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阕以景起,气象雄浑,景物壮阔。接着,前结四个短句是起处写景的继续和演化。从人的感情说,开始位立江滨,见青山、红日、大江,心胸为之开阔,有此壮美之景。后来,随着江水望去,“长安远,在何处“,不见长安,只见渔灯客帆,于是感到“愁”来。上阕处理景、情、意的关系,理路清楚,而运笔有起伏。有衬托,以“长安远”为中间枢纽,前后时间。场景,顿生变化,由高远绮丽转为低小出寒,反映作者迷茫的心境,而通体不高“对江山”所见,词笔极为浑成。
下阕一连四短句十六个字,倾吐出满怀衷肠,语凄清苦。古人名换头为过变,或藕断丝连,或异军突起。这样汪洋恣肆地抒怀,是上阕酝蓄、堆积的结果,当感情的阀门一下打开,便一发不可收拾。“自悔儒冠误”,是一句十分悲愤感慨的话。“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感丈二十二韵》)。富家子弟养享处代,而一般读书人往往潦倒一生。杜诗言辞激愤,溢于纸面,政治生涯不顺利的晁补之,前句用“暗想”,后句用“自悔”,表达了词人自怨自艾的情绪。普人阮籍,佯狂不羁,纵酒颓放,表现出他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实际上也是一种远祸全身的手段。他常驾车独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痛哭而返。这里词人觉得他和阮籍一样,施展自己的宏图抱负是不可能了,而羁于谪宦,欲归又不得归。换头后这四句是词人抑郁壅塞的感情的暴发。
这首词写作者贬玉溪(信州)后,面对江山兴起的悲伧情怀。上阕以写景为主。有青山、红日、大江、余震的绮丽壮景,也有几点渔火、一片客帆的凄迷景色,略寓感情。词的艺术上的成功,着重在下阕,于一泻无余倾吐衷曲后,用多种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事物,层层渲染,步步加深来抒发因贬谪而产生的伦然之情,从红日暮到红烛暗,到津鼓响,时间的跨度长,调动的景物多,但写来如春蚕吐丝,条条缕缕,清晰明白,使词人的悲伦之情如见。既曲折,又明快,用古人的话说大抵是:“触景生情,复缘情布景,节节转换,稼丽周密。譬之织锦家,真窦氏回文梭也”(贺裳《皱水轩词筌》)。
自绍圣四年起,晁补之被贬到南方监酒税。远离帝京的他,恋阙心理在词创作中多有表现。元符二年(1099),晁补之贬信州监酒税时写下《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
直北云霄几度看,燕京不异汉长安。边关飞檄黄尘惨,吴越连兵白日寒。
画策应知司马重,抡才转见职方难。古来久将功名定,好向彤廷议筑坛。
碧玉凉梳落枕边,懒梳双鬓学新蝉。恩情不及班姬扇,纵是炎天亦弃捐。
晓雾散晴渚,秋色满湘山。青鞋黄帽,忺与名士共跻攀。
窈窕深林幽谷,诘曲危亭飞观,俯首视尘寰。长啸望天末,馀响下云端。
白鹤去,荒井在,汲清寒。醒然毛骨,浮丘招我御风还。
拂拭苍崖苔藓,一写胸中豪气,渺渺洞庭宽。山鬼善呵护,千载照层峦。
欲登医俗旧茅亭,主去亭空德自馨。载酒无人重问字,闻诗有子自趋庭。
程门谁立诸生雪,淇水先沈处士星。缥缈吟魂何处在,竹梢空见岁寒青。
扑面江风,卷不尽、怒涛如雪。凭眺处、琉璃万顷,水天一色。
酾酒又添豪杰泪,燃犀漫照蛟龙窟。一星星、蟹屿与渔汀,凝寒碧。
千载梦,风花灭。六代事,渔樵说。只江流长往,销磨今昔。
锦缆牙樯空烂漫。暮蝉衰柳犹呜咽。笑儿家、几度学乘查,悲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