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宫

贞观二十一年,作玉华宫,后改为寺,在宜君县北凤凰谷。


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

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

万籁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美人为黄土,况乃粉黛假。

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

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冉冉征途间,谁是长年者?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溪路回转松林里的风很大,有老鼠在古老的瓦檐上窜跳。

这里不知道是给哪个王修的殿宇,建构在绝壁之下。

阴冷的房屋里有青色的鬼火,毁坏了的道路上有湍急的流水。

自然的声音是真正的音乐,秋天里的景物正是最美的时候。

当时的美人都已成了黄土,何况是泥塑的木偶呢。

当时能侍奉在皇帝左右的,也唯独剩下石马了。

心里感到忧愁,坐在草上,大唱一首歌,眼泪落了一大把。

漫漫的征途中,谁又能活到一大把岁数。

注释

玉华宫:在陕西省宜君县西北,是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所建,依山临涧,环境十分幽美。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改宫观为庙宇,废为玉华寺。

贞观二十一年:即公元647年,贞观是唐太宗年号。

宜君县:今属陕西,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北部。

回:一作“迥”。.松风:松林之风。

遗构:前代留下的建筑物。绝壁:陡峭的山壁。

阴房:阴凉的房室。鬼火:磷火。迷信者以为是幽灵之火,故称。

坏道:毁坏的道路。湍(tuān)泻:湍急的流水泻下。

万籁(lài):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笙(shēng)竽(yú):两种乐器名。一作“竽瑟”。

色:一作“气”,一作“光”。正:一作“极”。萧洒:即潇洒,清丽;爽朗。

况乃:何况;况且。粉黛:敷面的白粉和画眉的黛墨,均为化妆用品。

金舆(yú):帝王乘坐的车轿。《史记·礼书》:“人体安驾乘,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

故物:旧物;前人遗物。石马:石雕的马。古时多列于帝王及贵官墓前。

藉(jiè):凭借,依靠。

浩歌: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盈把:满把。把,一手握取的数量。

冉(rǎn)冉:渐进貌。形容时光渐渐流逝。

长年者:长寿的人。

赏析

  玉华宫,在写此诗时已废为玉华寺,但此诗题不作“玉华寺”,而是写作“玉华宫”,体现了诗人在兵连祸结,国家衰微之时,对贞观之治的无限缅怀和对荣华难驻人世沧桑的感叹,抚今追昔,不禁伤怀无尽。

  诗中前八句描写旧宫的凄凉景象。先写旧宫外景:“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宫前溪水回流,松风长啸,苍褐色的老鼠在古瓦上窜来窜去。这遗弃在绝壁之下的宫殿,不知是何代帝王所建?接着写旧宫内景: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那阴森的房中,青莹的灯光仿佛夜间的鬼火一样,年久失修的道路上流着湍急的水,水声好象在哀鸣。而除此以外的一切自然之声,却像笙和竽的吹奏声一样,悦耳动听,宫院内,秋色正显得分外潇洒。这里,作者用穿插手法,在每四句中,前两句写景,欲尽未尽,忽入抒情,在时断时续的跳跃式的写景中,插入自己的感慨,把景与情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景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同时,在描写上采用了反衬法,即以乐衬哀。当此海内烽烟四起之际,自然声音、自然景物不因人事而变化,在秋色中显得这般美好,而眼前的古殿,却已满目荒凉。一个“古”字、一个“正”字,透出了此中消息,表现了作者在遣词用字上的匠心独具。这样反衬,昔盛今衰的对比更为强烈,作者的人生无常的感想也暗寓其中,为后八句作了巧妙的铺垫。

  诗歌后八句抒写对旧宫荒凉的感慨。前四句承上而来,感叹人与物的幻灭无常。先写人:昔日宫中的美女,早已化为黄土,何况那些殉葬的木偶人呢!再写物:当年陪侍太宗的金舆,多么华美,如今何在?

  留存下来的,只有荒殿门前那冰冷的石马了。从对人和物的感慨中,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后四句的忧叹。诗人难以承受这所见所感的忧伤,瘫坐在草地上,时而高歌,时而痛哭,泪如雨下。他想: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谁能够长存永驻呢?这浩茫无际的人生忧伤,真是无终无了啊!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上章(指《九成宫》)以伤乱作结,本章(即《玉华宫》)以忧老作结。”其实,这首诗在忧老中,更多地包含着伤乱的心情。作此诗时杜甫已经四十六岁,除困守长安十年外,又经历了三年的战乱,战乱的摧残,使人感到易于衰老,生死无常,他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艰辛,更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此时,他看到旧宫的荒凉景象,因景及人,因人而国,将个人的忧伤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忧生而又忧世,使得全诗的意义更为深广,从而产生出更加沉郁的思想力量。

  这首诗不仅在结构上显得跳跃而富于变化,同时在音韵上也很有特色。首先,此诗在用韵上,以短促的仄声韵一韵到底,与描写的荒凉景象和抒发的凄楚情绪很协调。其次,诗中多用仄声字,如“苍鼠窜古瓦”、“遗构绝壁下”,都是一平四仄,甚至整句全用仄声字的,如“况乃粉黛假”、“故物独石马”,五字五仄。这就使得诗歌在音律上显得“生拗”,急促有力,造成激昂的声情,给人以一种奇崛的美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闰八月。时安史之乱国家破败不堪,人民灾难深重。杜甫政治上受到打击,内心凄凉。他自长安回陕北鄜州探视妻子,路过残破的玉华宫,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玉华宫到杜甫路过之时,已历经百余年,已改为寺,境地荒凉。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风软寒轻,暗香飘、扑面无限清楚。乍淡乍浓,应想前村,定是早梅初吐。

马儿行过坡儿下,危桥外、竹梢疏处。半斜露。花花蕊蕊,灿然满树。

一晌看花凝伫。因念我西园,玉英真素。最是系心,婉娩精神,伴得水云仙侣。

断肠没奈人千里,无计向、钗头频觑。泪如雨。那堪又还日暮。

闻道桃源去,尘心忽自悲。余当从宦日,君是弃官时。
金汞封仙骨,灵津咽玉池。受传三箓备,起坐五云随。
洞里花常发,人间鬓易衰。他年会相访,莫作烂柯棋。
庐陵太守近隳官,霞帔初朝五帝坛。风过鬼神延受箓,
夜深龙虎卫烧丹。冰容入镜纤埃静,玉液添瓶漱齿寒。
莫遣桃花迷客路,千山万水访君难。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

江南好,最好是盂湖。何处情人名碧玉,谁家亭子号真珠。

聊为结相于。

与子三年别,归来哭寝门。遗孤不解痛,老母独招魂。

压众才无敌,成仙位自尊。墓碑书选士,穷死亦君恩。

茅屋无金可满籯,湖边小艇却堪撑。
纵无介甫鱼羹饭,也学东坡饱菜羹。

翠竹连村映白沙。小冈回抱一川斜。旋开幽沼听鸣蛙。

樵客局边惊橘乐,黄尘门外任蜂衙。树头山色晚来佳。

锦瑟华年瞥眼过,小姑独处悔蹉跎。回思旧梦迷离甚,怕见生人掩敛多。

云雨无因旧楚峡,风波终夕起银河。玉琴奏罢西轩月,谁听刘娘宛转歌。

欲写乡书寄故园,行人已远意空存。举头却见南来雁,个个随春度塞门。

遂初赋就笔馀珍,赠我多君意甚真。累句尚能资借助,拙书犹得长精神。

且喜山城未傍边,漫从锦水学游舡。
何时官晨真无事,是处壶中别有天。
岂复江湖增远兴,强凭丝竹写中年。
接{上四下离}虽醉无劳著,恰要临流揖望仟。
绮筵乘晦景,高宴下阳池。濯雨梅香散,含风柳色移。
轻尘依扇落,流水入弦危。勿顾林亭晚,方欢云雾披。

追随绛帐仅崇朝,欲别依依木垒桥。瑞雪一天辉路冕,祥风千里送星轺。

春生塞外讴歌遍,路入秦中景色饶。小草移根应有日,向荣长愿附松乔。

寄书万里祝加餐,又展君书月下看。一片离情清影里,何时同照泪痕乾。

颲风吹散阴天雾,十里横塘开石路。云是当年捍海堤,黄土茫茫海眼涸。

堤上人家学种桑,老翁不识灵胥怒。发鸠怨鸟暂得伸,草没鲛宫烽火树。

麻姑笑语王方平,水浅蓬莱复一度。人间海陆亦易迁,天地鸿濛我适晤。

杨柳丝丝系玉骢。杜鹃啼处晚烟浓。春光遍逐水流东。

满院落花愁寂寂,一帘飞絮恨匆匆。无聊最是月明中。

阮籍狂犹昔,嵇生体渐孱。苦无田二顷,幸有屋三间。

觅食原非易,浮萍尚未还。何时骑鹤背,一举到琅寰。

我来小小郡,爱此高高台。
前对苍筤竹,万午球琳材。

南朝一片月,只在板桥西。楼笛隔江起,宫鸦何处栖。

故人自兹去,今夜宿青溪。孤枕应无寐,秣陵秋已凄。

五更风露正清冥,马首残蟾分外明。好句堕前俄失去,微吟倏过古虞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