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

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

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翦春旙。不禁辛苦况相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记得我们分别那日,折柳相送,依依不舍。都知道从此天各一方,再难相见,那种刻骨的伤感,比风霜雪雨更催人老去。

如今你我远隔天涯,不知何时才能收到你的音讯。马上就要立春,正是连夜裁制春皤准备迎春的日子,你也许没空给我写信吧。我的心系于你,你是否和我一样,也在思念中煎熬,和我一样憔悴?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记绾(wǎn):盘绕打结。长条:长的木条,特指柳枝。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盈盈:风致姣好的样子。银湾:即银河。自此:一作“从此”。

摧残:此处指伊人的憔悴。

青雀:即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之信使。《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班固《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锦字,信笺。裁锦字,一作“传锦字”。顾复《浣溪沙》:“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琐兰芳?忍教魂梦两茫茫。”

玉虫:比喻灯火。宋陆游《燕堂东偏一室夜读书其间戏作》:“油减玉虫暗,灰深红兽低。”玉虫连夜,一作“绿窗前夜”。翦(jiǎn):或为剪。旙(fān):或为幡。春幡,旧俗于立春日,或挂幡(春旗)于树,或剪小播戴于头上,以示迎春。

不禁:一作“愁他”。况相关:一作“梦相关”。

赏析

  这首《浣溪沙》为抒写离情别绪的词作。芬芳雅致,又无处不显露出自己的思念关怀。“记绾长条欲别难”,描写昔日分手时的情景,你我在离别之时,杨柳依依,难舍难分。在古代,柳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描写离别场景的诗词中,例如“上马不促鞭,反折杨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历代文人墨客之所以在送别时折柳写柳,是因为“柳”与“留”谐音,因而“折柳”相留,从而表达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

  “欲别难”写出了古人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之艰苦,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在离别之后,往往是音容杳然。甚至到死也难以再见上一面.因此古人在离别时通常会黯然神伤,难舍难分。

  “盈盈自此隔银湾”紧承上句,将自己和恋人比喻成牛郎织女,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天各一方,中间的距离就如同隔着银河般难以跨越。然而,牛郎和织女还能够在每年的七夕相聚于鹊桥之上。可是自己和恋人这一别很可能就是永别。所以纳兰发出了“便无风雪也摧残”的慨叹。意思是说,这样的煎熬即使是没有无风雪催逼的好时光,也依然是惆怅难耐。

  综其上片,虽为写柳,却借景写人,感叹世事时光的无常。

  “青雀几时裁锦字”,青雀就是青鸟,相传是西王母的信使。“锦字”是一个典故,出自《晋书·窦滔妻苏氏传》:窦滔在苻坚做秦君主时任秦州刺史,后来被贬官到了流沙县,他的妻子苏氏十分想念他,就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他,后人常用来比喻妻子怀念丈夫。这句表达出词人日日期盼妻子音信到来的急切心情。

  “玉虫连夜翦春幡”古代立春之日剪有色罗、绢、纸为长条状小幡,或挂在树梢上,或戴在头上,以示迎春。结合开篇的“记绾长条”我们能够得知,此时词人已经与恋人分开将近一年了,然而信使始终没有带来恋人的书信、排解词人的相思之情,所以他只能幻想远方的恋人正在灯下剪裁着春幡。

  但是尾句“不禁辛苦况相关”却让所有美好的愿望都落空了,仿佛让人突然从云端跌落,心绪忧伤彷徨、幽扰萦怀,难以排遣。你是否经受得住离愁别绪之苦,是否能不为海角天涯失落惆怅、忧伤萦怀?

  全词精于用典,缠绵凄婉,一往情深。

创作背景

  从文中可以看出,该词当作于词人和恋人沈宛分别之后一年。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皇帝南巡结束,词人不得不跟随回京,一年之后因词人怀念沈宛而写下了这首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猜你喜欢
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东家欲迁去,余积尚可捐。
一费岂不病,百口傥获安。
田家伐榆枣,赋役输缗钱。
长大可双栋,琐细堪尺椽。
生理付儿曹,老幸食且眠。
孟夏守畏途,舍舟在徂暑。愀然何所念,念我龙门坞。
密竹无蹊径,高松有四五。飞泉我树间,飒飒如度雨。
菌桂秀层岭,芳荪媚幽渚。稚子候我归,衡门独延伫。
谁言圣与哲,曾是不怀土。公旦既思周,宣尼亦念鲁。
矧余窜炎裔,日夕谁晤语。眷阙悲子牟,班荆感椒举。
凄凄视环玦,恻恻步庭庑。岂待庄舄吟,方知倦羁旅。
前日石上松,斸移沙水际。
青青折钗股,俯映幽人砌。
蟠根今鬯茂,落子还苍翠。
三年一楮叶,世事真期费。

帘卷晓寒生怕起。一种分鸾,两地黄昏雨。为问海棠开也未。

章台有柳君休系。

春梦为春春几许。又听离弦,玉柱鸿声细。一缕水沉烟万缕。

画楼十二春风里。

傍舍植桑蔬,携锄理荒秽。桔槔勤俯仰,一雨功百倍。

朝来绿映土,新叶摇肺肺。牛羊勿践履,食肉屠尔辈。

郊原极目思依依,楚木连天楚树微。远浦潮生人独往,寒林风静鸟双归。

泥涂自觉朋游好,日月偏催旅鬓稀。念尔同为南窜客,烟波何事更相违。

活琉璃涨金明色,闹绮罗成上苑围。须信皇州春自满,莫愁青帝等閒归。

滁上相逢俱禁烟。

九重春宴拥蓬山,恩露亲沾玉殿间。天近南郊方对越,地临北极重跻攀。

三传载荷南王命,四品俱随学士班。为庆清时居禁密,早瞻喜色动天颜。

蓟苑秋高望不穷,主家台榭苑墙东。凭阑暝入千峰雨,对酒寒生万木风。

画角声残龙塞远,玉箫曲断凤楼空。先朝邸第多零落,鲁馆依然气色中。

泬寥空色远。
叶黄凄序变。
洞浦落遵鸿。
长飚送巢燕。
千秋流夕景。
百籁含宵啭。
峻雉聆金柝。
曾台切银箭。
苴茅动龚胜,屠书恐王蠋。
二君夭天年,千载欢莫赎。
今代史伯存,危行光往躅。
繄昔开禧年,狂童叛吾蜀。
非招讵肯往,全身不受辱。
平林萃群号,高飞独黄鹄。
屹如中流柱,炯若昆山玉,
元气赖以存,馀风厉颓俗。
平生慕庞公,以安贻嗣续。
岂为万钟加,居然一丘足。
晚山云自归,春风草还绿。
代谢纷吾前,灵台独无欲。
一从身落南,先庐蜀江曲。
中间乱离瘼,几人惠文触。
烂额皆论功,考槃终不告,
临风一长谣,白驹在空谷。

雨送春归始放晴,风光初夏好逾明。林花过尽新生竹,院鸟啼残乍熟樱。

自检方书医小疾,颇从田父看深耕。西庄胜事犹多负,开遍将离赏未成。

一梦浮生无梦身,先生真是古之真。
蕊函裁得瑶章秘,还寄吴门吏隐人。
清商从西来,刺刺满林坞。
草木倏变衰,柯叶不相雇。
昔时翳空云,今作连山雨。
菊花犹强项,篱边争媚妩。

一点芳心肯破悭,恨无红锦护朝寒。花如解语应须道,多谢诗人著眼看。

三春乐奏三春曲,万岁声连万岁山。欲识君臣同乐意,天威咫尺不违颜。

三茅高出七山巅,顿隔尘沙道路千。
灵籁萧萧风笛弄,奇形奕奕陇牛眠。
人间已有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
幸喜吾庐居在此,时从寄傲任悠然。

灵源一派自银河,千古横槎照碧波。玉兔光澄天上魄,金鳞戏跃水中梭。

壮年别去乡心切,清夜追随逸兴多。为问汉廷贤使者,当时胜览竟如何。

百叶重台照眼明。水晶帘下伴孤吟。停车何必坐枫林。

不似槿花愁日暮,仅留颜色待秋深。清霜浓露沁檀心。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