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池边刚栽了七棵梅树,想到开花时我再来查点。
不要怕长洲的桃李嫉妒,今年你要好好为我吐艳。
刘和州:即刘禹锡。
点检:即检点、查点的意思。
长洲:古苑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太湖北。
使君:诗人自谓。汉以后对州郡长官尊称使君。
全诗模仿《离骚》诗意,写作者在池边种下七株梅树。屈原在《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的句子,以大量种植香草喻培育各种人才。白居易在此诗中借亲手栽梅亦含有希望进步力量出来挽救时局之意。他要到开花的时节来查看这七棵梅树,诗人是非常希望梅花能完好无损地成长的。
这首诗通过栽梅一事,表达了诗人良好的愿望。开头一句“池边新种七株梅”,点明栽梅的地点和棵数。“新”,紧扣题目(一题《新栽梅》)。第二句“欲到花时点检来”,写诗人的打算。关于“点检”,无疑是“点检”梅树生长的情况,梅花盛开的情景,梅花艳丽的程度,当然,“点检”包含着观赏的内容。
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为着替皇帝拣选贡桔,曾在此游览。长洲苑桃李芬芳,争奇斗妍,它表面艳丽却义易:于凋零,此刻似乎怀着对梅花的嫉妒心理。诗以桃李喻小人。在三、四两句中,诗人明确表态:他要自己亲手种植的梅花盛开,而不要担心桃李嫉妒。拿梅花束和桃李作对比,明确表示出诗人的爱憎态度,此中深意,只有对梅花的高洁品性有充分了解的诗人,才能体会出来。
这首诗写得通俗晓畅,风格平淡。
这首咏梅诗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诗人任苏州刺史之时,是赠与刘禹锡之作。当时朝政腐败,诗人在朝屡遭压抑,内心十分痛苦。这首诗或多或少是其内心写照。
六月西山雷雨低,长安城中十日泥。君骑鸿鹄冥冥去,此地愁看燕雀栖。
弯头又益湖南贼,近郭时时虏掠人。足食足兵无早计,明年此际恐无人。
白云萦山腰,城郭附山足。出城一回眺,云散峰可瞩。
磴道何盘纡,迢迢上空曲。阴晴景则殊,峰峰互相续。
阴崖积铁黑,晴峦淡蛾绿。中敞玉女居,金碧炫人目。
我闻古玉检,俯拾犹可读。安得陟其巅,林间踏白鹿。
山人聚景作池台,移得龙孙带雨栽。顷刻云开晴日上,便教阴过酒樽来。
一别嗟何处,相思抚旧蹊。月明施濑北,云起蠡岩西。
跋涉舟车动,过从笈箧携。邻光因借烛,道味肯吹齑。
好学萤分照,论交雁择栖。丘园心薜荔,海国气鲸鲵。
卷帙签翻蠹,讴吟砚发黳。经筌参《老》《易》,乐府录铙鼙。
治法推周稼,淳风仰汉绨。谈玄知野马,考字守家鸡。
土域标鞮象,天图辨煇鑴。遗文多废坠,妙契极端倪。
独树盘桓久,平芜眺望低。霜林红玳瑁,雾雨碧玻瓈。
屏迹依狐兔,销愁对鹭鹥。尘书投梵夹,美饷挈童觿。
檞叶时遮峒,藤梢或罥溪。龙居瞡雪瀑,虎路蹑霞梯。
出入恒联袂,追随几杖藜。竹山香岭峤,花岛绣湖堤。
尚义开黉始,延儒振席齐。生徒脩枣脯,祭品授菹臡。
锦石看还数,苍松倚却题。吾伊朝屡集,浑灏夜同稽。
自谓菖为歜,人疑谷似稊。中悁真抑郁,外物总筌蹄。
岁序空流迈,涛波益惨悽。故袍寒擘茧,雄剑滑膏鹈。
绿映牵帆水,红黏曳屧泥。娃宫钗钿拾,甫里笔床赍。
鹤市歌喉引,鲈乡鲙手?。吴趋誇粉黛,越产购珠犀。
富业连橙圃,菑霖溃稻畦。占归仍浩眇,结客重酸嘶。
彼此身如寄,参商梦欲迷。蓬飞甘扫轨,桂落得通闺。
侠眼收丹电,仙襟化素霓。贫期金埒骋,贱许玉阶跻。
病矣长忧痼,閒哉敢恨睽。㨵除须尔镊,磨刮更予篦。
本欲睎王贡,兹犹慕阮嵇。猖狂疏奏椟,软弱谢耕犁。
习静求神悟,超群畏俗挤。清琴桑有鲤,钜弩蹠非鼷。
教驾传衔辔,观隅识橑枅。锄芝黧受谪,抱璞刖闻啼。
性命缘穷鬼,功名属嬖奚。悠悠鸾与凤,泯泯鹿将麑。
白谷今安驷,青霄古执圭。毋宁枉隐逸,辛苦等黔黎。
残醉扶来,又重认、夕照乌衣陈迹。波外闲缔鸥盟,前尘画灰说。
算紫陌,东风梦浅,恰忙过、试镫时节。柳未成丝,花如溅泪,总助凄咽。
刚一霎、人影衣香,只邀到、当头昨宵月。都把十年幽约,换牢愁千叠。
剩酒伴,晨星几个,付睡乡、锁住冤魄。莫便归去匆匆,夕筵飘瞥。
青镜磨秋水,红衣退藕花。朅来寻五柳,端欲问三车。
浊酒休论限,浮生定有涯。比封千户竹,鼓吹一湖蛙。
月岭高空,罗洲澹远,划断荆南秋影。不用蒲帆桂楫,星驭风驰,火轮雷迸。
看江船滚滚,早飞过、湘湖如镜。恨青山、到眼须臾,也似平陵萍梗。
怅望碧天夜迥。蟹港渔汀,点缀武昌佳胜。试问当年黄鹤,人去楼空,劫灰犹冷。
剩墟烟一角,又消息梧桐金井。正还家好梦,水驿千程俄顷。
问妾何人妇,商家执巾■。枯杨生其梯,亦自称连理。
前年贩洞庭,今岁粜吴市。妾尝处空闺,独宿鲜娣姒。
妾貌苕之荣,妾心水之止。东邻何少年,自矜冠玉美。
妮词致黄金,新声挑绿绮。为妾谢少年,越礼禽行耳。
庭前雪皑皑,江上石齿齿。石坚不可泐,雪净不可滓。
付命朱丝绳,妄念君休矣。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