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色

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

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心境清冷如池水,凄楚寒淡如凉秋,旅程无穷无尽,刚走完阡陌之地又见到渡头。

幸好这行色画不出来,若是真能画成图像,怕要让人一生都充满忧愁。

注释

行色: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庄子·盗跖》:“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耶?”此处指行旅之人的心境。

陂(bēi):池塘。

于:犹“如”、“似”。

陌:道路。

穷:尽。

到:一作“见”。

赖是:幸亏是。

丹青:原指丹砂和青棱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石,此处泛指绘画用的颜色。此句别本作“赖是丹青无画处”。

遣:教,让。一作“遣”,一作“是”。

赏析

  这首诗将行役之人的羁愁客思,种种难以描摹的心境,写得如感如见,显露行人对行役的厌倦,其中暗含仕途不甚得意的愁怨之情。

  所以此诗开头一句采用了迂回的构思,从行旅中随手拈来两个比譬。秋天的池水是清冷的,而行人的神情比这池水更清冷。秋天的景色是凄凉淡漠的,而行人的神情比秋景更加凄凉淡漠。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比喻,而是进一步把两类毫不相干的事物作比较,行人的神情可以和秋景较短量长,只因为它们在凄凉冷漠这一点上有共同之处。这一比较,不仅渲染了“行色”的特征,而且让隐隐的写出了这“行色”体会到了行人的内心。

  接下去“远陌”一句补充点出了行旅的具体环境。长长的小路,刚走到尽头,却发现到了河边渡口。这具体鲜明的情景,是诗人旅途奔波的概括,它暗示了行人的孤独寂寞,暗示了旅途奔波的辛苦和不知归宿何处的茫然。这是对上一句的补充,更是对“行色”的加重渲染。就全诗的构思而言,这一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点明了诗中所写,乃是羁旅行愁,而不是其他什么别的内容。有了这一句,上一句才有着落,而后面两句也才有了生发的基础。

  诗的后二句,还是从侧面烘托。意思是说,幸好这行色画不出来,若能画出,一定会使人一生发愁。本来,绘画可以画出人的表情,但是在诗人看来,“行色”所反映的内心的凄苦黯淡,无法通过绘画来表现。要注意的是,这里并不是对绘画的功能作判断。

  从一方面看,作者认为绘画不能表现这种“行色”,似乎是说绘画之所短;而从另一方面看,诗人的意图却是借绘画之所长来渲染行愁之重。绘画形象具体直观,假如把这行愁再现出来,将使人不胜其愁。这是以形式上的否定,来肯定行愁之重。简单两句中包含了形式与内涵,否定与肯定相反相成的妙趣,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避免了正面用笔的重拙滞涩,足见构思之巧妙。

  这首诗全从侧面用笔,实处让人体会到行人心情的凄凉冷漠,感受到行愁之沉重,虚处则含蓄不尽,余意悠长。空灵而不空虚,正是其艺术魅力之所在。此诗在宋代享有很高声誉,先是被司马光载入《温公续诗话》,诗人张耒认为此诗“甚工”,以致司马光“不敢以父子之嫌废也”。后来司马池之孙司马宏又把此诗刻于石上,张耒为作记,又借梅尧臣论诗句名评云:“诗之工者,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此诗有焉。”(《张右史文集》卷四十八《记行色诗》)

创作背景

  在北宋中期张耒的《记行色诗》一文中谈到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时说:“《行色诗》,故待制司马公所作也,公讳池,以某年中尝监安丰酒税,实作此诗。”安丰在今天安徽省寿县,在宋代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很多,而监酒税是一个相对比较清闲的官职,司马池在这里可以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悠然度日,某日有感作此诗。

(980—1041)陕州夏县人,字和中。登进士第。授永宁主簿。历建德、郫县尉。蜀人传言戍兵叛,蛮将入寇,邑民争相出逃。池摄县事,会上元张灯,纵民游观三夕,民心遂安。知数州县,所至皆有政声。累擢天章阁待制、知河中府,徙同州,又徙杭州。因不知吴中习俗,决事不当,被劾降知虢州,徙晋州。

  猜你喜欢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一作 对樽酒)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玉酒醺人底昜醒,月底梅影恰三更。
只嫌老眼清无睡,不道松声听到明。
玉燕垂符小,珠囊结艾青。
更将长命缕,侵晓奉慈庭。

千秋洞屋锁江岚,县石钟声空自函。疑有精灵迟胜会,果然冠盖并幽探。

岩前把酒云挥袖,醉罢登舟花满潭。瘴海此游真浩荡,未须留滞叹周南。

接龙桥畔相江澳,江迎路转幽人屋。屋边百万青琅玕,潭水潇潇九月寒。

别业流杯近东麓,曳裾王门归濯足。晚年得子子能书,万事已足况其馀。

闻说古希开寿筵,因风寄赋南山篇。

太初一点,本灵明、元自至纯无亲。执着些儿千里远,悟得只消时霎。方寸中虚,纤尘不立,何用调庚甲。承当得去,目前方信无法。个中显诀难传,无名可唤,贵在心通达。信手拈来君荐取,无罅岂容针*。人我山头,是非海里,更要知生杀。养其无象,忘形灵地开发。
天上春来,满前芳草迷归路。楚山湘浦。朝暮谁云雨。凤吹初听,认是吹箫侣。刘郎去。碧桃千树。世外无寻处。

天寒道路远,此去复何求。适意真为乐,浮生底用忧。

云容低野树,风力逆溪流。喜见梅花笑,相迎傍驿楼。

长笑司马迁,足迹半天下。
天下区区只九州,何乃中涂便回驾。
昆仑拔地撑九天,地脉四走瓜蔓延。
星分棋布耸乔岳,千里万里相钩连。
元气胚浑异南北,荒服之外何茫然。
天山冷断黑楼雪,海国瘴隔苍梧烟。
大江西来汇百川,黄河触裂蛟龙渊。
长风吹涛卷高雾,扶桑咫尺眉睫边。
周王八骏不足贵,蹀躞弄影瑶池前。
何不驾飚轮,望八极,手握斗柄云中旋。
仙人骖紫鸾,一去不复返。
浩荡千古怀,尧舜事已远。
不如高卧读书楼,采芳摘秀春复秋。
六经为山道为海,稷禼伊傅期同游。
手掖疲癃登寿域,熙熙皞皞无时休。
况君少年饱经济,直上天门朝冕旒。
昔人文势君可敌,昔人事业君须惜。
吐我胸中五色奇,醉倚秋云写寒碧。
箯舆轧轧过清溪,溪上梅花压水低。
月影渐收天半晓,两山相对竹鸡啼。
竹光野色净祠堂,古木千章俨在傍。
矫矫先生竟何在,痴儿犹认石为羊。

青骡蜀栈真危哉,西下逝水宁东回。移军六合卷清霁,中兴大业由天开。

衡山山人谒灵武,鱼水道合无暌乖。桓桓忠勇李与郭,手执枹鼓如霆雷。

奸凶满盈神鬼怒,将相和协功名偕。金妃木母火当殪,刲屠家祸谁胚胎。

二京收复凯歌入,父老泣下长安街。烟花紫禁列冠冕,龙车鹤驾青春回。

艰难秦越共肝胆,安乐骨肉相嫌猜。飞龙小儿窃国柄,表里宫掖乱所阶。

长庆楼空夹城闭,玉房朱户生青苔。凄凉西内情尚尔,摘瓜况自歌黄台。

漫郎摛辞意深痛,涪翁吊古留余哀。《春秋》史法非《颂》体,石湖晚出空议排。

平生两眼熟拓本,爱此片石江山隈。蓬州垂老嗟远窜,岁久妙墨重摩揩。

摄衣拾级历千尺,孤亭下瞰云涛堆。抚时感旧增叹息,啼猿落月同徘徊。

万竹忽低池上风,水烟吹到寺门空。斜阳不管花开未,一角西山各自红。

结茅飞鸟上,秋色满悬壶。白发增幽事,黄冠屈壮图。

琴樽山月好,风雨老臣孤。莫讶披云至,浮名此地无。

论交湖海意粗疏,况是诗魔未忏除。过客有时门署凤,冷官无事座悬鱼。

得君共奓悬河口,规我如看举烛书。好为香山赠鞭策,长安米贵不难居。

又见一年尽,初从万里回。
青灯笑儿女,白首恋尊罍。
故业琴书在,余寒鼓角催。
翻然忘老去,亦自喜春来。

将进酒,持劝君。百年光阴若流水,劝君满饮须十分。

君不见石崇锦幛五十里,何如子夏衣悬鹑。岂论古人与今人,富贵贫贱同反真。

名流青史信足贵,骨埋黄壤谁知闻。起舞待明月,高歌遏行云。

劝君有酒且尽醉,无仆仆尔劳心身。

银汉云寒,玉阑风细,半天全是凉秋。明月飞来,一更先上高楼。

千家灯火光于昼,息些时、烟雾都收。满城头。谁弄笙箫,谁按歌喉。

中庭共立罗衣薄,似碧天如水,珠箔初钩。说到前身,前身想是多愁。

清辉愿得全年满,更团圆、万古无休。可能不,此恨此情,两共悠悠。

病思无端鬓有华,乞身刚喜得还家。缘深云梦刚中水,心醉武陵溪上霞。

谙道岂真须老骥,入林聊复羡归鸦。东冈旧业堪衣食,种稻条桑更艺麻。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