀僧同躭首,春湖供客典鱼肠。
孤山万树梅花发,剪烛裁诗夜未央。
老眼偏宜大字,白头好映乌纱。诗不求奇聊遣兴,酒但成醺也胜茶。出家元在家。野水傍边种竹,草亭直下栽花。拙妇善供无米粥,稚子能描枯树槎。无涯还有涯。

题榜同野识吾庐,野趣天然亦自如。小座时邀风浩荡,短垣不隔树扶疏。

家资一砚难投笔,酒载双鸱那借书。惭愧吾门二三子,一区谩比子云居。

木兰坡上草离离,秀影依稀映墨池。顾恺山川宜写照,王维兄弟尽能诗。

客中归思同云远,江畔孤帆带月移。一片隋堤杨柳色,那堪又折向南枝。

地偏少迹少,屋对乱峰开。月放千岩雪,松喧万壑雷。

诵经驯虎至,洗钵豢龙来。引兴随高衲,长歌日几回。

衡阳才过又祁阳,马首山花不断香。吏徙行庖依叠石,氓窥驻节在深篁。

扫云随处成高卧,冒雨从人笑独忙。欲寄音书数千里,峰前回雁未南翔。

女子能留身后名,包羞忍耻漫公卿。可怜呜咽滩头水,浑似曹娥江上声。

斜阳葛岭少人行,一片荒山系废兴。
留得临湖春雨观,东风摇落木香棚。

世情日浅道情深,悔不林泉早脱簪。一世简编贻后叶,百年香火奉先心。

诗缘好句须亲录,酒到浓时辄倩斟。于此更无关意事,时携诸幼步花阴。

红烛剪还明,绿尊添又满。不愁前路长,只畏今宵短。
春到寒林雪得知,雪中谁解认芳姿。
溪山飞上一轮月,香满风前独立时。

门外马嘶天欲曙。细雨东来,早又留人住。铁马丁东檐际语。

风飘残梦香如缕。

梦自南行人北去。南北分驰,却怪还相聚。劝梦归欤愁未许。

秋江转眼销魂处。

归卧林间十二春,心安日日是良辰。家居佛界清凉国,人住仙宫自在身。

无事入山寻阮客,有时击壤助尧民。虽无高行追先隐,毕究田园乐亦真。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

饥则啄树,暮则巢宿。

无干于人,惟志所欲。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